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封闭压力下实验变形白云岩的显微构造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通过天然变形岩石的岩组分析,恢复岩石变形时的应力状态,结合地质观察,确定构造运动的来向和性质(较小的区域內),对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学和岩石学研究都有裨益。从岩石的实验变形出发,在给定的应力条件下研究变形岩石的组构变化,作为天然变形岩石组构分析的依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不少地质学者愈来愈注意到天然变形的碳酸盐岩石的岩组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对碳酸盐岩石(如变质白云岩)的岩组分析和动力学解释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958,1(1):7-7
科学院地質研究所中心分析室的全体同志,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各項工作都出現了一付嶄新的飞速前进的局面,特别是对岩石的全分析工作,进行了巨大的技术革新。过去一塊岩石标本至少需二十多天,甚至一兩个月才能提出分析数据,浪费人力物力,还远远不能滿足地質研究工作的需要。而美国地調所虽只进行13項分析,3天可提出数据。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一般也只需3-4天。  相似文献   

3.
王伟元  肖义越 《地质科学》1980,15(2):186-193
油层岩石具有在其空隙中储存流体(油、气、水)的性质,称为油层的孔隙性。油层的孔隙性是油层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油层孔隙性的好坏标志着油层本身储油能力的大小。为了衡量油层孔隙性好坏,把岩石的孔隙度作为油层孔隙性的定量指标。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容积与该岩石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4.
王凯怡 《地质科学》1982,(2):144-151
太平寨的古老岩石可以追溯到早太古时期,是我国迄今所测得同位素年龄中时代最古老的岩石。本文试图通过迁西太平寨迁西群下部上川组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配型式,讨论该地区原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含义。  相似文献   

5.
测定地质年代的钾-氩稀释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质科学工作的发展,要求应用钾-氩稀释法测定年青的新生代岩石矿物年龄越来越迫切。我们的钾-氩稀释法工作,开始于1975年,我们走了一条有别于国外稀释法的路子,从实验结果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地方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岩石边坡动态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思敬 《地质科学》1977,12(4):372-376
许多工程问题涉及岩石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地震引起的坝肩岩体变形,露天矿山爆破造成的岩石边坡滑动,以及在岩石边坡上建筑物基础由于机械振动而发生的破坏等都与岩体动态稳定的现象有关。然而,有各种振源,它们对岩体的作用很不相同。岩体受振时具有各种频谱特性。在稳定分析中必须考虑这个因素。此外,受动力作用的岩石边坡总是处于初始的静力状态。动态分析不应与静态稳定性割裂开来。在野外及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动力和静力同时作用下岩石边坡稳定分析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计算了七百余种各类岩石的平均原子量数据的基础上,从岩石平均原子量结合地球物理和实验岩石学的资料,讨论一些地质学中的问题,诸如,花岗岩和玄武岩的成因,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模式以及元素的演化等等。由此,希望人们对岩石平均原子量的实质引起注意,并对本文提出指正意见。  相似文献   

8.
李达周 《地质科学》1980,15(3):242-248
恢复变质岩原岩的性质是研究变质岩的重要课题。恢复变质岩原岩性质的方法很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岩石化学法和地球化学法。由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有些沉积岩的成分与火成岩的成分很相似,变质产物也很相似,特别是那些经过非等化学的深变质的岩石,有的本来是副变质岩,却投影在正变质岩的区域内,或落在模稜两可的地区。目前,有人利用岩石中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锆石区分正副变质岩。  相似文献   

