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的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的主体。飞仙关组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的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的时间早以及白云岩的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巨大的前景,目前已进入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因 此加强对该区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精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 和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对该区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了该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研究区飞仙关组主要的 储集岩类型是白云岩类,鲕粒灰岩次之;物性总体上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且主要储集空间为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储层类型 主要是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程度受控于岩石类型、沉积相带分布、海平面升降、白云岩化作用等因素影响。其中鲕滩发 育区为有利储集相带、相对海平面下降有利于储层孔隙的形成,埋藏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是飞仙关组储层 中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也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综合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预测了有利储 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盆地北部孤立台地边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认识尚存诸多分歧,尤其是在储层白云石化、孔隙类型和成因方面。认为构成储层的主要岩性是残余鲕粒泥晶白云岩、残余鲕粒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鲕模孔为主。沉积微相、鲕粒矿物成分和早期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其中相控是基础,是粒间孔发育的关键,鲕粒矿物成分和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是鲕模孔形成的决定因素。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形成的关键,其主要贡献在于增加了岩石强度,抑制压溶和胶结作用,使早期孔隙得以保存。埋藏溶蚀作用有两期,分别与有机酸和TSR产物有关,但埋藏溶蚀只是对原有储集空间的有益改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40多口井飞仙关组薄片资料、录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分析,结合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等研究,认为飞仙关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构造、溶蚀)裂缝等;储层孔隙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孔隙型4种,储层中以4种类型复合产出为特征;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类型,裂缝系统发育地区,以低孔高渗为特征;储层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展布、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控制,其中,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系统是海槽区带南段形成规模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斌  王兴志  张帆  杨跃明  李盼 《现代地质》2012,26(1):168-174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川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研究表明,其储集岩类型主要有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物性较差,多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是海平面下降形成的一套产物,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二叠纪长兴组生物礁古地貌高地和龙门山岛链的形成,为飞仙关组的沉积提供了高能沉积环境,而相对海平面的下降促进了高能滩体的形成,位于台地边缘的高能鲕粒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总被引:121,自引:12,他引:1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2005年初向国家储委上交飞仙关组探明储量1144×108m3,普光气田已初步落实的三级储量超过3500×108m3。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单一的白云岩为主,发育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储层;储层物性以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层为主,为优质储层。深埋藏条件下的孔隙形成可能与深部热水溶蚀作用有关。临近主力生烃凹陷、优质储层发育、适时的古隆起可能是普光大型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达县—宣汉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受控于鄂西渝东海盆和广旺海盆之间的碳酸盐台地。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研究,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碳酸盐台地暴露浅滩和局限台地3个沉积相单元。飞仙关早期,继承了晚二叠世沉积格局,西部为开阔台地,向东依次为台地暴露浅滩、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随着滩规模的逐渐扩大,浅滩逐渐向东迁移。飞仙关三期,全区经历短暂的海侵,至飞仙关四期演变为均一的局限台地相,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台地浅滩沉积模式。储层以发育大套溶孔白云岩为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萍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241-245
