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西秦岭拉尔玛金矿热水硅质岩中的分子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朱利东 《地球科学》1998,23(5):503-507
拉尔玛金矿热水成因硅质岩中的分子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其正烷烃以碳数分布于C16~C36,主峰碳为C29为特征,除此,还鉴定出规则类异戊二烯和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烷基环己烷系列,长链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甾类分子化石和烷基噻吩系列化合物,烷基四氢噻吩系列化合物,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等含硫芳烃以及菲及其同系物等非含硫芳烃分子化石,氯仿沥青“A”族组成Q型聚类分析表明拉尔玛金矿硅质岩与现代蓝绿藻和绿  相似文献   

2.
噻吩系列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燕青  王春江 《地球化学》1999,28(4):393-396
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硫能和各种链状化合物反应形成噻吩系列化合物。其反应机理可能是:硫先作用于链状化合物将其改造成共轭烯中间体,其他硫再从这个部位进入碳骨架从而形成该类化合物。硫还可进一步和噻吩系列反应形成更复杂的含硫芳烃,而温度升高会促进这种反应,所以噻吩系列的含量可以作为成熟度指标,在沉积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噻吩系列含量高指示成熟度低,反之则指示成熟度高。  相似文献   

3.
从颗石藻、球等辫金藻300℃热模拟产物中检测出长侧链正烷基二氢化茚、烷基噻吩类化合物。二氢化茚类化合物碳数分布范围为C13 ̄C25,nC14烷基二氢化茚的相对含量最高,没检测到茚类化合物,说明二氢化茚和茚可以源自不同的先质,生活于咸水环境的低等生物是二氢化茚类化合物的母质之一。在300℃热解产物中检测出以m/z111和125为基峰的两个系列的长侧链烷基噻吩,表明在中-高盐度环境下,藻类将无机硫转化  相似文献   

4.
高有机硫煤抽提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加锦 《沉积学报》1998,16(2):20-23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萘并噻吩系列、菲并噻吩系列和苯并二苯半噻吩系列。含硫化合物的类型组成虽然相似,但它们的相互比例关系与煤化程度和具体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发现,随煤化程度增加:(1)具三环结构的二苯并噻吩相对于四、五环结构的化合物数量减少;(2)具稳定甲基取代位的含硫化合物数量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含硫化合物与同环数的常规芳烃间的比值可反映碳酸盐台地受局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牛琮凯  侯读杰 《地球化学》2021,50(5):463-477
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组成与结构信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石油运输和炼化以及环境保护.目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对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结构认识相对薄弱.本次研究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含硫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总结了各方法的原理、实验流程、优缺点、应用和意义.含硫化合物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转化方法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噻吩类、硫醚类、亚砜类、硫醇类以及含硫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高分辨质谱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对高分子含硫化合物表征提供了技术支持.总体而言,对高分子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来源、成岩演化过程及其生物标志物等信息的研究相对欠缺,建议加强对低成熟高硫原油的研究,探索高分子含硫化合物的赋存形式和地球化学意义,为石油勘探开发进一步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硫、钙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采集塔河油田TK772井奥陶系鹰山组产层的原油,通过半开放实验体系"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仿真地层条件的成气模拟实验,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物(XANES)技术对固体产物中的硫、钙元素的化学赋存状态进行精确检测。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裂解(原油+灰岩实验(系列1))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噻吩类和硫酸钙为主,是原油裂解过程中部分噻吩类物质被氧化的结果;含钙化合物以碳酸钙为主。有溶解硫酸盐存在的原油裂解(原油+灰岩+硫酸镁实验(系列2))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硫酸钙为主,噻吩类为辅,可能是溶解硫酸盐(硫酸镁)的加入、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和溶蚀-沉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系列2中伴随着温压的升高,H2S的生成和硫酸钙相对百分含量增加,指示原油裂解过程中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硫酸钙的生成和富集表明,TSR过程产生的酸性流体可以对碳酸盐岩储层产生明显的溶蚀作用,同时可能会生成次生膏盐。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40余个原油样品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该地区第三系湖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具有特殊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异常的生物标志物分布.其全油碳同位素偏重(-26‰~-24‰);正构烷烃系列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水平状,表现出类同于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它们的生物标志物中正烷烃系列兼具奇碳和偶碳优势双重碳数分布模式;呈强植烷优势,Pr/Ph值大多<0.6;伽玛蜡烷普遍异常丰富,C35藿烷含量高,表征高盐、厌氧的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性质.芳烃组份以萘、菲系列为主,而二苯并噻吩等含硫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低,反映该地区咸水湖相原油源岩沉积相的特殊性.柴西各油田原油地球化学参数在区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趋势,与其源岩沉积相的时空变迁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潘志清  林壬子 《沉积学报》1991,9(2):106-113
笔者首次在华北晋县高硫原油和含硫膏泥岩的饱和烃馏份中检测出丰富的短链甾类化合物(C20-C26),它们包括甾烷、甾烯、4-甲基甾烷和4,4-二甲基甾烷。同时,样品中还检测出C23-C25类异戊二烯烷烃。这此化合物是盐湖相沉积环境中细菌输入和降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应光国  范璞 《沉积学报》1992,10(2):126-134
本文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国南佛罗里达盆地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抽提物中的芳烃,以便探讨碳酸盐岩环境中芳烃的分布特征,并用来重建古环境.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中含较半富的萘、菲、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化合物,甲基二苯并噻吩异构体呈V型分布.芴、氧芴和硫芴三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以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如:Pr/Ph<1、正烷烃在C22-C30范围内呈偶碳优势、无或很少有二环倍半萜、含丰富的含硫芳烃等,指示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形成于海相强还原高盐环境.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中检出的一些化合物如: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长链烷基苯、长链烷基苯并噻吩以及很高的延伸藿烷(C31-C35)和C24、C26四环萜烷表明Sunniland有机质有细菌输入.成熟度参数指示Sunniland原油和油源岩属未成熟至低成熟.  相似文献   

