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观测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洪洲  吴雪娟 《地震地质》2003,25(3):491-500
存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的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史料 (由吴雪娟发现并译成汉文 ) ,详细记载了五大连池火山在 172 0年 1月 14日至 172 1年 3月 18日喷发形成老黑山、172 1年 4月 2 6日至 172 1年 5月 2 8日喷发形成火烧山的全部过程 ,记述了这 2座火山的喷发时间、地点、喷发状态和火山堰塞湖形成以及参加观测的人员情况等各种史实。这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对火山喷发仅有的一次有组织的观测活动 ,这些记录为火山观测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 ,也表明中国是世界上火山观测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以往认为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的时间为公元1719— 172 1年 ,实际应为公元 172 0— 172 1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在会长刘若新教授的建议与黑龙江省地震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2月12日至18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了“火山物理”讲习班。由中国地质大学讲师魏海泉老师主讲。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长白山火山监测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3.
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地震局"三定"方案中,已正式将火山监测研究列入地震局工作任务.并在五大连池设有火山地震监测站,是国家地震局于1988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火山监测研究基地.为探讨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外成果,进一步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问和科学思路,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9年7月19日至22日,在黑  相似文献   

4.
兴蒙造山带诺敏河火山群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布设于兴蒙造山带诺敏河火山群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资料,基于接收函数方法,获取了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值.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2~38 km,莫霍面深度在空间上分布特征与五大连池为中心的火山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沿着火山带延展方向地壳较薄.该地区的波速比介于1.74~1.84,波速比在空间上与地壳厚度变化具有一致性:高波速比主要集中于靠近五大连池火山带地区,向诺敏河火山和小古里河火山延展.研究认为:诺敏河火山与五大连池火山带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可能与富钾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造成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研究区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呈现负相关关系,暗示该地区可能发生过岩浆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有很多火山,如五大连池火山、长白山火山、腾冲火山、海南火山、大同火山和昆仑山火山等,其中五大连池火山、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被认为是活火山(刘嘉麒,1999;刘若新,2000).人们对这些火山区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深部起源问题还一直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全国火山、地震研讨会”于1989年7月19日至22日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举行。会议目的是探讨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外经验,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会议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情报中心,局属有关研究所和省局(办)以及北京大学,黑龙江省地矿局等单位约50人。局综合计划司,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国际合作司等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有十余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针对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和五大连池火山地震监测站任锦章等四同志为会议主要议事内容准备的专题报告以及其他代表的大会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科技监测司蒋克训同志作大会总结。黑龙江省地办(?)振海同志宣读了由刘若新、谢礼立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联名倡议成立“火山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书,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响应。会议期间还组织考察了曾于公元十八世纪廿年代(清康熙年间)喷发过的老黑山和火烧山。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壮丽的火山地貌和典型的熔岩景观,给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东部黑龙江鹿道,吉林辉南、蛟河,辽宁宽甸,河北汉诺坝,安徽女山和海南岛定安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氦同位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大部分地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3He/~4HE比值分布在 1×10~(-5)左右,与MORB的~3He/~4He比值相似,反映了MORB型亏损地幔的特征.蛟河地区幔源包体的~3He/~4He比值为4.8 × 10~(-6);汉诺坝地区幔源包体的~3He/~4He比值为(0.15~7.4)×10~(-6)与,较MORB值明显偏低,甚至低于大气的值,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幔交代作用.同一地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氦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提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不是同源的,两者可能与寄主玄武岩均无必然成因联系.在汉诺坝地区一件石榴石巨晶中发现了异常高的~3He/~4He比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莲花山火山的火山景观、喷发时代、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构造和经济地质。根据莲花山火山石龙岩同位素测年和第四纪地层层序资料,其喷发时代属早更新世。新取得的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幔源包体和巨晶资料表明其岩性和五大连池相似,又略有差别。作者认为莲花山和尖山为五大连池火山往-西南的延伸。广义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包括五大连池、莲花山和尖山,共21座火山锥。  相似文献   

