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辐射对中期数值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家气象中心引进的EC-T42L9谱模式的基础上,用模式诊断云和模式水汽场(以下简称B方法)代替其中计算辐射时所用的纬向平均的气候云和气候水汽场(以下简称A方法),并减少垂直层以节省计算量,从而发展了一个T42L5谱模式。此外,在计算云和辐射时,还设计了方法C,调整云和辐射计算的“时空”分辩率。该文利用改进的T42L5谱模式,并以EC的1982年7月1日12时(UTC)的客观分析为初始场,进行了A、B、C三种方法的5天中期数值预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云和辐射在中期数值预报中的作用。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一种适用于中国夏季暴雨系统诊断的非地转Q矢量ω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夏季暴雨系统的有关特点,导出一种适用于低层(850 h Pa 附近)单层ω诊断的非地转ω方程,它有别于迄今各种以“平衡方程”约束的非地转 ω方程。其中还适当地隐含非绝热作用,也包含了低层摩擦强迫。整个强迫场仍可写成一种简洁直观的矢量( Q)散度形式,以便应用于一般气象台业务分析预报中。  相似文献   

3.
梅雨锋暴雨的不平衡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尺度散度及其变化和梅雨锋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散度方程中,散度的局地变化项与垂直速度(ω)、散度(D)有关的项的量级在强降水区比在弱降水区要大。用中尺度资料计算的不平衡场(U)和不均匀场(A)和强降水区基本一致。因此,计算不平衡场和不均匀场及散度变化可以为暴雨等中尺度天气现象的短时预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全球谱模式,以对三个行星波准共振相互作用作了数值试验,取两类准共振波矢:(1)K1+K2+K3=0,ω1+ω2+ω3+△ω;(2)k1+k2+k3=0,l1+l2+l3=△l,ω1+ω2+ω3=0,分别积分90d,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1)纬向波数k=1,2,3的三个行星波存在着较强的波-波相互作用;(2)由于波波相互作用,这三个行星波存在着周期为20-45d左右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5.
两例爆发性东北低压的对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应用气象学报》1995,6(4):468-476
该文选择了发展变化机制有一定差异的两例春季爆发性东北低压(分别是1983年4月25~26日气旋(简称A例)和1983年4月28~29日气旋(简称B例)),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非绝热加热和局地斜压不稳定对A例气旋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子,而空正IPV平流的显著增强及其与低层IPV分布中两个局地最大值的垂直耦合是B例气旋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2)两个风暴最大不同点在于非绝热加热效应在影响气旋增强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另外,B例事件中对流层中部产生的较强高空锋生可以在低压范围内导致深厚的上升运动并使高空锋向下游的正涡度平流得以加强,这对系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地形作用对月际长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郑庆林 《高原气象》1995,14(3):296-304
利用改进的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以1992年8月31日国家气象中心日常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在模式中分别就考虑和不考虑地形两种情形对当所9月北半球环流形势进行了模拟预报,并对比分析研究了地形作用对月际长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改进的T42L10谱模式考虑了较完整的物理过程,同时具有以下特点:(1)非线性平衡方程初值化和σ面上模式初值精度的提高;(2)改进了模诊断云和模式水汽场方法;(3)  相似文献   

7.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1991年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ω场优越;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尤其在梅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MMM4模式中关于垂直速度计算的方法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波长在(5~400)nm之间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大小,紫外线辐射又分为紫外线A、B、C三个波段。紫外线A的波长在(320~400)nm之间,紫外线B的波长在(290~320)nm之间,紫外线C的波长在(5-290)nm之间。  相似文献   

