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市2010年8月14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低层切变线的存在和有利的水汽条件,是产生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强对流降水天气预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23~24日台山出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降水量级预报失误较大.在分析环流背景、数值预报、物理诊断场、实况资料和各级指导预报的基础上,阐述当时的预报思路,指出数值预报产品和指导预报雨量量级偏小是这次预报失误的原因,实况资料可以订正数值预报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玉林市南部一次中尺度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通过中尺度系统激发而产生的。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强烈发展是强降水产生直接原因;分析红外云图的TBB、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基本速度、地形条件等方面都很好地阐述了本次强降水的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常规、非常规加密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和1° X1°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主汛期湖南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影响系统复杂多变,由暖区暴雨、中层冷平流入侵暴雨、锋面暴雨组成,冷空气入侵时降雨效率最高,小时雨强与累计降雨达到最强;副高明显偏强,较历年同期偏西24...  相似文献   

5.
一次中尺度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玉林市南部一次中尺度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通过中尺度系统激发而产生的。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强烈发展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原因;分析红外...  相似文献   

6.
利用EC数值预报、FY2C云图、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以及实况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傍晚到10日08:00时发生在贵州省六盘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盘县坪地东北面的牛棚梁子(主峰2 865 m)和水城与赫章之间的韭菜坪(主峰2 901 m)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对天气系统具有阻挡作用;地面辐合线对此次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区域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以及本地开发的暴雨预报预警系统和区域内各站点近地面能量的变化,对临近预警、短时预报准确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可为复杂地形下的局地暴雨预报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分析图、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7月14-15日二连浩特地区出现的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阶段出现的降水是属于同一次冷空气活动的天气过程,是受蒙古冷涡和河套倒槽持续影响的结果。第一阶段出现的是持续稳定性降水,触发机制是低空槽和地面辐合线,有高低空急流配合,西南水汽通道维持时间较长;第二阶段出现的是短时强对流性降水,触发机制是干侵入,前期降水使本地具有不稳定能量,冷涡南压使低空东南急流带来渤海水汽的输送,造成下暖湿、上干冷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4年6月2日夜间祁连山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重点归纳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持续几天的高压坝造成的高温、迅速东撤时沿着高压边缘的西南水汽输送和携带冷空气南下短波槽的共同影响是强降水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祁连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阻挡作用,使水汽汇集在祁连山区,为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黎声镭 《广西气象》2001,22(2):26-27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单站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0年秋季在玉林市出现的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一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对2007年8月16-18日莱芜市出现的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日本海高压稳定高压脊西伸,形成“西低东阻”的大环流形势下,低空急流带来丰沛的水汽,大气持续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由中低层切变线和西风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连续强降水。本次降水过程前期主要是地面倒槽和低层切变线稳定少动造成的,不稳定能量较弱,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后期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小槽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直接影响造成的中尺度暴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2013年7月24日和2014年7月23日牡丹江两次降水天气,对比分析造成强降水天气的天气背景及相关物理量,结果表明:这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受高空低涡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低空切变线是降水的触发机制,但由于影响系统位置略有不同,前者形成良好的水汽通道,具备了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单站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 2 0 0 0年秋季在玉林市出现的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初步探讨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下发的常规地面、高空、有关物理量场和自动站等资料,对2009年4月23-25日梧州出现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层南亚高压与500hPa南支波动配合,及700hPa西南冷涡、和850hPa的低涡急流切变东移共同作用造成的.垂直速度、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在这次的强降水过程中有较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凉城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和地面实时资料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年8月12日凉城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与华北脊叠加作用完成了水汽的充沛输送,是此次天气过程中的重要条件,配合地面低压的强烈发展而产生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5年8月1日和2日夜间青海省海东市连续出现伴有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导致部分乡镇洪涝,洪水淹没农田,冲走牲畜、冲毁自来水管道、路基,造成部分地方停水、道路中断等等,给当地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利用高空、地面观测、卫星云图、雷电等资料,采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得到预报此类短时强降水的一些依据:青海东部处于副高北侧的偏西气流中,蒙古槽底锋区南压至新疆北部、内蒙一带或西北气流中不断下滑冷空气的环流条件下,500h Pa青海东部有24小时负变压区,负变压中心易形成中小尺度的辐合流场;700h Pa青海东部有偏东或偏南气流提供充足的底层水汽,且河湟谷地内的偏东风对强降水提供一定强度的动力条件;高原低层850~700h Pa温度场上为暖脊,并与北部下滑的弱冷空气叠加,可产生强烈的对流不稳定;700h Pa干线与地面干线易触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并常对应降水区;地面辐合有利形成强降水;高层强的辐散为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青海东部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较大的风的垂直切变及深厚的湿层,非常利于强对流的发展及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秋芳  王建中 《气象》1994,20(10):21-25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过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的重要性,并用物理量诊断探讨雨团形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资料,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1999年6月13日夜间到14日强降水天气过程,得出了一些预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保  张迎新  郭品文 《高原气象》2009,28(5):1067-1074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 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 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 诊断分析方法等, 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 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 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 向北倾斜, 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 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 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Micaps系统资料、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3年7月7—11日德宏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德宏强降水天气过程主要产生在副热带高压系统稳定维持,高原上有东移短波槽、高低空均有急流区等天气系统的适当空间配置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副热带高压和高原短波槽的配置、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分析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雷达资料分析可知暖平流加上风向的辐合有利于降水的持续与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