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区内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3种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晶鲕粒白云岩为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勘探开发中,已发现普光、七里北、龙门等气田,获探明储量6316×108 m3,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其中储集层段主要为鲕滩相白云岩储层。为探讨该区域白云石化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本文以薄片观察及连井剖面对比等手段为基础,结合阴极发光、微区原位主微量元素、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研究区白云石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及白云岩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了讨论。川东大竹—开江地区飞仙关组二段岩石类型主要有泥晶灰岩、颗粒灰岩及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包括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过渡岩类如云质颗粒灰岩同样较为常见,而颗粒灰岩和白云岩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在飞一段沉积晚期—飞二段沉积早期,研究区西南部沙坪场构造一带为开阔台地沉积,鲕粒滩呈点状分布且白云石化程度相对较弱;随着飞二段沉积中晚期鲕粒滩向海槽方向的进积作用,形成滩后或滩间的局限环境,双家坝-龙门构造一带鲕粒滩白云石化作用增强,形成了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的白云岩发育区。区内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为暗红光—不发光,为同生—准同生期高盐度卤水渗透回流交代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中发育大量浅滩相沉积,不同地区浅滩形成时的古地理背景及海平面升降情况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及储集性能截然不同。广元、通江、南江、巴中地区浅滩位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过程,沉积物一直处于被海水淹没状态,未曾暴露,岩性为灰色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颗粒间全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储集性能相对较差。达县—宣汉地区浅滩位于飞仙关组二段中,沉积基底为一水下高地,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过程;沉积物经常暴露于潮上,发生白云岩化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埋葬后岩石又发生了重结晶作用和进一步溶蚀作用,岩性为砂屑白云岩、溶孔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夹少量灰岩、鲕粒灰岩,岩石中晶间孔、粒间孔及溶孔丰富,孔隙度高,渗透率好,储集性能极佳。油气勘探时要注意寻找类似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二段中的暴露浅滩型储层。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occurrence, petrological observation, pore structure and geochemistry, the differen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evolutionary pathways between different oolitic shoal reservoir types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Kaijiang-Liangping Trough have been studied. There exist three stages of high-energy slope break belts in the Feixianguan period, the corresponding three stages of oolitic shoals gradually migra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rough. Three types of oolitic shoal reservoirs, namely, residual-oolitic dolomite, mold-oolitic dolomite and sparry oolitic limestone, were formed during sedimentary-diagenetic evolution, the pore types being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mold pore (or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 and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respectively. The petrology,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olitic shoal reservoirs are quite different. Residual-oolitic dolomite reservoirs have the best quality, while sparry oolitic limestone reservoirs have the poorest. Combined with analyses of trace elements,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carbon-oxygen isotop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residual-oolitic dolomite reservoirs is jointly controlled by penesaline seawater seepage-reflux dolomit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Mold-pore oolitic dolomite reservoirs are controlled by penesaline seawater seepage-reflux dolomitization and meteoric water solution. The burial dissolution of organic acid not only further improves the reservoir qualities of previously formed oolitic dolomite reservoirs, but also preserves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s in the sparry oolitic limeston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层系除发育台缘高能礁滩优质储层外,还广泛发育以二、三类储层为主的台内高能滩相储层。本文在对重庆涪陵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录井、成像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通过与台内低能滩在微观镜下特征、电性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的精细对比研究,分析了涪陵地区海相地层台内高能滩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长兴组台内高能滩的岩性识别标志以亮晶生屑灰岩为主,具有局部白云石化,发育溶蚀孔洞裂缝。电性标志为以低速低伽马为特征,其中V6100m/s,GR36API。地震响应标志为储层顶部表现为低频、中弱振幅、微幅丘状反射特征,储层内部表现为杂乱反射。飞仙关组台内高能与低能滩鲕粒颗粒微观结构差别明显,鲕粒同心圈层多(7层),同心圈层形态规则(圆形),核心具有白云石化和暴露溶蚀的高能鲕粒滩标志。涪陵地区台内高能滩天然气富集高产主要受多期高能滩的叠置发育、成岩作用改造、裂缝的沟通及构造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层序划分方案,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均可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的编图及演化分析,认为在台地边缘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发育不同类型的台地边缘.