9.
初始场条件直接影响到区域模式的预报性能。基于GRAPES_GFS和NCEP_GFS两种初始场,详细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随后分别利用两种初始场驱动新疆区域数值模式(RMAPS-CA V1.0),对2021年4月整月的数值预报结果以及2021年4月21日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结果进行了MET(Model Evaluation Tools)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两种资料位势高度扰动场、温度扰动场、湿度扰动场存在明显差异,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60、0.05~0.24和0.01~0.12,导致次天气尺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由此造成了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区域模式对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敏感性;(2)从高空位势高度、风速、温度的预报结果看,NCEP_GFS初始场在新疆区域模式中高空要素的预报效果均要优于GRAPES_GFS初始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5.5~37.2%、7.6~12.6%和6.0~17.2%。从地面常规预报量的检验看,GRAPE_GFS初始场对2 m温度和10 m风速的预报效果则要优于NCEP_GFS初始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4.3%和6.8%;(3)从降水检验评分看,两种初始场的降水预报整体为漏报现象,NCEP_GFS初始场针对各降水阈值及不同时效的预报降水评分要高于GRAPES_GFS,0.1 mm/6h、6.1 mm/6h和12.1 mm/6h的TS评分分别提高22.5%、16.1%和150.8%;(4)从一次暴雨过程预报的检验结果看,GRAPES_GFS对于24小时为小量级降水预报效果优于NCEP_GFS,准确率分别为61.4%和40.0%;而NCEP_GFS对于大量级的降水预报则要优于GRAPES_GFS,准确率分别为66.7%和33.3%。两种初始场对降水个例检验偏差以空报现象为主,NCEP_GFS的TS评分整体高于GRAPES_GFS。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CORE-IAF(Coordinated Ocean-ice Reference Experiments–Interannual Forcing)外强迫场分别强迫LICOM3(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和POP2(Parallel Ocean Program version 2)两个海洋模式,并分析了这两个模式中太平洋北赤道逆流(NECC)的模拟结果。我们发现LICOM3和POP2模拟的NECC强度均弱于实测,这和Sun et al.(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海洋模式中NECC偏弱是CORE-IAF外强迫场造成的,海表风应力及对应的风应力旋度是海洋模式准确模拟NECC的最主要因子。同时,我们也分析了NECC的模拟在动力机制上的差别,这里的动力强迫项包括风应力项、平流项和余项。我们发现模式的外强迫场虽然相同,但是两个模式中各动力强迫项(风应力项、平流项和余项)对NECC模拟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WRF/CALMET的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动力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弛  王东海  巩远发 《气象》2015,41(1):34-44
本文利用中尺度动力模式 WRF和诊断模式CALMET对琼州海峡的两次冷空气过程的近地层风场进行模拟和诊断,所用的资料是美国NCEP再分析FNL资料。WRF模式第一至第四层网格的水平距离分别是27、9、3和1 km,并用WRF-1 km场以单向嵌套模拟方式降至200 m,同时以 WRF-1 km 预报场作为 CALMET 初猜场降尺度诊断至200 m。分别用CALMET-200 m风场、WRF-1 km风场和 WRF-200 m风场,3个风场的风速、风向与沿琼海海峡分布的21个测站(其中6个测风塔)观测资料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1)CALMET-200 m的风速RMSE明显小于另外两组试验,风向RMSE总体上差异不大;在60~80 m高度上也没有明显差异。(2)在0~8 m·s-1风速,10 m高度上CALMET-200 m风场诊断结果最好,风速平均偏差值从4~0 m·s-1,WRF的两组试验平均偏差值比CALMET-200 m结果大约2 m·s-1,风向上表现为偏差的分布更加集中;60~80 m高度上,CALMET-200 m 诊断效果与 WRF-1 km 模拟效果相当,但是冷空气时段内 WRF-200 m的风速要远远差于另外两组试验;而3组试验的风向并无大的差异。(3)WRF/CALMET模式系统在非冷空气活动时段内的风速风向模拟诊断偏差更小,说明其在层结相对较稳定时模拟诊断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汽分析场对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预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南高分辨率模式分析了不同水汽分析场对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来自NCEP-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和ECMWF-IFS(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两个不同预报系统提供的分析场进行模拟发现,使用IFS模式提供的初始场进行预报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降水预报效果,并发现初值中850hPa高度以下的水汽对本次过程的降水预报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在华南地区两种初始场内低层的水汽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模式预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降水发生机制,最终导致降水预报出现明显的偏差。在GFS分析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GRAPES-3DVar系统对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再次同化,发现同化对本次降水过程的前期预报有改进,但是对24 h累计降水的预报改进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二维温盐环流模式研究14C在海洋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碳循环模式中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来检验该模式的物理模型是否较好地反映了海洋中的大尺度变化的过程。