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海洋深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其实,这个“宁静的世界”并不宁静,同样有噪声污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对海洋深处的噪声污染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海深处的某些地方,就像纽约时报中心广场中午时分一样喧闹。这些噪声是由北极冰山的开裂声、南卡罗来纳沿海小虾的“咿呀”声、北海石油平台的钻探声、海轮、舰艇等行驶的螺旋桨声汇成的。是这些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深500米以下水域中、没有生物。”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爱德华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更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60年代,有人在更深的海底,居然发现生活着一种特殊的扁鱼,还有一种深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海洋奇观不是别的,而是深海中繁衍的“超级生命”。科学家探险小组拥簇在一艘小型的深潜器上,直潜海底。透过船窗,研究人员清晰地看到,从一个充满熔岩的谷底耸出层层山脉,在一个山顶上竟然从深深裂缝中冒出黑烟。这不就是火山口吗?!他们惊喜地叫喊起来。这艘名叫“阿尔文森”的潜水船经验老道,大胆地直驱火山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献[7]中所提出的穿越埋设管线的模型基础上,根据共振条件,讨论了海底管道的极限冲刷长度的计算问题。为实际使用方便,文中给出了有关系数表格,且以计算例题说明其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海洋导管架平台的极限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滨  申仲翰 《海洋工程》1994,12(3):8-16
海洋导管架平台的极限分析是一项较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海上采油事业的飞速发展,它已越来越受到海洋工程设计及维修部门的重视。其研究成果不仅能用于设计结构的应力校核,尚可用于现有平台结构的整体安全估算。本文利用非线性模拟技术及线性分析程序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分析计算了受集中哉茶作用的空间框架结构,及受静载荷和环境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导管架平台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深处人造海洋上升流和海洋渔场及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形成人造海洋上升流的机理及与渔业资源增值和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完了与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结论是: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墨西哥湾某海域一典型固定式海洋平台为原型,按照几何相似准则和刚度相似准则设计并制作海洋平台试验模型,开展极限强度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并记录其破坏过程。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ANSYS)对试验模型进行极限强度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观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水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水流温度高达380℃,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  相似文献   

9.
海洋新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因其可盘卷、耐腐蚀、耐疲劳和轻质化等优点,在深水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热塑性立管具有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受力耦合效应及复杂的本构关系,且承受浮体运动和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其失效模式尚未明确。针对轴对称载荷作用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热塑性管稳态热传导和热应力的理论推导,求解了稳态温度和应力分布,首次给出了在任意温度载荷作用下管体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并直接求解其径向、轴向、环向和剪切应力。采用各向同性层Von Mises和各向异性层最大应力(Max Stress)准则或Tsai-Hill准则判定热塑性管的失效,基于应力分布、失效准则和二分法计算了热塑性管的极限载荷。温度载荷、纤维铺设角度和径厚比对管道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不同温度载荷会改变失效指数沿径向的变化趋势,增大轴向拉力将增大热塑性管的失效指数,选用不同的失效准则在管体失效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塑性管温度越低、纤维铺设角越小及径厚比越大,管道对轴向拉伸载荷的承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及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考虑腐蚀损伤因素提出了一种固定式海洋平台极限强度计算方法,并以墨西哥湾某海域某典型固定式海洋平台为算例,对其进行全寿命期内极限强度计算,获得了该海洋平台极限强度随服役年限的变化规律。同时依据刚度相似和几何相似,设计完好试验模型和腐蚀试验模型,开展极限强度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通过试验手段验证了腐蚀损伤下海洋平台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逐步分析的思想,以已有的结构弹性分析软件为计算核心,提出了一种近似分析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整体推进法;采用整体推进法,以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线弹性分析软件ENSA为计算核心,考虑结构构件的损伤影响和维修加固效果,编制了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极限承载力近似分析软件UAP,为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的安全度评定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最后对渤海八号生产/储油平台在1993年的状态和JZ20-2MUQ平台的完好状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逐步分析的思想,以已有的结构弹性分析软件为计算核心,提出了一种近似分析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整体推进法;采用整体推进法,以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线弹性分析软件ENSA为计算核心,考虑结构构件的损伤影响和维修加固效果,编制了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极限承载力近似分析软件UAP,为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的安全度评定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最后对渤海八号生产/储油平台在1993年的状态和JZ202MUQ平台的完好状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9年6月,科学家斯比利道诺夫撰文:《黑海何时爆炸》。他告知世人:黑海深处潜藏的硫化氢水层正以每年2米的速度骤升。如果不加制止,黑海将发生爆炸,海洋表层的众多生物必将难逃厄运。黑海位于大西洋,这个半封闭式的盘状海洋面积足有42万多平方公里,海面下200米以上为繁衍生命的含氧水层,而在200以下则是寂静的无生物硫化氢层。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上升的话,那么,100年内黑海将变为“死海”,后果实在可怕。  相似文献   

