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简要说明了Geomatics的有关涵义,技术支柱,介绍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四个要素。阐述了两者的相互关系,使读者对地球空间信息学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蔡先华 《测绘通报》2003,(10):8-10,14
从地理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比例尺中的地理对象的空间几何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自动派生相应中、小尺度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数据结构模型——复合对象。通过研究,认为这种复合对象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生成不同比例尺地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国内外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要素的综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它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空间数据相对于一般事务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和更加复杂的特点,因此,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商业化的GIS一般采用关系数据模型,而关系数据模型缺乏表达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因此形成了图形库与属性库相分离的GIS系统结构。这种结构不便于空间实体的整体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探索了扩展的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本文介绍了这三种GIS数据模型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系统结构,分析了这些模型与系统结构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并揭示了数据模型与系统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海量栅格数据的存贮、管理与快速显示一直是人们在GIS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以栅格型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四叉树结构、空间索引及邻接关系,研究多尺度海量栅格数据的索引机制。  相似文献   

6.
Oracle数据库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和查询的首选数据库之一,其对面向对象技术的支持和扩展为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奠定了坚持基础。这里详细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对象类型、对象类型方法和其对继承、多态这两个面向对象核心概念的支持,并在Oracle92中参照OpenGIS矢量几何对象模型,扩展了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并基于这些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构建了空间数据表,进行了空间查询试验。  相似文献   

7.
Oracle数据库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扩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acle数据库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和查询的首选数据库之一,其对面向对象技术的支持和扩展为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奠定了坚持基础.这里详细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对象类型、对象类型方法和其对继承、多态这两个面向对象核心概念的支持,并在Oracle92中参照OpenGIS矢量几何对象模型,扩展了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并基于这些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构建了空间数据表,进行了空间查询试验.  相似文献   

8.
从GIS研究理论的发展,介绍了空间数据及融合理论、空间曲面理论、空间认识理论、地图可观化理论、空间数据建模理论的研讨成果,为GIS研究和应用提供极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GIS不确定性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及其质量客观上决定了GIS不确定性的产生和存在。描述了客观属性的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以GIS空间线状实体位置不确定性理论为研究核心,采用不确定性引出GIS不确定性论题,阐述了若干相关概念,指出了空间数据与GIS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从GIS研究理论的发展,介绍了空间数据及融合理论、空间曲面理论、空间认识理论、地图可观化理论、空间数据建模理论的研讨成果,为GIS研究和应用提供极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模型化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组织的概念和方法,反映了现实世界空间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传统的三维数据模型大多从几何特征表达的角度出发,割裂了空间对象个体之间的逻辑联系,不能完整表达地理实体。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地理实体抽象为能独立反映完整空间和逻辑关系的空间对象,提出了面向实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  相似文献   

12.
For more than a decade, efforts to develop and specify the U.S. Spatial Data Transfer Standard (SDTS) have on many occasions encountered limitations in both theory and "gaps in our knowledge" which have hindered its development. This work examines broad categories of these limi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needs, to encourag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se topics. Areas in need of further study includ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e specification and use of spatial objects, spatial data quality, entity definitions, the data transfer mechan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ransfer mechanisms. In many case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se areas and this progress is pointed out. A number of high-priority research areas are identifi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work will encourage more research effort to be directed towards these areas, which will benefit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data transfer standards but also the spatial data scienc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信息化整合所涉及的数据覆盖面广,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空间甚至交通等多方面数据内容,且大多数据异地存放,结构关系复杂,标准化程度不足.有的存在语义冲突,有的则难以集中存放,在异构性、完整性、语义冲突、权限安全、标准性、扩展性、访问方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数据集成方式把异构的、分布式的水利行业相关数据通过物理迁移或者逻辑迁移方式汇集.以空间数据为框架,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设计和对象编码体系,构建一个物理集中与逻辑映射相结合的一致性的数据库群,并提供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和数据更新的软件系统,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有效地提高对业务应用的支撑能力,提升快速应对能力,便于决策支持,实现科学、高效、有序的应对体系和资源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Spatial Data Transfer Standard (SDTS), after nine years of development, was approved on July 29, 1992, as FIPS Publication 173. The SDTS consists of three distinct parts. Part 1 is concerned with log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spatial data transfer and has three major componen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spatial data, data quality report specifications, and detailed logical transfer format specifications for SDTS data sets. Part 2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real-world spatial features, attributes, and attribute values and includes a standard but working and expandable list with definitions. Part 3 specifies the byte-level form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gical specifications in SDTS Part 1 using ISO/ANSI 8211 (FIPS 123), a general data exchange standard.  相似文献   

15.
史云飞  贺彪 《测绘科学》2013,38(2):12-14,2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表达三维地籍的空间拓扑数据模型,并分别在概念层次和实现层次给出了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概念模型分为3层:要素层、几何层和拓扑层。要素层用于表述地籍管理对象,几何层用于描述实体的几何形态,拓扑层用于表达实体间的拓扑关系。在概念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对应的逻辑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面向对象方法提出了空间数据模型,探讨了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中空间对象及类的描述方法和体系结构,分析了体系结构中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城市道路交通信息为例,设计了道路交通信息的层次划分和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空间数据质量的重要方面,一致性关系维护在多源数据集成建库与一致性更新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较于同一要素类目标间发生的拓扑不一致,不同要素类目标间的不一致问题通常表现为深层次的分布模式不匹配,语义关系逻辑矛盾等,实施一致性维护困难得多。本研究从地理学第一定律出发,将不同性质地理实体空间分布上形成的依存关系作为一致性评价的依据。首先,总结归纳了位置共享、结构关联、区域包含3种不同类型的分布依存关系,并形式化表达为一致性约束规则;然后,探讨了违背不同类型约束规则的冲突现象探测与一致性改正方法。本研究从地理学角度认知空间数据质量问题,通过知识工程手段,引入分布依存知识作为一致性处理的依据,对扩宽空间数据质量的研究思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些通用的空间数据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行了研究,并就不同数据格式的数据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中,.bmp格式的数据量最大,.jpg格式和.gif格式的数据量较小;矢量格式的数据量的大小与空间数据的属性有关,在几种常用的矢量格式中,.e00格式的数据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SDE)可以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管理。但各种空间数据库引擎在储存数据格式上的不一致,都会影响各引擎相互问数据操作的效率。文中以ESRI公司的ArcSDE和Oracle公司的Oracle Spatial为例.通过分析以上两种空间数据库引擎的数据格式,解决了从ArcSDE向Oracle9i Spatial的空间数据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Oracle XML DB11g存储空间信息的模式基础上,探讨基于GML的空间数据组织表达过程,研究基于Oracle11g的GML空间数据的存储机制和存储方法,为不同数据格式的空间数据之间的共享与互操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