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深地球测深资料进行S波震相的有效识别和S波分裂参数计算方法,对泰安--忻州剖面S波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区域地壳介质向各异性、区域应力场方向异常的可靠证据。与震源机制解及深部的构造结构对比分析表明了S波传播和S波偏振异常的超壳断裂带和深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表明测深资料S波分裂研究了对了解介质各向异性构造活动特征,分析地壳介质属性了解其动力学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闻昆娣 《华南地震》1991,11(3):19-24
本文利用1984年我国东部陆绥地区符-奉测线的深部探测资料,通过震相对比及正反演计算,给出该区介质的物理参数和地壳构造形态。并对界面起伏及深大断裂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拗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以C2界面为标志,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1-23km,P波速度为6.00-6.25km/s;下部地壳厚12-17km,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6-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31-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0.15km/s. 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S wave basement velocity structure and S wave splitting an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using the three component records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 in the Three Groges Dam area,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methods to study the anisotropy of crustal medium,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physical indicator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sources using shear wave splitting an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analyzing the DSS data in the Three Gorges Dam area that S wave splitting an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are reliable means for studying seismic anisotropy of crustal medium and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SS data are very useful for widening S wave observing window and distinguishing anomalous body, because DSS data have the advantage that the source position is known prior and S wave ray path can be traced exactl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1–3, 1993.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震区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通过本区6条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而在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有3处地壳深断裂带。本区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深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7.
渡口及其邻近地区地壳浅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攀枝花-西昌构造带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在西起丽江东至者海全长350km的测线上进行了爆炸地震探测。本文利用所取得的六条地震记录剖面的Pg波组,研究测线下方地壳浅层结构。采用层状垂直梯度和横向不均匀模型,用理论走时和射线追踪方法来拟合实测Pg走时资料。得到深度为10km范围的地壳浅层结构和速度分布。 结果表明,该区地表P波速度以渡口至华坪一带为最高,达6.00km/s。向东西两侧逐步减小,东至者海为5.20km/s,西至丽江降为3.50km/s。局部地段因构造影响速度值有些起伏。从浅层结构和速度分布可见,该区存在箐河-程海、绿汁江、安宁河和甘洛-小江等深断裂带,并向地壳深部延伸。等速度线图表明,该区上地壳中有一高速岩体存在。攀枝花钒、钛、铁矿的富集以及其他热液型矿床的分布很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天生 《地震研究》1991,14(2):141-146
本文利用连云港~临沂~泗水剖面的重力测量资料计算出地壳厚度,并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该剖面的重磁异常和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及天然地震反演结果给出了东经96°~108°,北纬32°~40°范围内的莫霍面埋深图,并讨论了莫霍面轮廓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厚度急剧变化、陡变带拐弯处及中地壳顶部存在低速层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河—平谷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21~23km,莫霍界面的深度为36~37km;该地区基底结构起伏变化较大,浅部断裂发育,在确定的数条断裂构造带中夏垫断裂是一条特征明显、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带;震源区周围差异明显的速度异常结构和特殊而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意味着这些部位是发生大地震的有利部位;该地区莫霍界面起伏变化和较厚的反射叠层以及局部复杂的楔形反射带的存在等现象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过强烈的挤压、变形,同时也反映出岩浆活动对下地壳结构进行了物质的和结构的强烈改造,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深部结构,可将其视为三河—平谷8.0级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