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佳县2005年以来枣树生态气候观测,分析总结枣树芽膨大、芽开放、展叶、花序出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等主要物候期的观测方法,对物候期的识别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说明,使枣树生态观测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王金成  龚建东  赵滨 《气象学报》2015,73(1):142-158
观测误差协方差是变分同化系统中决定分析及预报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观测误差的估计精度直接影响变分同化分析和预报效果。分析了新息增量法(H-L法)估计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这类观测点不固定资料的观测误差的适用条件,并利用1年的气象、电离层及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折射率资料,针对局地观测算子,估计了COSMIC折射率在南、北半球高、中、低6个纬度带四季的观测误差,分析了COSMIC折射率观测误差的纬度、高度和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将估计的折射率观测误差应用于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结果表明,折射率观测误差随高度和纬度有明显变化;在中、高纬度带,折射率观测误差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折射率的观测误差约为冬季2倍,春、秋两季折射率误差具有较好的南北对称性,冬、夏两季折射率观测误差南、北半球差异较大。与GRAPES原来使用的全球平均单一的折射率观测误差相比,在GRAPES全球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使用本研究估计的较高精度的随纬度变化的COSMIC折射率观测误差能够提高GRAPES全球变分同化系统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动站的所有正点观测要素是在正点后00分进行数据采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而人工站正点观测时间为正点前1~15 min,因此,二者存在"时间差".当天气变化剧烈时,自动站和人工站气象要素观测值常存在误差.针对具体事例,分析了某地由于观测"时间差"造成的温度差异,同时指出各种要素均可能存在此种差异.不同地区气候背景不同,由观测"时间差"造成的差异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根据佳县2005年以来枣树生态气候观测,分析总结枣树芽膨大、芽开放、展叶、花序出
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等主要物候期的观测方法,对物候期的识别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说
明,使枣树生态观测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5.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乌鲁木齐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21年1月—2022年12月伊宁国家基本气象站以及2020年4—12月、2021 年1—8月、2022 年3—5月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酸雨观测数据共计206条,开展自动和人工酸雨观测对比试验,分析pH值和电导率(K值)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pH值和电导率的一致性方面,乌鲁木齐气象站和喀什气象站电导率的一致性明显大于pH值的一致性,乌鲁木齐气象站电导率和pH值数据均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喀什气象站的电导率数据显示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而pH值的相关性则具有中等线性相关性,而在伊宁气象站pH值和电导率的相关性都相对较弱;(2)在平行比对相关性方面,乌鲁木齐气象站的pH值和电导率的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喀什气象站的pH值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差,伊宁气象站的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的人工观测结果也与自动观测结果相关性较差;(3)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采样方式和观测方法的不同,以及观测时间的差异等,人工观测受制于观测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水平,而自动观测则更加精确和稳定,此外,观测时间的不同也可能导致观测结果的差异,自动观测可以实时监测,避免了漏采或误采现象。  相似文献   

6.
经典变分反演法是基于观测误差服从高斯分布的假定,对偏离均值较大的离群值较敏感。当实际观测数据包含离群值观测误差呈现非高斯分布时,如果采用经典反演法进行变分反演就会产生大的偏差,甚至导致变分反演的失败。使用经典变分反演法首先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剔除所谓的离群值,但有相当部分的离群值包含了一些亮点,如天气现象。如果对其“视而不见”,则对很多重要的信息就无法把握。基于此,研究采用稳健变分反演的思想同化这些离群值,主要思想是把M-估计法(L2、Huber、Fair和Cauchy一估计)的权重函数耦合到经典变分反演中,在每次变分反演极小化迭代过程中重新估计观测项对经典变分反演目标泛函的贡献率。采用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器(AtmosphericInfraRedSounder,AIRS)的通道模拟亮温进行理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uber一估计进行稳健变分反演对温度和湿度反演具有较好的效果;采用Cauchy-估计得到的效果反而更差,这是由Cauchy等分布函数固有的缺陷所决定的。因此,稳健变分反演观测误差非高斯分布是可行的,但依赖M-估计法权重函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7.
云的观测分云量、云高和云状3部分.夜间观测云必须先在暗处停留5分钟左右再进行观测,这是因为人的眼睛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从室内光亮处出来就进行观测,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差;此外,还应先观测天顶,而后再观测四周.  相似文献   

8.
云的观测分云量、云高和云状3部分.夜间观测云必须先在暗处停留5分钟左右再进行观测,这是因为人的眼睛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从室内光亮处出来就进行观测,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差;此外,还应先观测天顶,而后再观测四周.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数字式雹雨分测仪的工作原理:通过过滤的方式成功将冰雹和雨滴分离,再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测算出降雹量。该仪器充分利用了雨量测量、GPRS数据传输、太阳能供电等先进技术,具有全自动、数字化特点及良好的组网能力。经实际野外试验观测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使用便捷。通过野外试验观测数据分析,数字式雹雨分测仪观测的雨量与其他仪器观测的雨量相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由于该仪器能够实时观测到降雹量,为冰雹的观测研究提供了仪器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工雪深和自动雪深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根据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实现各种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已是我国气象部门近阶段观测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雪深自动观测设备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的考核,现已定型,黑龙江省有5个台站试点运行,采用人工观测雪深和自动雪深探测仪观测雪深对比观测。本文根据观测地段、测量工具和观测方法的不同,就两种观测方式取得的观测数据存在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1.
朱永宽 《气象》1983,9(1):43-43
《气象》1982年第10期刊登了郭旭光同志在齐齐哈尔于6月18日夜22时05分到50分期间观测到极光。这次极光,我们也观测到。这是我站自有记录以来22年间观测到的第一次。 这次极光于1982年6月18日22时14分开始见到,它从地平线向上凸起,是一个半圆形的白色光斑。它扩展得很快,22时15分就扩展成光弧,视半径约为伸臂十指。光弧带的视宽度约为仲臂二指。光弧带呈白色,光弧内外的天空呈浅蓝色。17分,光弧视半径达最大,约为伸臂十一指,光弧带也变  相似文献   