14.
美苏两极世界对峙时期,两国政府为了能够凭借强大的核威慑力量独霸世界,曾不惜血本,耗费巨资,建造了庞大的“核武库”。时至今日,这些核武库中的大部分成员已经到了退役年龄。但是这些“核垃圾”并没有悄然退出布满核阴霾的舞台,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目前处理这些废核燃  相似文献   

15.
冰雪大陆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天雪地的陆地,叫南极洲。它的面积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比欧洲的面积或大洋洲的面积都大。南极洲的四周是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它远离地球的任何一个大陆,即使西部的南极半岛离南美洲较近,但仍然相隔有960公里。另外,从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看,这里都是地球上唯一的无人定居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与外部隔绝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无闻 《海洋信息》1999,(3):25-26
韩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不足1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承载人口达4500万,这使韩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可耕土地很少,不足陆地总面积的20%,而且自然资源贫乏。 陆地资源贫乏自然使韩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资源。韩国是一个半岛国家,海洋环境优越:三面环海,岛屿众多,大陆架面积广阔,拥有良好的渔场等等。因此,韩国从海域  相似文献   

17.
德国《商报》2009年8月28日发表文章说,美国地质学家的实验表明,在地表以下50多千米处可能产生碳氢化合物,也就是相当于化石燃料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合理评价区域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文章以东部海洋经济圈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等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科技投入3个主要素及其11个指标,2006—2015年东部海洋经济圈各地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除政府支持力度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程度等变量均与海洋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为正相关;未来应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减少区域壁垒制约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0,(6):12-15
海洋环境是人类福祉、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个人和集体的义务,我们要防止水污染和阻止滥用海洋资源。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6月8日第一届世界海洋日上所发表的文告。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具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板块学说的诞生,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对这场地球科学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洋技术飞速进步;战后,西方国家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利用这些技术在海上开展了广泛的地球物理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有了许多重要发现。大洋地震带原来是一条裂谷带;大洋地磁场存在以中脊为中心,向两边正负相间的对称异常条带;大洋底沉积很薄,且从中脊向两边逐步加厚;大洋地壳仅厚数千米,而大陆地壳厚达30千米以上;大洋中脊处热流值很高,向两边逐步减小;地球的地震波速度从地表到约深80 km逐步增大,从80 km深度处速度开始减小,说明地球表层存在岩石圈,其下部存在软流圈;在海沟处,地震震中分布从海沟开始,向下沿约45°倾角到700 km深处,这可能是大洋岩石圈俯冲之处。由此地球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假说,认为地幔深处的岩浆沿大洋中脊处向上运移,在海底处不断产生新洋壳;新洋壳(岩石圈)不断向两边运动,在海沟处向大陆岩石圈之下俯冲、消亡;当大洋岩石圈俯冲消亡之后,两边的大陆就发生碰撞,形成造山带,因此,地球上最老的大陆年龄达38亿年,而大洋岩石圈最老年龄只有1.8亿年。板块构造学说坚持活动论,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发展之结果,更是地球科学深刻革命的开始。当它上陆之后,地球科学就掀起了革命的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