9.
Ross.  JV 林传勇 《地震地质》1992,14(4):289-304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共东侧6个地点的幔源包体主要为二辉橄榄岩及少量异剥橄榄岩,其结构显示出由残碎斑状、粒状变晶向糜棱结构的过渡,反映了上地幔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矿物平衡分析表明这些包体处于平衡状态,用3种不同方法汁算的平衡温度为700~1000℃,平衡压力为1.4~2.5Gpa。本区古地温线高于理论地温线,表明该地区存在有上地幔的底辟,同时推测在40~1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活动剪切带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火山区地热显示及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与总结了三次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热普查与测量概况,展示了五大连池地热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面波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近几年观测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级为标准,计算出本站面波震级校正值,并从震中距、深度两方面分析了偏差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空间分布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五大连池地震台1983年以来观测到的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记录复核的基础上,测定了火山构造地震的空间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均为壳内地震。受火山构造环境影响,地震活动存在着外围边缘强,震源深度分布深;内部弱,震源深度分布浅的差异。火山区内部地震深度分布优势在5km—8km,有3个地震分布密集区,震中分布呈明显的沿火山构造断层成带分布特性。在地震条带交汇处,震源深度起伏变化大,是火山构造活动强烈部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五大连池火山区微震活动的模拟、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地震波特征,对火 山构造地震进行地震波型分类,分析地震波动力学、运动学特性,以期对我省五大连池火山 区构造地震波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及其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5次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的深入研究表明:① 强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② 增强区的规模和形成时间都随震级而增大;③ 增强区尺度与震源区尺度之比随震级增大而减小;④ 增强区形成的时间因地区各异,中国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长.运用坚固体孕震模式和硬包体理论,对以上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初步解释,从而应用地震活动增强区进行了2次地震的长期预测尝试.可见,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区是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动态》2003,(1):39-40
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共同组织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 (以下简称夏令营 )于 2 0 0 2年 7月 30日~8月 5日在祖国宝岛台湾举办。中国地震学会组织北京、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 6个地区的 46位营员赴台湾参加了夏令营活动。2 0 0 2年 7月 2 9日 ,参加夏令营的全体营员在深圳进行了行前教育学习。本届夏令营团长马瑾院士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副团长郝记川 (中国地震学会副秘书长 )、总指挥杨流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分别就举办本届夏令营的意义、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讲了话。参…  相似文献   

16.
陈洪洲  高峰  吴雪娟 《中国地震》2003,19(2):175-183
通过地名考证查明,五大连池火山旧称是乌云和尔冬吉山;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时玄武质熔岩流阻塞的河流不是白河,而是乌德邻河;“五大连池”的得名与“乌德邻池”一词的音转有关;当年观测记录中提到的距出火之山30里的讷谟尔河沿岸的托莫沁屯,为现今五大连池市团结乡永安村。  相似文献   

17.
一、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的建立及其任务 1.建站条件及背景 (1)建站的历史背景黑龙江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以下简称火山站),是经国家地震局批准,于1988年6月30日成立的,站址设在五大连池市。火山站是在原德都地磁台和五大连池市水化台,测震台基础上组建的。 1986年本区附近连续发生了四次五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的发生同火山活动是否有成因上的联系,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和关注。黑龙江省委于1986年第四十次常委会议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大兴安岭隆起、小兴安岭隆起、松辽坳陷所构成的三角区域。三角区域的边缘由三条断裂所围限,即西侧为北北东向的嫩江断裂,东侧为北北东向的孙吴地堑,南侧为东西向的讷谟尔断裂。五大连池坐落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火山群由坐落在波状平原上的14座火山锥和覆盖面积达800km^2的熔岩流分布构成,其中12座属于第四纪更新世火山,为五大连池旧期火山,新期的老黑山和火烧山属于近代火山。14座火山分别是: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影背山、莫拉布山、尾山、老黑山、火烧山。其中老黑山、火烧山是在近代1719年至1721年爆发。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火山熔岩台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熔岩台地厚度、熔岩隧道、熔岩下伏地层,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构造环境与喷发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松辽裂谷的北端,这里的火山活动同裂谷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五大连池火山区发育着典型的“X”型断裂,其次是经向张断裂和纬向压断裂,它们是同一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本文提出了“X”型断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认为五大连池区处于“X”型断裂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处于剪切应力的最大值阶段,两组断裂呈正交。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东部8个地区59件新生代地幔岩包体的金含量, 并分析了相应地区85件地幔岩硫化物相的金含量, 结合文献共报道了130件硫化物相的金含量. 将两种金含量进行比较, 发现地幔岩包体全岩金含量通常为10-9~10-8, 而一些地幔岩包体硫化物中Au含量可达10-4~10-2, 是全岩的数十万倍, 证实地幔岩中Au主要赋存于地幔硫化物相中. 将两种金含量分布进行比较, 发现空间上地幔岩包体全岩和地幔岩包体硫化物相中金含量分布都是不均一的, 但二者金含量分布变化规律相一致, 即地幔岩包体中Au含量高的地区, 地幔岩包体硫化物相中金含量也高. 除海南岛外, 位于华北地台南北缘的山东临朐、昌乐和河北汉诺坝地幔岩包体全岩和包体硫化物相中金含量分布均较高, 与冀北西部和山东胶东半岛的金矿集中区有对应关系, 反映地幔的高金含量可能为相应地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老的华北地台原始地幔曾有富金的物质基础, 经后期地幔事件后仍富金, 说明后期地幔事件(如减薄、去根、底侵、拆沉、置换、交代等)及有关的富CO2含金地幔流体对金活化、富集和转移直到成矿作用是在先期岩石圈地幔的物质基础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