10.
吴征 《矿物岩石》1993,13(3):95-99
笔者运用GC—MS方法,在广西百色盆地湖相暗色泥岩和原油的UNA组分中普遍检测到单环烷烃。经初步研究认为,此类化合物碳数组成与分布和典型海相有机质明显有别。同一样品中烷基环己烷、正构烷烃和一元正脂肪酸的碳数组成、分布的相似性为烷基环己烷源于脂肪酸提供了证据,因而此类化合物亦属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生源物输入和油源对比的潜在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沉积环境凝析油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柯阳 《甘肃地质》1995,4(1):82-90
对中国10个盆地不同沉积环境的42个凝析油进行的GC、GC-MS、GC-AED及碳、氢同位素分析表明:海相、淡水、微咸水湖泊相、半成水湖泊相、咸水湖泊相凝析油以及沼泽相凝析油具有不同的有机分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组合以及碳氢同位素分布。海相凝析油富含异构烷烃和烷基环戊烷轻烃系列、硫芴及降姥鲛烷;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升锥满烷;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大,具有较重的δD值和较轻的δ ̄(13)C值,前者平均-29.8‰;后者平均-119.7‰。陆相咸水、半咸水湖相凝析油富含含硫化合物尤其是硫芴;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略小于海相凝析油;具明显植烷优势;具有较重的δ ̄(13)C值和δD值,平均值分别为-25.5‰和-121.2‰,全烃色谱具继承性微弱奇偶优势。微咸水、淡水湖相凝析油相对富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锥满烷和升锥满烷及芴。沼泽相凝析油富含甲苯、甲基环己烷(轻烃)、二环倍半萜及氧芴;尚检出有按叶油烷等陆相生标化合物;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小,具有姥鲛烷优势;δ ̄(13)C值较重,平均值为-26.5‰。  相似文献   

12.
刍云深水凹陷高成熟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云凹陷采集的27个原油样品的芳烃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分布特征和相对含量表明,原油母质具明显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特征,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根据萘系列、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优选有效的烷基萘、烷基菲、烷基二苯并噻吩成熟度指标,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原油成熟度特征。原油总体属于成熟一高成熟原油,结合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可划分为A、B两类,A类原油的成熟度高于B类原油。还选用有效的成熟度参数探讨了白云凹陷油气运移规律,如三甲基萘比值,该参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沿白云主洼中心向周围运移,且邻近番禺低隆起,运移方向由西向东,即沿着成熟度由高到低方向运移。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结合色谱-质谱技术,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中的含硫化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S1和O1S1占绝对优势,咸水相原油富含S1类、淡水相原油相对富集O1S1类,指示O1S1/S1具有原始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东濮盐湖相原油中的硫化物富含碳数为C27-35、C40的化合物,与原油中丰富的甾类、藿烷类与β-胡萝卜类化合物碳数相吻合,指示菌藻类、色素类生源的重要贡献。随成熟度增加,硫化物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相关参数DBE6/DBE12-S1、DBE3+6/DBE12+15+18-S1等可用于辅助评价原油成熟度。东濮低熟油含有丰富的低热稳定性硫化物,指示富硫干酪根和/或富硫大分子低温降解是低熟油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成因模拟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硫和β胡萝卜素反应产物中有丰富的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在硫与饱和链状化合物反应产物中既有噻吩系列化合物也有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所以推断苯并噻吩系列是硫作用于噻吩系列或含侧链的苯而形成的。噻吩系列和苯并噻吩系列的相对含量可以指示成熟度:在沉积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前者多后者少指示成熟度低,反之则指示成熟度高。  相似文献   

