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埯氧或兼性厌氧细菌对Fe,Cu,Zn,Mo四种金属元素的吸收固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金属元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富集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沉淀,其次为菌体吸收。在含有金属元素和细菌的溶液中,影响金属元素沉积富集的因素依次为:生物化不沉淀≥菌体吸收≥元素种类影响≥细菌种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专性共生土壤微生物,能够与80%左右的陆地植物建立共生关系。AMF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水化合物以维系自身生长;作为回报,AMF能够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很多研究表明,AM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如贫瘠、干旱、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下,AMF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和解毒过程,并对植物产生保护效应。本文围绕AM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和累积过程的影响机制,系统评述了金属元素种类及污染程度、宿主植物和AMF种类,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对AM植物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并从AMF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直接作用(包括菌丝吸收和固持,以及改变根际重金属形态等),及AMF改善植物矿质营养促进植物生长从而间接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两方面讨论了AM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机理,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最后,对菌根技术在农田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内元素吸收积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较新的思路,对植物吸收、积累元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吸收、积累方式不同,对营养元素植物是主动吸收并积累在生长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对有毒元素和过量营养元素是被动吸收并积累在对其生长影响最小的部位.而且,植物普遍存在抗元素浓集的“生理─生物化学障”,它主要存在于根部.最终建立了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积累模式.  相似文献   

4.
湘西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1.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湘西金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该区尾矿-水相互作用强烈,并引起了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和对水体-土壤、蔬菜等表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大的元素均为Au、Sb、As、Cd、Hg、W等,与尾矿中元素的富集特征相一致。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水迁移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Au、Cd、W、Sb、Pb、As、Zn、Cu。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由大至小顺序为Cd、Au、Zn、Hg、Sb、Cu、Pb、As、W。植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主要受土壤中的浓度、植物种类和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河台金矿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遥感找矿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跃良 《矿物学报》2000,20(1):80-86
本文以广东省河台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金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金矿区上生长的马尾松和芒箕等植物对金、铜等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吸收和聚积作用,植物明显受到金及伴生元素的毒化效应,金、铜等金属元素的过量吸收,使植叶内的叶绿素、类戎萝卜素含量、水含量和叶面温度相应降低;金矿区与背景区相比,马尾松叶片的反射光谱特征明显变化,叶绿素的反射峰和近红外肩的反射率值呈上升趋势,红界发生了5 ̄10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活的植物对污染土、污染地下水等介质进行修复。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净化机理是植物积累、根系过滤、植物根系对土的稳定作用;植物对有机物的净化机理是植物降解、生物刺激和植物的蒸发作用;此外植物的水力控制也是控制污染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外在利用植物修复卤代烃、农药、汽油、柴油、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废旧炸药、处理污染填土淋滤液、利用植物分解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或将氧化氮转化为氮气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而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利用杂交植物对卤代烃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和研究利用转基因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甲基汞。我国在植物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大成果,如利用凤眼莲修复污水中的某些农药、利用蜈蚣草叶片富集砷,利用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难溶态镉的吸收等。  相似文献   

7.
马跃良 《广东地质》1999,14(1):17-24
广东可台金矿区马尾松和芒箕对Au、Cu等金属元素有强的聚积作用,Au、Cu等金属元素的过量吸收,使植叶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分含量和叶面温度相应降低。金矿区与背景区相比,导松叶片的反光谱特征明显变化,叶绿素的反射峰和近工外肩的反射率值呈上升趋势,红界发生了5-10nm的“蓝移”;利用遥感(TM)资料可以提取植被的光谱异常信息,这些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探查隐伏金属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文献日益增多,然而原子吸收法测定复杂样品中的贵金属元素因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而造成困难。如文献[1]中指出:在分析复杂的多组份溶液时,产生背景—非选择吸收,同时贱金属元素的存在还影响贵金属的原子吸  相似文献   

9.
As、Cd和Pb植物根系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柳检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5,34(3):269-277
环境中的毒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后,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还会通过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类健康。植物吸收毒性元素有根、茎、叶三种途径,其中根系吸收最为重要。明晰毒性元素进入根细胞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阻控其进入植物,降低食用风险。近年来,在毒性元素根系吸收途径研究领域,国际上主要开展了吸收动力学过程、转运蛋白识别和外界环境作用机制研究。本文从根系对As、Cd、Pb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植物利用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跨膜转运过程、根际环境与共存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述,并认为在分子尺度下开展毒性元素细胞吸收动态过程、细胞响应机制和根际多因素作用机理研究是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推测As(Ⅲ)的外排机制与P类似,且Pb2+利用了Ca2+通道转运至木质部。  相似文献   

