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祖胜  马强 《广东气象》2010,32(2):61-62
分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介绍几种障碍物的测量方法,推算出观测场有效保护距离,从而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硬件组成特点,从雷电综合防护的角度探讨防雷设计方案,包括测报值班室内设备及所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接地设计、测报值班室与观测场之间供电和信号线路防雷设计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地方政府发布的近期或长远的城市总体规划,大部分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初建现址周围一般都被列入规划改造区,这将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已经凸显,今后还将日渐突出。本文内容涉及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迁建工作前的准备和迁建中的观测场标准化实际勘测具体方法和要求及注意事项,将对气象台站的迁建工作、观测场标准化建设和对本地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及能见度目标物的勘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气象的准确预报离不开大量的观测数据,观测数据越多越全面,时效性和准确性越高,预报的准确性也会越高。按传统的探测区域划分,气象探测主要包括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地面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应急保障车等设施覆盖地面气象探测,人造卫星影像和高空探测气球等技术覆盖高空探测领域。而对1 km高度范围内的低空气象探测还处于发展阶段。观测方法、观测技术的进步紧随现代技术发展。近年来低空飞行设备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气象观测、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机遇。本文探讨了将气象探测设备和无人机相结合,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和成本优势,更好地应用于现代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震洲  张书娟 《气象科技》2018,46(6):1098-1102
目前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测评工作大多由工作人员借助照相机、经纬仪和激光测距仪等工具测量评估指标手工计算出测评结果,该方法中人为测量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客观的测评结果。本文提出基于全景图像自动处理的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全景图和挡角图制作方法。通过旋转式相机、激光测距仪来获取气象观测站四周环境相邻且互相重叠的多张图像。然后采用柱面全景图的拼接方法将采集的图像生成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的全景图。利用"渐入渐出"的方法对全景图像进行融合,通过对全景图像进行滤波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处理、边缘检测来完成图像预处理,进而计算得到全景图像最大边缘像素点坐标、观测场周围障碍物的实际高度、障碍物到观测场中心的距离以及障碍物到测场中心的最大仰角,并将测评结果实时展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测评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尹宪志 《干旱气象》2002,20(3):26-27
引 言甘肃省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 80个 ,探空观测站 9个 ,太阳辐射观测站 4个 ,农业气象试验站 4个 ,酸雨观测站 4个 ,地方专业气象台站 1 5个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站和沙尘暴观测站正在建设之中 ,地球环境监测的部分项目将陆续开展。为了获取具有连续性、代表性和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 ,气象台站的观测场地及其周围环境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并应长期保持稳定。符合技术要求的观测场地获得的资料连续时间越长 ,资料的使用价值越高 ,气象探测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1 观测环境的现状近些年 ,侵害气象探测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是高空探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空气象探测"59-70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使用问题的释疑,使观测人员更好地使用该系统,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奉超 《广西气象》1999,20(4):55-56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是高空探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空气象探测“59-701”微机数据自理系统”使用问题的释疑,使观测人员更好地使用该系统,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连春  李伟 《气象》2008,34(3):3-9
回顾了气象探测发展史,分析了气象探测与气象预报、气象科学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出了气象探测的发展推动了气象科学、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描述了气象探测发展的现状,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气象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介绍了国际GCOS、GEOSS、WIGOS综合观测计划.  相似文献   

10.
对自动站检定和校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气象探测取代人工观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基本实现了探测的自动化。近年来,我国的自动气象站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Ⅱ型有线遥测1999年开始在业务上布点使用,各地建立的中尺度基地,都布设了大量的自动气象站和雨量站。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分布变动情况,对于选取能见度目标物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Google earth、GPS、数码照相、visio2003软件等技术手段配合制作出新的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有助于提高台站能见度观测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气象站“两室一场”的建设和维护张素洁(通化市气象局)气象站值班室、气压室、观测场是索取气象资料的基地。这“两室一场”建设的好坏,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资料如果失去这“三性”,也就失去了其自身价值。所以,必须把“两室一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博罗站建站以来探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探测环境的变化对各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所造成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探测环境的严重破坏,各气象要素的值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观测的记录虽然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但是并不能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因此观测记录也就失去了代表性.此外,探测环境的改变也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综合探测网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并存的两种类型自动气象站组网模式,分析了两种组网模式的产生背景、现状,以及两种组网模式在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网密度、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两种组网模式在2004年以来江西省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遇到的自动站资料综合应用、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建立综合探测网,利用多种探测资料同化形成气象再分析场,从而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预警监测提供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及台站测场搬迁原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对如何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微机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2月20—26日在成都召开。会上报告内容涉及到大气遥感、天气雷达、高空观测、地面观测及大气探测的许多其它领域。微机应用涉及到观测系统的控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资料整理等各个方面。会议还有国内外微机应用动态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9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迁站历史和观测环境综合评分情况,对造成全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困难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基层台站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供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9.
西北人影工程在西北地区选取重点区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合理设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建立了涵盖中尺度水汽、风场监测、云降水宏观场监测、云降水微观场探测的大气、云和降水宏微观三维结构及湿热力、动力综合监测网;在基地科学设计外场试验区,开展外场作业试验,开展新型催化作业装备和催化剂研发。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人影业务自主创新,为西北区域和全国人影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作业效率和水平,提高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际效益。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完成观测系统以及业务平台建设,观测资料已在研究试验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敏  张海峰 《河南气象》2006,(1):F0002-F0002
固始县气象局位于河南东南隅,属于国家基本站,大气探测任务比较繁重。多年来,在局长杨忠福同志带领下,该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和谐发展,谱写出了一曲曲绚丽的华章。为改善观测环境,2004年观测场整体搬迁;2005年5月新办公楼竣工,竖起了一块当地气象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