12.
变分同化方法在Lorenz系统中的简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川利  黄向宇  俞小鼎 《气象》2005,31(2):23-26
利用Lorenz模式作变分同化数值试验,通过对一个简单系统的讨论,介绍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对初值敏感性和观测点的个数及观测值作了对比试验,发现随着模式对初值敏感性的增加,同化效果会越来越差;观测点越少,观测值误差越大,这些都会影响同化效果,甚至导致同化失败。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气象观测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十余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气象业务和服务的需要,气象观测体制在逐步调整,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也随时代的进展而发生了某些变化。现将日本当前气象观测和仪器装备情况分以下几方面作简要介绍。一、地面气象观测 1.测站的种类和观测项目 (1)国家观测站现有16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其中包括53个机场气象站。另外还有4所为防止水害和为农业服务的测站。国家站分成两类:一类为通报观测站;一类为气候站。通报观测分定时和临时两种。定时通报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观测程序中规定:“地温、蒸发可安排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之间观测”。目前,有些站将地温、蒸发观测的时间安排在正点前40~45分之间进行;有些站安排在正点至正点后10分钟进行。安排在正点前40—45分进行,虽然也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时会给观测记录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在冬季,20时云的观测前忙于在灯光下观测地温、蒸发,待到云天观测时,  相似文献   

15.
马刚  王强  邱崇践 《大气科学》2002,26(2):271-278
为了对黑河试验观测资料进行订正,利用一个一维边界层垂直扩散模式和以拟牛顿极小化算法为基础的最优化方法建立了一个变分同化系统,其中,目标函数相对于控制变量的梯度用扰动法求取.并利用模式资料和黑河试验若干时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一些数值试验.试验证明,将初始场变量与模式误差系数同时作为控制变量加以调整,能够有效调整初始场观测资料.并且,用变分同化方法能够较线性插值(时间、空间)方法更有效、合理的修正黑河试验观测资料场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6.
本程序采用BASIC语言,全长30K(BYTE),包括编制地面天气报、绘制毛发湿度订正曲线图和统计月报表三部份。它参照现行地面观测规范,气象常用表和有关技术进行编制,人机结合使用,具有下列功能: 1、具有自动闹钟,提醒值班员开始观测的功能。在每天的定时与辅助观测正点前十六分半钟和五十六分观测气压前,计算器自动发声,提醒注意各气象要素的按时观测。 2、能自动编报。根据编报需要能自动选取温度极值和日总降水量,并能组合先已编好的天气现象、云状、重要天气电码,按顺序拍发。 3、具有自动选组功能。根据输入的编报时次,自动显示与本次编报内容有关的气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变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0月北京地区PM10浓度流动观测资料和同期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高分辨率遥感资料,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变分订正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效应。动态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大部分为轻污染区, 北京近郊区PM10浓度高值区沿环路呈环状分布,其中北京西南部、南部和东北部污染较严重,北京城郊街区PM10的空间分布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大。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表明:北京城区及近郊区AOD值较远郊区高得多,AOD空间分布场中存在虚假高值区,AOD非均匀分布特征不明显。采取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研究思路,运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综合变分分析方法,可以取得客观订正的显著效果。经地面实测PM10浓度变分订正后的AOD变分场可以较高分辨率信息描述北京地区AOD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弥补地面PM10浓度观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数值预报资料同化的分析质量。本文针对GRAPES区域同化和预报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发展了基于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均匀分布"模型的变分质量控制方案,讨论了该方案的初始启动和关键参数,并检验分析了其适用性与有效性。同时,以全球预报系统(GFS)资料作为背景场,利用探空、地面、船舶、飞机、云迹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COSMIC卫星反演资料进行同化和预报,分析了华南地区特大暴雨的个例试验和2013年8月共31 d的批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变分质量控制能够依据观测资料的不同质量对观测权重进行合理调整,对位势高度、气压、风、比湿的分析增量场和分析场改善显著,尤其在强降水区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对降水落区、降水强度及中心位置的预报质量具有较好的提高,特别对暴雨、大暴雨等较大降水量级的预报能力反映出更好的改善效果,充分显示了变分质量控制在中小尺度剧烈天气过程中对同化分析和预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变分分析技术在城市气象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东  阴俊  梅珏 《气象》2000,26(1):30-34
随着城市气象研究和城市气象服务的深入开展,越工需要分辨率更高、精度更高的观测资料,同时,随着城市气象观测网的不断完善,已能提供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为了得到更完善的气象要素分布场,首先应对这些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上海市的地表分类信息,对变分分析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20.
增改内容属中央气象局统称国家气象台站,但按其性质又分国家基本站和国家一般站两类。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项目(其中又分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和经省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与按省、地区、县级自行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项目,共两类三种。积雪深度、小型蒸发、地面温度列为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