9.
刘钧 《地质科学》1982,(1):103-110
在研究岩石变形破坏时,现在采取的弹塑性分析,多是根据岩石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的典型破坏现象,提出强度理论(破坏准则),进而在导出岩石的本构关系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的。一般说来,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基本破坏形式可分下面三类:(1)脆性拉伸破坏,(2)剪切破坏,(3)塑性流动破坏。这三种破坏类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流动和断裂(拉断和剪断)两种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文佑  叶洪  钟嘉  张木生 《地质科学》1973,8(4):273-280
地震是大地构造运动的一种方式,它也和大地构造运动其它方式一样,取决于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速度以及介质(岩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的不均一性。岩石的不均一的地方,就是应力容易集中和释放的地方,也就是容易变形的地方。因此研究岩石的不均一性,是研究地震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相录 《地质科学》1960,3(2):105-105
此书是1957年12月20-24日苏联科学院В.И.維尔鈉茨基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学院举办的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的地球化学的学术报告专輯。在十几編报告中,根据岩石与矿物中稀有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資料,探討了岩石的成因問題,因此对解决岩石成因问题及稀有元素分布規律方面均具有实际意义。其主要的內容包括: 1.与火成岩及矿物中稀有元素Sc、V、Zr、Hf、Nb、Ta、Be、以及碱土金属K、Rb、Pb、Zn、Mo等元素分布規律有关的資料。 2.以晶体化学及类貭同象的观点來闡明稀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存在状态。 3.用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含量比的特征来探討岩石的成因問題。 4.岩浆結晶作用与分异作用对稀有元素分布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系储集层岩石成分复杂,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等陆源碎屑,也有较多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且粒度偏细,通过一般薄片鉴定难以准确进行岩性定名。本文主要对该区南翼山、油泉子、小梁山和咸水泉四个含油构造储集层岩石类型进行分析,基于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借助X射线全岩矿物分析,认为该区储集层岩石为陆源碎屑物质和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混合沉积的岩石类型,按黏土含量、碳酸盐含量和石英长石含量做出矿物三角图,提出岩性分类方案,将储集层岩性划分为泥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混合沉积类。该区储集层岩石物性普遍较差,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蚀孔隙、微裂缝和微孔隙等。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充填作用是控制储集层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东部昭盟地区中生代的安山岩和某些花岗岩类岩石中的斜长石具有环带构造。本文研究了该斜长石环带的成份、特征,并初步分析其成因,这对研究该区岩石成因及了解岩浆的动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言岩石的化学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期由W.F.希里布兰德(Hillebrand)和H.S.华盛顿(Washington)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其中特別是华盛顿为了探索各种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36年,A.W.格罗维斯(Groves)编写了“硅酸盐分析”一书,书中內容与华盛顿的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大同小异。随后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不断的增多。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冈底斯山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分布着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它们与本区的超基性岩空间上接近,或者呈断层接触。对这些岩石组合的成因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大陆碰撞缝合带的蛇绿岩(常承法与郑锡澜,1974),有人认为是岛弧与边缘海的产物。近来,张旗(1983)在丁青发现了比较连续的蛇绿岩组合。要正确地对这些岩石的构造环境进行解释,必须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对采自拉弄沟、罗布中(图1)两地的玄武岩和采自切里湖的安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做了初步研究,这里将初步结果及讨论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6.
黄长石族矿物广泛分布在各种工艺岩石,尤其是高炉渣中,它在高炉渣中的分布量可与长石类矿物在天然岩石中的情况相比拟。黄长石有时也出现在富钙的碱性岩中,因此,黄长石的研究对岩石学和工艺岩石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家驹 《地质科学》1963,4(2):107-108
矿物、岩石的热发光就是将某些矿物或岩石逐渐加热,当其温度尚未达到赤热(<400℃)之前,矿物或岩石即出现各种颜色的亮光。例如,将螢石、长石或方解石,还有花岗岩、大理岩等的碎屑撒在烧热但未发红的铁板上,在暗室中即可看到闪闪发光的现象。矿物、岩石的这种奇异现象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E.Newton,1957)。从十七世纪到目前为止,发现绝大部分非金属矿物及极少数的金属矿物都有热发光现象。而一般在加热到150°-250℃之间,少数在更低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时,即出现一个,有时两个或更多发光最强的热发光峯。  相似文献   

18.
晶质岩石的地震波性质及其地质、地球物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嵇少丞  王茜  孙圣思 《地质科学》2009,44(4):1113-1135
人类有关地球内部物质成份、结构和物理状态的认识绝大多数来自于地震波的资料,而地震波资料的正确解释又离不开岩石地震波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地壳和地幔岩石的地震波性质和各向异性是当今世界地学前沿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领域横跨了地震学、岩石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非常活跃并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本文仅将作者近年来研究岩石地震波性质(例如,岩石波速滞后性,地震波速随围压的变化规律,纵、横波速之间的关系,泊松比等)的部分进展做一简扼的综述,并谨以此纪念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文佑先生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9.
铸石结晶过程中球体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成伟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74,9(3):227-233
在火成岩、变质岩、混合岩中,“球状”岩石是不乏见的。“球状”岩石最早为伯奇(Buch)所描述,以后一直为岩石学家所注意。对“球状”岩石中球体的成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莱维森(Leveson)。凯斯勒(Kesler)用电子探针研究了球状安山岩中球体和基质的化学成分特点,并据基思(Keith)假说,推测了球体形成温度为900-1000℃,球体生长速度为10-6厘米/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地幔对流格局和岩石圈层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卫星重力测量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些研究者,如Runcorn(1967)和Liu(1976-1980),根据卫星重力数据计算获得地幔对流及其应力场图象来研究全球板块构造和区域构造。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构造运动不仅是地壳和岩石圈层物质运动的表现,而更重要的是地幔物质运动的反映。因此,本文应用作者计算获得的岩石圈层下面地幔流运动图象与大地构造及近代构造运动的资料相对比,探索我国岩石圈层下的地幔对流格局形成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