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破裂带的大地切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宏林  闵伟  原口强 《地震地质》2008,30(1):289-297
大地切片调查法,就是在不搅动的状态下从地下切出未固结的第四纪浅部地层的垂直断片,它是一种较新的活动断层探测技术。发生在1679年9月2日的三河-平谷8级地震(烈度Ⅺ),是北京及附近地区历史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在该地震的宏观震中——潘各庄附近,运用大地切片调查法对该地震破裂带进行了实验性探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大地切片保留了完好的沉积细结构特征;大地切片调查实施时,要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对于北京平原这种黏土含量较高的沉积层,挖掘机加振动锤的动力组合优于吊车加振动锤的动力组合;大地切片由于振动会造成一定地层厚度的压缩,但黏土含量较高的北京地区,压缩比例基本<5%。另外,结合探槽和大地切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最近2次古地震事件,分别是1679年事件和该地震之前的一次事件,两次地震的垂直同震位移分别是1·4m和1·2m  相似文献   

2.
低感应数条件下大地电导率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一种测量大地电导率的电磁感应方法.通有交变电流的磁偶极子会在大地中产生一次磁场和二次磁场.在低感应数的条件下,大地电导率与一次磁场和二次磁场的比值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直接获取地下大地视电导率.文章还论述了引出了积累响应函数和相对响应函数,给出一种简单的数据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研制出一种能对一万米深海海底地质构造进行调查的地震勘探装置。这是一种在海面附近发出大爆破音而在深海底直接捕捉由海底地层反射的声波的技术。与以往在海面附近捕捉反射声的方法相比,它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图象的解象力。1986年9月份将装载在海洋调查船“白岭丸”上进行深海海底勘探的实验,以确定其实用价值。据说该装置也将有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等。地震勘探装置是探索地层重叠情况等地质构造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将发生爆破音的气枪和捕捉反射音的接收器置于10米左右深的水中,并用船拖拽进行连续调查的技术也广泛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地震数据进行高保真重建,本文给出了分形插值函数的一种替代形式,即利用某一函数的逐段积分表达形式构建相应的分形插值函数,这种形式在以往的地震数据处理文献中未曾提及.这类分形插值函数在分形和线性插值之间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关系.实际上,利用这种简单关系,许多分形插值函数问题可以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向量/矩阵表示.此外,利用这种替代形式,借助于压缩因子的显式表达,我们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地震数据重建.本文借助于这种分形插值函数的替代形式,发展了一种新的地震数据重建和重采样的方法.为了检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采用济阳凹陷10个在一条线上的地震台站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际地震图重建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变(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宏观调查数据进行了解释.这种方法使我们通过评定不同宏观效应叠加的程度、估计调查数据的不确定性更客观地评定烈度.通过滤波确定烈度场的区域分量,使我们消除观测中的局部变化.给出了选取适当滤波参数的准则.本文应用这一方法对发生在意大利的一次地震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改进的最佳匹配地震子波的小波函数构造及参数的物理含义;根据地震波的高、低频分量在黏弹介质中传播时被地层吸收的差异,给出了一种在时-频域定性估计地震波衰减特性的方法;分别以改进的最佳匹配地震子波的小波及Morlet小波作为母小波分析地层吸收特性,并比较了两种小波函数刻画地层吸收特性的能力;测试了这种方法对噪声的敏感程度. 将文中提出的方法用于某油田的一段实测地震资料衰减分析,得到的吸收特性剖面能较好地反映油气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应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来划分高精度(四级)层序和体系域的地震沉积学方法。其关键技术包括:(1)将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调整来记录岩性,从而获得更完善的测井资料;(2)假设并解释沉积体系中连续的平面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推荐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就是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重点从解释垂直地震剖面转变为分析更加水平、分辨率更高的地震地貌信息。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有岩性限制的地震资料中,地层切片可提供通常为同沉积体系的连续地震图像。反过来,这种图像又可作为识别和划分高频体系域、层序边界以及层序地质年代范围的基础。在路易斯安那近海的中新统地层中,运用测井资料划分的四级层序或层序组,可通过地震资料来划分,地震数据体的主频为30Hz,相当于分辨率为30ft(10m)。所用的这一分辨率在井控外的地震覆盖区,对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精确再现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电磁场定点连续观测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十.五"期间静海地震台布设的秒采样大地电磁网(N-MT)仪器系统和FHDZ-M15地磁组合系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现了固定台站大地电磁测深(MT)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静海地震台2008年1—6月记录的天然电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MT处理,得到了张量阻抗资料。经过对周期为6~600s范围的18个相同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其中有多个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的时序曲线在2008年3月11日卢龙ML4.2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研究使用的资料周期对应深度为5~50km,属华北地震震源深度范围,其结果反映了震源区地层地震前后震源深度的电性变化。MT方法比现行的地电观测方法具有更直接反映震源区地层的电性变化和更深的勘探深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松辽盆地的构造环境、演化历史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松辽盆地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前中生代这一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由简单剪切作用形成的,根据中浅层构造和地层特点,可将松辽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31个二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信号的初至点检测在核爆地震的自动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描述了一种单通道地震波信号初至点检测方法,它是基于小波包分解及对大地噪声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后建立的大地噪声模型——AR模型而提出的. 文中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际地震波信号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波信号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定量确定初至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