结合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建立了台地边缘的三种沉积模式:(1)以剑阁地区为代表的"进积型台...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储层中发现的高含硫天然气三级储量已近1×1012 m3。鲕粒白云岩储层集中分布在含蒸发岩的层序中,储层中有残余石膏、硬石膏及它们的模孔、方解石铸模(假象)等,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与蒸发海水有关。白云石化由层间古暴露面向下增强的成岩层序说明这种白云石化是成岩早期发生的,并可能有大气降水与蒸发海水混合的影响。白云岩样品各结构组分氧、碳同位素微区测试数据差别显著,这说明采用岩石混合样做研究白云石化成因的地球化学分析可能导致误解。飞仙关组的白云岩中多数保存了原岩结构幻影、结构残余或原岩的全部结构说明白云石化过程是等体积交代。白云岩储层中的孔隙是各种溶蚀孔而非白云石化等摩尔交代的体积收缩孔。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储层中沥青和溶蚀孔的关系表明深埋晚期溶蚀孔最发育。在溶液中碳酸的电离常数大大高于氢硫酸,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天然气组分中的CO2相对于H2S的质量亏损和储层中有富轻碳的高温方解石充填晚期溶孔、裂缝表明储层中的晚期溶解作用是由硫酸盐热还原过程(TSR)中生成的CO2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罗家寨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成岩作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东北部罗家寨气田的储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孔隙性鲕粒白云岩。其沉积相属碳酸盐台地的鲕粒滩微相,为台地潮下较高能环境沉积,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原生岩石为亮晶鲕粒石灰岩和泥晶鲕粒石灰岩,白云石化作用使其岩石结构大多遭受破坏。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基础。埋藏溶解作用主要在粒间半充填剩余缝隙、交代白云石的晶间孔内进行,这进一步溶蚀造就了大量超大孔隙、粒间溶孔、粒内孔、铸模孔等。对储层起到破坏作用的主要是充填作用,表现为次生溶蚀孔隙、裂缝、溶洞中充填自生矿物,它们的包裹体测温数据证明充填作用发生在埋藏时期。各种自生矿物充填的不均匀性揭示了岩石与孔隙水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岩溶水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思静  黄喻  兰叶芳  黄可可 《岩石学报》2011,27(12):3831-3842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14条野外剖面和地下钻井的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189个不同类型的碳酸盐样品(包括代表海水的石灰岩样品和在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各种白云岩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组成和相应的MgO、CaO和Mn、Sr元素分析,获得了系统的晚二叠-早三叠世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并建立了相应演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层组/段和不同类型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照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川东北晚二叠-早三叠世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具有类似的演化趋势,结合白云岩的低锰、高锶特征,说明白云化流体与海水存在显著的亲缘关系,与铝硅酸盐地层无关;(2)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存在差别,各地层组/段白云岩的87Sr/86Sr比值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同期海水,但从下往上,即从长兴组、飞2+3段、嘉2段到嘉4段,这种差值逐渐缩小,嘉4段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已和同期海水基本一致;(3)川东北长兴组、飞2+3段白云岩形成的时间显著晚于同层石灰岩,白云化流体为时间上更晚的海源流体,但嘉2、嘉4段白云岩的形成时间仅略晚于同层石灰岩,白云化流体来源于非常近同期的蒸发浓缩的高Mg/Ca比值海水,一些嘉4段的白云岩的白云化流体就是同期海水,因而这些白云岩是同生或准同生的;(4)如果把白云化的时间看作白云岩的形成时间,则违背地层叠置原理是川东北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可用非同期海源流体的隐伏回流-对流模式来解释,嘉陵江组白云岩形成机制可用活跃回流-萨布哈模式来解释.白云岩和代表同期海水的石灰岩锶同位素组成的对比为解决白云化流体与海水之间的时间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长兴组发育优质生物礁滩储层,是重要的勘探层系.目前,缺少对其储层特征和成因的研究.以岩石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研究、镜下鉴定、阴极发光、Sr、Fe、Mn元素和C、O、Sr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盐亭-潼南海槽台缘带礁滩体储层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展开了系统研究.受盐亭-潼南海槽台缘带控制,川中地区礁滩体呈规律性展布.海槽东侧广安-公山庙台缘带主要发育生物礁,以生物礁滩复合体中的礁顶滩及礁内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及生物格架孔,白云岩化程度高;其单层厚度薄,分布广.海槽西侧生物礁不发育,以生屑滩为主,储层以生屑灰岩为主,孔隙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孔、溶缝等;储层单层厚度较薄,累计厚度较大,分布范围比较广.埋藏白云石化是盐亭-潼南海槽台缘带白云岩储层的主要成因,埋藏期封存于长兴组地层中被淡水改造了的海水及来自于飞仙关组底部泥页岩的压实水是礁滩储层白云石化的主要流体来源;长兴末期存在的区域性暴露剥蚀叠加埋藏溶蚀改造是岩溶储层的主要成因.盐亭-潼南海槽台缘带优质储层受海槽台缘带、埋藏白云石化、长兴末期暴露剥蚀叠加埋藏溶蚀改造多因素共同控制,储层累计厚度较大,分布广,为规模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9.
川西地区观雾山组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和裂缝两类.为弄清观雾山组白云岩储层孔洞成因、孔洞充填期次及演化,首先,通过对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发育规律与沉积相、层序关系的分析,结合第一期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与围岩白云石化的先后顺序,认为川西地区观雾山组白云岩储层孔洞为相控准同生岩溶形成;针对孔洞内不同期次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同位素、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锶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认为孔洞内胶结物形成于封闭的成岩环境,成岩流体为受下伏碎屑岩地层水加入改造的中泥盆世海水.观雾山组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沉积期-白云石化之前的孔洞及裂缝形成阶段、白云石化期间的围岩白云石化及第一期白云石胶结物形成阶段和中—深埋藏成岩期的孔隙定型阶段,其中中—深埋藏阶段是孔隙减少的主要阶段,造成约250的孔隙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