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荔枝花芽分化期的冷暖气候指标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素华  黄增明 《气象》2004,30(3):17-21
荔枝的营养生长期需要温暖、湿润的天气,但花芽分化期需要适度的低温和干旱。通过对20世纪后半叶的荔枝产量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气候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大的关键期及气候指标。粤中的中、迟熟荔枝关键期是12月中旬~1月中旬(大致是荔枝的花序原基分化阶段)。关键期的4旬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有利于花芽分化,荔枝丰年比例约占70%,关键期4旬平均温度在15~17℃的偏暖年则不利于花芽分化,歉年比例约占75%。偏暖年若在1月中旬以前出现达到适度低温的过程,连续两旬平均气温低于15℃,荔枝仍可有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2.
引言2000年春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连续出现的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横行肆虐。所经之处,天空混浊,地面飞沙走石,能见度严重下降。不仅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还造成房屋倒塌,树木被连根拔起以及人员伤亡事故。这种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轻和防止风沙灾害,保护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异常给我们带来的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改善和治理已成当务之急。这里就我们大同市气候环境的变化来分析一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性。1大同市气候概况 大同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和降水…  相似文献   

3.
天悠悠,地悠悠,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娟造人的传说开始,人世间就有了世代流转的千奇百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云南,物华天宝,生存环境多样化、民俗多样性、由气候物化引起的谜团也多姿多彩,如:云南人为什么“黑”?为什么善良可爱?又为什么那么“憨”?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与这个地气物化大系统有关,甚至是生死攸关的连锁交替循环。物化,也即事物的连锁反应和由此带来的演变、合成,相当于量变到质变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李仕碧 《贵州气象》2003,27(2):23-25
水稻生长季节长 ,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光、热、水资源丰富 ,匹配协调 ,才能为水稻生长发育、穗大、粒多、高产、优质提供保证。但在实际生产中 ,水稻生长从播种育苗到成熟收获要经受干旱、低温冷害和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高产稳产。谈谈如何利用金沙县气候条件提高当地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5年MODISNPP遥感数据,利用橡胶产胶潜力模型得到了中国橡胶主产区年橡胶产胶潜力;利用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橡胶主产区橡胶气候适宜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气候适宜区橡胶产胶潜力的差异及不同高程上橡胶产胶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橡胶主产区中,云南橡胶产胶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互助县多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和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气象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总结出影响互助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地中5cm平均温度和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影响产量的关键期为结薯期,其次是淀粉积累期,利用灰色关联动态预报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马铃薯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合川市1972~1996年秋蚕茧单产及总产与蚕期各时段气象因子进行的相关分析,找出与单、总产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将单、总产的气候波动产量与上述因子建立回归预测模式,据此可得出影响秋蚕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可根据蚕期长期天气预报,预测出当年秋蚕发种量。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合川市秋蚕出库发种时间应从8月上旬调整为8月中旬中至8月下旬前期。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新乡市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的生态习性,剖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要素与优质小麦同期的生态气候特点的吻合与适应程度,确定出不同关键时段的气候适应指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气候学和人类生物医学的观点,选择了舒适指标,根据甘肃三个旅游热点:敦煌、兰州、天水的气候状况,用修正后的舒适指标分析确定了三地的最佳旅游季节。并研究了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条件与烤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襄城县33年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烤烟气候产量与147个日照、气温、降水因子的单相关,从中筛选出10个相关显著的气候因子、2个主导气候因子和11个烤烟产量气候指标,分析与烤烟产量的关系、影响和成因。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林州市和泛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13年及正阳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08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标准化处理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河南省大豆播种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全生育期日数和各生育期间隔日数有增加的趋势;从北到南,播种期、出苗期和开花期逐渐提前,成熟期有所延长;大豆生育期日数有延长的趋势,南部的趋势比北部的明显。从北到南,各生育期同期降水量增多的趋势逐渐明显,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逐渐减弱,平均气温增长的趋势逐渐减弱。河南省北部地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大豆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中部地区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大豆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对棉花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分析总结博州棉花生产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关键时段,将为保证博州棉花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新疆博州1997-2012年的棉花产量、生育期、和气象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拟合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与棉花全生育期内各时段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出博州棉花生产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表明,4月中、下旬播种出苗期,降水和日照是影响博州棉花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5月幼苗期,降雨日数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因子;6月处于五叶和现蕾期,气温和日照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因子;7月是博州最热的季节,棉花处于开花期,并开始结铃,降水和气温是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因素;8-9月棉花裂铃和吐絮期,博州出现影响棉铃生长的高温干旱和低温寡照天气不明显。最后针对博州棉花生产提出了气象服务重点工作建议,为搞好气象为农服务,为博州棉花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晓平 《气象》2000,26(8):31-34
利用风险度的概念来表征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序,并提出风险度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贵州主要「灾害风险度的一般规律,指出:对任何生产对象而言,干旱的风险度最大,洪涝、风雹、低温霜冻的风险度都较小;就地区分布而言,干旱、洪涝、风雹、低温霜冻风险度最大的区域基本上出现在严重夏旱区、严重秋季绵雨区、严重冰雹区、严重霜冻区。  相似文献   

16.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7.
厘清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影响是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的基础。基于2018—2021年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廉玉1号玉米不同播种期的田间试验对气象条件影响玉米产量的分析表明: 播种期推迟导致发育期延长, 改变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廉玉1号玉米播种期推迟20 d较提前10 d的平均发育期长度延长2.5 d, 出苗-拔节期平均气温增加0.7℃, 乳熟-成熟期平均气温减少5.9℃。玉米单产总体随播种期推迟呈降低趋势, 6月8—18日期间播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出苗-拔节期的气温日较差以及抽雄-乳熟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廉玉1号玉米单产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8.
On the basis of two ensemble experiments conducted by a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model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nine-leve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coupled with land surface mode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AP9L_CoLM), the impacts of realistic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on summer climate predic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ive skill of sea level pressures (SLP) and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ic geopotential heights at mid-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was enhanced when improved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Furthermore, the model skill in reproduc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omalies over China was improved by applying realistic (prescribed)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The predictive skill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was low; however, when realistic snow conditions were employed, the predictability increased, illu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alistic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ynamical seasonal prediction in China. When Eurasian snow conditions in the global climate model (GCM) can be more realistically represent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summer climate over China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9.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assess the grain yiel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hange over a long time period in the future as predicted by a climate system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traditional "yield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 (YIMF)" or "yield impact of weather factor" to the grain yield assessment of a decadal or even a longer timescale would be suffocated at the outset because the YIMF is for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on an interannual timesca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rend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the one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non-climatic factors.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the yield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 (YICC),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in the per unit area yields (PUAY) of a grain crop under a changing and an envisaged invariant climate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grain yields. The climatic factor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renowned economic Cobb-Douglas model, yieldin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 of YICC using real data. The method has been tested using the historical data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an encouraging application outlook.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基本因子之一,温度的高低决定生育期的长短。利用全国水稻生态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带的水稻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指出,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1℃,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6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1~4℃,将导致我国各地水稻的一季稻和早稻生育期缩短;东部地区目前的生育期等日期线北移;东北地区北移1~5个纬度;黄淮地区北移3~6个纬度。通过调整种植季节,选用合适的水稻生态类型,以水调温措施,可以减少生育期缩短的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