本工作使用的物理模型是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大洋在内的二维温盐环流模式,在给定的年平均海表强迫下积分4000年后,环流达到准稳态,其定常流场用来驱动14C模式。对14C模式积分5000年以上,可得到14C稳态的分布。使用不同的二氧化碳海气交换系数和垂直湍流扩散系数值进行了7个实验,发现使用Broecker等的交换系数方程和扩散系数值依深度从0.6增加到1.45 cm2/s,模拟的结果较好。使用观测到的大气中14C含量,进一步研究了工业革命后及核试验后的14C在海洋中的穿透,模拟结果与现有的一些资料进行了比较,总体上给出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背景场条件下AREM模式预报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颖  李俊 《气象科技》2009,37(1):1-8
分析了2005年6月1日至11月31日以T213分析场为背景场和以AVN(Aviation)分析场为背景场条件下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降水预报效果,并对两分析场计算日平均偏差和均方根标准差,分析偏差分布、总结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AREM模式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分别使用两种分析场做背景场条件下,出现了降水预报效果的较明显差异,总体上以AVN分析场为背景场条件下AREM模式的预报效果好于以T213分析场为背景场;对两分析场进行统计学对比,发现两分析场在高度、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要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分析场在新疆北侧的西伯利亚、内蒙古东北部及俄罗斯东南部区域、孟加拉湾、青藏高原等地区存在较大偏差,而这些地区的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尺度模式作辽宁省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试验预报辽宁省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在模式中着重加密近地面的垂直分层,使用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106L19)预报场作为初值背景场和侧边界。采用美国污染潜势预报方法,在模式预报输出市场中,通过对近地面层的混合层高度和混合层平均风速的判定,预测未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并用SO2实测值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未来41年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由英国Hadley中心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构建的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段(2010--2050年)A2、B2情景气候数据,应用线性倾向估算法、累积距平及Mann—Kendall法对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A2和B2情景下黑龙江省2010--205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气候(1961--1990年),未来41a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A2、B2情景下年均气温分别升高1.63℃和1.94℃,突变分别发生在2031年和2033年;相对于基准气候,A2、B2情景下未来41a降水量分别增加5.3%和1.1%,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同,A2情景下为4.03mm/10a,B2情景下为5.94mm/10a,但趋势均不显著,且没有突变发生。总体上,黑龙江省未来41a的气候为向暖湿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的VHF通信组网中,由于地形比较复杂,覆盖面积大,经常要采用中转技术即设立通信中转台。中转台的设计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台通信机直接在机内安装双工器来实现(主要在厂家生产);第二种是两台通信机利用中转盒直接对接来实现(我省气象部门的组网中采用较多);第三种是利用两台单工机直接改为中转台(省辅助通信大网宜春中转台采用)。下面主要介绍第三种方法的改造工作原理。1改造方法:1.1分别在两台通信机(以下称A机、B机)中各选一相同的点A1、B1作为PTT的控制点,即A1控制B机的PTT,B1控制A机的PTT。此点电压…  相似文献   

18.
模式大气月尺度可预报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实际大气500 hPa高度场的月尺度可预报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大气运动的可预报性及其对大气整体运动可预报性的影响;对ECMWF和国家气候中心T63谱模式分别模拟和预报的500 hPa高度场,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中心和我国T63模式大气的可预报性均比实际大气可预报性小,特别是在对整体运动可预报性影响最大的0~3波部分,差异较大,说明改进模式对0~3波部分的预报能力,必将提高模式性能。  相似文献   

19.
A1情景族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经济增长非常快,全球人口数量峰值出现在本世纪中叶并随后下降,新的更高效的技术被迅速引进。A1情景族进一步划分为3组情景,分别代表着化石燃料密集型(A1FI)、非化石燃料能源(A1T)、以及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A1B)。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观测作比较。评估低分辨率的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风场,模式风场是使用观测海温场外强迫,从1979年到1988年共积分十年得到的,模式输出为月平均值。结果表明,模式能够相当真实地模拟出风距平场的演变,用风应力距平强迫简单模式,积分十年(1979-1988),得到的海温距平场(月平均值)和观测海温距平场作比较,模式结果较真实地模拟了1982-1983年及1986/1987年暖事件的赤道地区海温距平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