15.
以辽河西部凹陷潜山带原油及其源岩为例,系统研究了正构烷烃、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及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相互关系及生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沉积体系中生源-环境因素的系统变化。应用各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相关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潜山带原油的油源差异。原油正构烷烃较异戊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偏正0.5‰~5.0‰、姥鲛烷较植烷偏正0.4‰~1.4‰,指示了甲烷生成菌对植烷的重要贡献;C21 长链异戊二烯烷烃较植烷系列碳同位素偏正0.5‰~2.0‰,表明其生源存在差异。异构及反异构烷烃与其他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对比显示了蓝细菌对这类化合物的重要贡献。C31 藿烷较C30藿烷富集13C达10‰~12‰,指示其生源不同,13C强烈损耗型C30藿烷(-61.2‰~-51.8‰)主要衍生于嗜甲烷菌,它们生存于Es4期强烈分层水体中的缺氧/有氧界面。Es3油源油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别偏正,且异构、反异构烷烃及藿烷碳同位素都明显偏正,综合反映了蓝细菌的重要贡献,而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正及4-甲基甾烷相对富集指示了沟鞭藻对沉积有机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原油噻吩类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敏  张俊 《沉积学报》1999,17(1):120-126
对塔里木盆地典型原油噻吩类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原油苯并萘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占芳烃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相差明显,海相油含量最高,湖相油次之,而煤成油最低。本文提出了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2+3)-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比值是区分海相油和湖相油新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最大烷化度表明海相油呈现出高烷化度,而陆相油则表现为低烷化度,即从海相泥灰岩原油、海相碳酸盐岩原油到湖相油和煤成油依次减少。这是因为富硫与贫硫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的环化作用或支链化作用程度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东营凹陷缓坡带孔店组多个原油样品的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碳同位素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孔店组原油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孔店组原油甾类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异构化程度较低,明显富有C29规则甾烷;三环萜烷相对含量高,三环萜烷/五环萜烷分布范围为0.15~0.53;碳同位素组成偏轻,δ13C值普遍小于-29‰。由于孔店组原油与研究区已认定的Esx3亚段、Ess4亚段和Ek2亚段三套生油岩都缺少成因联系,该区可能存在一套尚未落实的生油岩。依据原油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构成特征推断,孔店组原油应来自下第三系深层一套贫粘土矿物且富含化学盐岩的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18.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12个原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分别占芳烃总量的4.61%~9.79%和0.27%~1.32%,与烃源岩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一致,反映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与沉积环境有关.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内组成表明,咸水环境有利于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富集.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MDR)在低成熟阶段(Ro<0.7%)的变化范围较小,当成熟度进一步增加时,因热稳定性较差的1-甲基二苯并噻吩向其他化合物转化的速度加快,相对丰度降低,而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相对丰度增加,致使MDR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很快增大.同时,DR值受到沉积条件的影响,可能指示沉积环境的咸水化程度.2 3-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说明2 3-甲基二苯并噻吩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形成机理相似,同样受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杏南开发区东部过渡带原油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南开发区东部过渡带的原油具有密度低、粘度低、含胶量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的物性特征,属于典型的轻质油。其饱和烃含量、总烃含量和饱/芳比高,反映了藻类母质油源的输入特征。其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15—nC39,呈单峰态分布,主峰碳数为nC23,nC23。全油及族组分碳同位素值较轻。甾烷化合物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数量的C30—4甲基甾烷,C27,C28与C29甾烷的分布型式呈“L”字型。原油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丰富,主要有藿烷系列、升藿烷系列和r-蜡烷系列等。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只具有与其东侧三肇凹陷中青一段泥岩大致相同的碳同位素值和甾、萜烷分布特征,表明原油主要来源于该凹陷中的青一段泥岩。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原油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C—C—MS技术测定柴达木盆地原油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型式,以探究原油的戍因。测试结果表明:柴迭木盆地西部原油的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较重,分布在-23.7‰、~-28.5‰之间,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波浪式,反映原油来自超咸水—咸水的盐湖相沉积环境。柴达木盆地北部原油的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为-25.3‰、~-33.4‰,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U型和波浪式两种型式,根据单体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型式特征,认为柴迭木盆地北部原油属于煤成油和湖相偏腐泥型、混合型母质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