10.
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分析和测试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索开放、非平衡状态下地质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助于了解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成矿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成矿流体的盐度、pH值、fH2O、fHCl及络合物配体(F-、Cl-、S2-等)的浓度等均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成矿体系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成矿金属元素溶解性的研究及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金属元素溶解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合进行的高温谱学技术可以为实现成矿模拟实验和进行谱学原位测量进而解决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陈运芳 《水文》2004,24(3):56-57
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水样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时,仪器的各种参数调好后,要用纯水进行调零。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零是采用按钮式,而非一般仪器采用旋钮式,往往按钮式调零在数字显示窗内并不一定完全等于零,而是接近于零的某一正的或负的微小数值,一般分析人员忽视了这一微小数值(尤其是负的数值)。现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调零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风化作用与金属污染讨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讨论了自然条件下岩石、矿物等化合物化学反应机理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自然界金属元素向环境释放的基本机制,强调水在金属元素从其原始载体——矿物、岩石进入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环境问题探讨和归纳了金属污染的自然成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砷在耕作土壤中的作用过程中,有关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需要用许多模型参数定义所涉及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即使是简化的数学形式。根据参数值的范围和源于出版的文献的初始条件进行实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对耕作土壤施肥和灌溉水,植被对砷的摄入量引起根部区总砷含量逐渐增加。搞清楚植物对砷的吸收和析出与弄清楚对增加砷的去除途径同等重要。反过来,矿物相的溶解动力学和吸附相的分布系数影响植物吸收和浸出的可用性。根据实验室砷矿相的分解、As(III)的矿化和氧化推导出参数,而砷植物的吸收似乎对砷在土壤中的传输估计过高。数学模型的研究是一个简明的过程,而用自信度定义的模型参数值的不同阻碍了它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目前对土壤一一植被系统中砷的传输过程和作用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所以要校准或者验证模型。研究必须了解土壤中砷矿物分解和沉淀的动力学原理和土壤中根部生长以及植被砷吸收的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福建平和铜钼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福建省平和县钟腾、泮池、鸡笼山、大芹山4个主要矿区内地球化学元素在岩-土-植被中的迁移规律,以期为该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土壤中主要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的分配规律在垂向上与岩石具有一致性;植物对元素种类的吸收具有选择性,Zn在该区植物中显示强积聚的特征,Co、Ni、Cu属一般积聚型元素,Bi、Mo、As是弱积聚型元素。毛蕨和夹竹桃对稀土元素REE的富集十分明显,超过平均含量达千倍以上。初步判断毛蕨、夹竹桃对在研究区内寻找铜钼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亚婷 《岩矿测试》2012,31(4):571-575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生物可利用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影响研究领域,国际上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探索方向:①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植物根际环境的作用机理研究;②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可突破植物细胞内重金属吸附点位的限制,通过控制植物细胞壁-重金属复合体的形态及重金属在细胞壁内外的吸收平衡,来干预重金属穿过细胞壁进入植物体的动力学过程研究;③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的络合形态影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输送和贮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本文基于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的植物过程中,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多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少的现状,针对溶解性有机质异质性的研究难点和溶解性有机质与植物亚细胞结构的配位特征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从极性、官能团、配位结构等角度,分析并评述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中,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理想晶体(包括蓝宝石)的颜色与占据其晶格的微量过渡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有直接的关系。玄武岩产状的蓝宝石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是蓝宝石致色的直接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每种微量元素均对可见光的特定波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Fe^3 ,Si^4 是使蓝宝石呈现蓝色的主要离子,Cr^3 离子可使蓝宝石呈橙和绿色,Mn^4 离子可使蓝宝石呈黄色,Co^2 离子也可使蓝宝石呈蓝色。本文还做出了蓝宝石中每种微量元素对可见光的特征吸收图即波长-吸收系数图,与分子轨道理论值吻合,把蓝宝石中各离子对可见光的吸收位置和相对吸收强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铷和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铷、铯属碱金属元素,其电离电位很低(Cs 3.983 eV、Rb 4.676 eV),常用火焰原子吸收(或发射)法测定。该法只适用于测定常量铷、铯。对痕量铷、铯多用X—荧光光谱法或中子活化法测定,很少有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Z.Grobenski等介绍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铷、铯的方法。提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落叶松和白桦树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松和白桦树对稀土元素Eu选择吸收性十分明显.Eu的生物吸收系数是其它稀土元素的20倍以上.落叶松和白桦树稀土元素均具有明显的铕正异常.落叶松和白桦树对二价金属元素Zn、Sr也具有强烈的摄取能力,而对一价和高价金属元素吸收能力较弱.土壤的稀土元素不是影响植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该区落叶松和白桦树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水-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细菌-矿物复合体的形成,细菌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矿物晶体结构与细菌的解钾作用关系,复合体微环境的变化对细菌解钾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菌对K^ 的主动吸收等,从微生物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硅酸盐矿物解钾作用的机理问题,提出了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综合效应的看法,并就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问题指出,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生产菌种和吸附剂,并配合使用其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20.
陈繁荣 《地质论评》1995,41(1):42-47
本文将银山成矿体系为富含H2S,CO2的NaCl体系,对Cu,Pb,Zn,Ag和Au等金属元素在该体系降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银山矿床的成矿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字模拟,并与沸腾降温体系进行对比,证明了成矿体系地球化学演化对金属元素的迁移与沉淀具有得要影响。成矿硫体地球化学模拟在矿床成因,深部成矿预测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