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64—1972年6—9月份在开城出现的80多次暴雨和大雨过程,得出降水前12—24小时的降水预报因子和12小时雨量的关系,并在12小时雨量预报的基础上,为预报过程总雨量,指出了可能性。一、降雨因子及其选择1.空气的上升运动速度用绝热法估计空气的上升速度(?)。摩擦层以上很少受地表面的影响,因此,将空气运动在12小时内近似看作绝热过程,从  相似文献   

2.
福建强天气短时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2003—2007年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及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热力、动力、能量参数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与强对流天气落区进行诊断统计分析,及通过参数的搭配,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从而制作福建省未来0~12小时、0~6小时有否出现强对流天气及落区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了2003—2007年3—9月和检验了2008年3—9月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3—6月潜势预报技巧比7—9月的更高,区域性预报技巧比非区域性的更高,2008年检验结果是0~6小时的预报技巧比0~12小时的低。此法对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 B 模式物理量场网格点资料,分析本市6—9月有无中雨以上降水(1站或以上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异差。我们选取这两种情况下物理量预报值之间差异最大的格点资料,经过检验,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制作本市24小时内有无中雨以上的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4.
1987年9——11月对张丙午等同志所作的新疆寒潮短期预报专家系统〔1〕(以下简称专家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如下: 一、效果检验 1987年9——11月我区出现中度略偏强天气过程共5次,专家系统、主观预报(即值班对外预报)及实况对比见表1.专家系统的预报对象是距实况天气图36小时以后的24小时中发生的大型天气过程,与这24小时  相似文献   

5.
季良达 《气象》1986,12(8):34-35
知识库是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成一个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必须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预报对象和预报条件 卫星气象中心应用室与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建立的5—7月长江中下游切变线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对象是“切变线暴雨”,标准是“长江中下游(25—33°N、110°E至沿海)日降雨量≥50mm的站成片(3站以上)或日降雨有一个站≥50mm,周围有成片的站日降雨量>40mm。 在预报区域内,切变线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只要有切变线存在,无论其性质如何?在何层次?均称为有切变线日;②华北地区有槽,预报24小时内可侵入长江中下游并转成切交线;③青海有糟,预报24小时内可进入预报区并转成切变线者;④预报24小时内华南切交线可北抬到预报区域内;⑤黄河下游切变线在预报时段内将进入预报区;③西南有小槽,24小时内将东进侵入预报区,并形成切变线;⑦24小时内在预报区将有新的切变线生成。上述7种情况,除第1种外,后6种均要用到数值预报和经验预报结果,若预报24小时内本区有切变线形成时,再进一步做有无暴雨预报,否则,不做预报。  相似文献   

6.
何华庆  冯玉卿 《气象》1984,10(3):6-7
本文讨论的是4—10月本站的完全预报方程。我们从预报员经验出发,着重考虑物理意义,选择符合天气学原理的预报因子,建立判别函数或预报方程,使用数值预告传真图,制作本站24小时降水预报。我们在4—5月应用多元判别分析,9月应用逐步回归方法,而6—8月、10月则是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目的是想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对比,来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适合本地区使用的统计预报方法。 一、资料来源和所用数值预告图 本文所用的资料主要是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历史天气图。年分是:4月,1970—1974年,5—10月,1973—1977年。时次除7—10月使用20时500毫巴图外,其余均使用08时图。  相似文献   

