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内涵的新变化,分析当前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三个新问题,即:有限的服务能力与无限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服务需求增长与服务产品缺失之间的矛盾,公益性气象服务与商业性气象服务之间的矛盾;最后从理念转变、服务创新、思维创新等方面对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凌云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具体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地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当前实际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为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象影视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服务大众的有效途径。而气象影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气象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气象影视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进行分析,从部门横向合作、节目创新、素材的优化与组合、网络传输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气象服务应顺应改革趋势,以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公共气象服务的纯公共和准公共服务属性界定,分析了现有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利弊,提出服务产品应重视差异化程度、与时俱进,改变重服务产品前段、轻服务产品中段、略服务产品后段的现状,加强产品深度加工,延长气象服务产品链条,对气象信息非法传播宜“堵”与“疏”结合,引导受众正确使用气象服务产品等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无限性,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开放的服务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发展气象服务,需要着力解决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强、专业气象服务不专、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不高以及气象服务体制机制不适应等突出问题,同时要加快完善气象服务组织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气象服务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新形势下面临的三个矛盾分析,找出影响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从深化认识、培育市场观念、重视科技含量、投入、开放市场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探讨了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对专业气象服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从深化认识、培育市场观念、重视科技含量、投入、开放市场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探讨了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对专业气象服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近几年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认真探究社会需求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所产生的引领作用,同时摆出现阶段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不断培育气象服务新的增长点,才能提高气象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内蒙古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陕西南北狭长,地势走向呈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候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陕西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四大基地中的“渭北绿色果业基地”、“陕南现代中医药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中的“果业”、“畜牧业”是为农服务的重点。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农民对气象科技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黄南州气象公众的现状
黄南州气象局始建于1974年,属国家事业单位,实行部门和地方双重领导,所辖4个气象台站,现均为基本站,现有职工79人。从1992年开始黄南州气象局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当时称气象科技服务),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公众气象服务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人事档案信息是气象部门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它记载了气象部门干部职工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的个人历史轨迹,是全面了解和正确选用人才的基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对提高气象部门人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函授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成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人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始终保持人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