7.
天气分析预报实践表明:冰雹天气的环境场往往在它发生的前3—6小时建立。本文将在冰雹区域预报基础上,通过对1985—89年降雹时间地点记录完整的31次天气过程地面要素场进行分析,并结合08时高空形势,建立当日14—24时全区(11县市)冰雹落点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决策树法在雷电潜势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5年7~9月、2006年6—9月、2007年6月共8个月的闪电定位仪、常规探空以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作样本,应用决策树方法生成四川省未来12小时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并通过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作四川省2007年8~9月雷电潜势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电潜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楚惠  郝丽萍  牛金龙  张平 《气象》2014,40(9):1088-1096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预报场(0.25°×0.25°)资料以及四川省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对2011年汛期7—9月和2012年5—7月共计20例强降水个例进行湿螺旋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总结出6和24 h内强降水发生发展及落区分布的判据指标。利用这些判据指标对2012年8月30日至9月1日及9月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两例强降水过程及2013年汛期6—8月暴雨个例进行检验并在汛期投入了业务预报工作。检验结果表明:低层700或850 hPa湿螺旋度正值区的分布对强降水落区分布指示较好;当强降水发生时,24 h时效预报的24~48 h 3 h间隔预报场湿螺旋度数量值超过了指标值并持续了2个时次以上,达到了强降水发生的要求;零场预报的0~24 h及12 h时效预报的12~36 h间隔3 h预报场任一时刻湿螺旋度数量值达到了6 h指标判据值,对其后6 h的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可作为短时临近预报的业务参考;湿螺旋度订正预报暴雨发生的TS评分远高于ECMWF模式,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气象厅业务上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六层细网格有限区(亚洲)原始方程摸式(6L—FLM)。1973年10月1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及12时(GMT—以下同)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一是四层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1975年1月27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时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用12时的资料作48小时预报。1976年12月1日起每周作两次72及96小时预报(每星期日、星期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占瑞芬  汤杰  余晖 《气象》2010,36(10):114-121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主要包括:6个方法的定位精度,12个综合预报方法、3个客观预报方法和6个数值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精度,以及4个方法的强度(近中心最大风速,下同)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1 km,平均17.1 km,较2008年有所改进。国内综合预报方法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5.8 km、217.5 km和357.1 km,与2008年相比有所偏大;客观预报方法略优于综合预报方法,24小时和48小时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3.0 km和211.4 km;4个官方综合预报方法比较发现,中央气象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TC路径预报具有明显优势。强度预报仍然以统计方法为主,2009年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90 m·s~(-1)和7.43 m·s~(-1),相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预报性能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的气象资料,结合影响山东的天气系统,分析了500、700和部分850百帕湿—比有效能量(简称Amk,单位为10~4J·hpa~(-1)·m~(-2),下同)场与非局地性大—暴雨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三类六型大—暴雨预报模式,经过两年的试报验证,效果较好,预报时效为12—24小时。 一、暴雨日标准的确定 根据山东的天气气候特点,我们把全省分为5个天气区,即鲁西北、鲁西南、鲁中、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大—暴雨日界为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鉴于预报发布的范围不同,我们规定:1.分区分片预报,一个区或相邻两个区有5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50毫米;2.全省范围的预报,全省有8个站以上24小时内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央台逐站24小时、中央台24小时落区、内蒙古台24小时落区、德国天气在线24小时指导预报、盟台24小时预报数据和实况数据的处理,应用河北省气象台推广的指导预报评分程序,对兴安盟地区6个气象站的降水和气温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今后更好地应用指导预报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摸索日本传真预告图在我市(32°N以南)的预告能力,我们以80—82年5—6月日雨最(20—20时)>10毫米,共34个样本为预报对象,应用JMH台广播的08时FUFE_(502)(500mb高度,涡度24小时预报)、FSFE_(02)(地面气压、降水量24小时预报)和FX FE_(782)中的700毫巴垂直速度24小时预报以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85,11(3):44-44
日本气象厅现在每天发布2—3次降水概率预报,效果较好,受到用户的欢迎。今后的发展动向是: 1.增加预报发布次数:现在降水概率预报每天发布2—3次,计划今后每6小时发布一次。 2.增加预报时段:现在降水概率预报仅预报当天9—15时、15—21时及第二天9—21时的降水概率。拟再增加其他时段的概率预报。 3.增加不同类型降水概率的预报:现在的降水概率是指6小时或12小时时段内1毫米以上降水的概率。但是,很多用户需要10毫米、20毫米以上等不同降水等级的概率。现行的降水概率是“地点概率”,但像大雨这类现象,“地点概率”难以应用,不如使用“地区概率”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利用CMA-BJ V2.0系统在2021年汛期(6—9月)华北地区预报的平均日降水量和24 h内逐时降水量,评估不同水平分辨率(3 km和9 km)在降水量、有效降水时次占比、降水强度、降水日变化等方面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9 km和3 km分辨率预报均可较好地反映降水量和落区,捕捉平均日降水量大于8 mm的降水区域分布特征,但降水量级的预报较观测偏大;对小时降水量和有效降水时次占比日变化的预报与观测基本一致,但对傍晚的峰值预报偏强,且多个时段空报,同时高估了小时降水量。与9 km分辨率预报相比,3 km分辨率预报对有效降水时次占比随累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观测更接近,对小时有效降水时次占比日变化、峰谷值出现时间的预报也与观测更接近。9 km分辨率预报对弱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更优,而3 km分辨率预报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17.
大—暴雨是三度空间各种要素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从分析每日08~s 500mb 温压场关键区指数着手,配合单站指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预报单站未来24小时大—暴雨的多元回归方程。由于大—暴雨出现前24小时气象要素呈现“量变到质变”的明显转折,把起报日建立在这一关键时刻,在汛期短期预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预报思路: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贮备及源源不断地水汽供给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条件。我  相似文献   

18.
相似预报方法是一种基于历史相似个例的预报方法,在综合考虑天气发生的环境场和气候场的条件下,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强对流天气的客观预报。利用2016—2019年5—9月宝鸡市自动气象监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及ECMWF细网格0.25°×0.25°模式预报资料,应用相似预报方法对宝鸡市2020—2021年5—9月短时暴雨和雷暴大风天气进行预报和检验。结果表明:短时暴雨平均预报成功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分别为0.852和0.304,14—20时预报效果最好;雷暴大风平均预报成功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分别为0.837和0.254,20—02时预报效果最好;两类强天气漏报率均低于0.33,空报率均在0.75以下;相较配料法,相似预报法对两类强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均有较大提升,且空报率和漏报率也明显降低,能够较好地预报出短时暴雨和雷暴大风未来24 h的对流潜势,在宝鸡地区表现出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用最优子集回归法,采用滚动式方法取舍样本资料,首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盆地内单站的气温资料建立该站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然后根据24—144小时的数值预报资料制作该站24-144小时的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20.
(译者加) 本文主要分析了苏联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数值天气预报方面的成就,并讨论了第12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前景。文章指出最近几年苏联数值天气业务预报进步显著,运用新模式的区域预报,24小时气压场预报成功率比第10个五年计划期间提高了10—15%;24—72小时的半球预报提高9—14%。进一步提高短、中期业务预报精度和延长预报时效已列入第12个五年计划之中,改进5—7天的气象要素预报,建立新一代全球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模式是本五年计划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