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济阳及黄骅帚状油气区、下辽河-渤海弧形油气区、冀中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5个大型油气区.各油气区的油气聚集量及油气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济阳帚状油气区的油气资源最丰富,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的油气探明储量最小.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最重要时期,与油气生成和成藏的关系最密切,是渤海湾盆地烃源岩发育的鼎盛时期,并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新近纪发育以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次生油气藏和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渤海湾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塔里木、准噶尔-吐哈、走廊、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等8个(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深刻认识到油气田分布主要受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五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包括帚状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雁列构造体系、入字型构造体系和反"S"型构造体系。文章分别以具体典型实例系统概述了其各类低序次构造体系的形成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认为构造体系的形成受不同构造环境和应力场控制;不同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这些控油模式的建立对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发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4.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4):492-494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康玉柱(1)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田地质灾害………………………………………………徐守余(6)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李文勇李东旭王后金(12)渤海湾盆地沉积斜坡及其含油气性…………………………王海潮王余泉秦云龙等(23)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首皓黄石岩(31)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地层流体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李胜利于兴河陈建阳等(37)………………………………………………  相似文献   

5.
莘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众多凹陷、凸起组成的帚状构造的收敛端,构造条件复杂,沉积建造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复杂的岩屑组成,局部大量极不稳定重矿物的存在、丰富多样的胶结物类型以及干旱环境下沉积产物的优势分布的反映研究区丰富多彩的沉积特征,也使得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研究在该区油气勘探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该文以重矿物、岩石、储集层及微量元素等特征为依据,以物源区特征、构造运动、古气候影响与湖面升降为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栏坑顶帚状构造为旋涡式左旋压扭性帚状构造,在它周围分布着许多中型钨多金属矿床及矿点,其构造体系也控制了该区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分布。在对帚状构造的表现特征、成因机制、控矿机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后,认为帚状构造是本区锡铅锌多金属矿体的控矿构造,本区找矿重点应放在该帚状构造向北东撒开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阐述了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特点及其内部油气分布特征,并从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构造体系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关系,认为济阳帚状构造体系是多期旋扭复合作用的结果,它控制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油气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撒开端富集,而在收剑端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8.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构造体系。油气找寻的战略方向应在该体系向东南撤开的方向上,重点是多格错仁—赤布张错一带的广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林畅松  潘元林 《地球科学》2000,25(3):260-266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半地堑盆地中可划分出凸起-缓坡边缘、缓坡-洼陷边缘、陡坡-洼陷边缘、凸起-陡坡边缘等断裂坡折带, 识别了“梳状构造”、“帚状构造”、“叉型构造”等同沉积的构造(断裂) 坡折带样式, 它们控制着特定的沉积相域和砂体的展布形式.构造坡折带是油气藏形成的极有利地带.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 如“梳状构造”等构成盆地深部预测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对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主要有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陇西帚状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巴山弧形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等。并对其分布特征、发生发展、对矿产与地震分布的控制作用略加叙述,以使读者对陕西构造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1.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北部,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新北油田储层特征、认识油田成藏规律,基于垦东地区勘探的实践,对新北油田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北油田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古近系湖泊相、新近系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沉积相);辫状河沉积包括心滩(河道砂坝)和河床滞留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3种沉积亚相,网状河沉积包括泛滥平原和河道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相是新北油田最主要的储集层,边滩、心滩沉积亚相储油物性最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北油田沉积特征对油气成藏有较强控制作用,油藏类型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实钻井地质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地震部而资料进行统层对比与深度校正,获得了渤海湾盆地新生界各主要组段地层残蹦厚度分布图,从整体上反映了全盆地新生界沉积格局与残留地层分布特征通过深入揭示残留地层所蕴涵的构造信息,为正确认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形成演化机制提了新的依据.对不同时期残留地层分布面积、沉积中心、沉积长轴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表明,渤海湾盆地自孔店期至东营期总体上是受两太半洋板块俯冲作用所产生的弧后拉张应力控制,且在其形成演化的整个过程中还持续叠加有右旋剪切应力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这种右旋剪切应力场可能是由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和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所共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对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球化学急变带反映了克拉通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它可比地质观察更有效地揭示克拉通边界的位置。地球化学急变带分为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多出现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上,这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渤海周边油气田、南襄盆地、江汉盆地油气田均位于急变带上,中国南方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苏南块体,金衢盆地,黔南-桂中盆地,楚雄盆地等也与急变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张枝焕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4):560-566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推测。并通过对典型油田泥岩层和砂岩层中矿物组合及其在地层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实例剖析,揭示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渤海海域海底地质灾害为研究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按照海洋水动力条件、工程地质环境、灾害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4个类别,遴选了8个评价因子,详细论述了各地质灾害评价因子的分布特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开展了渤海海域海底地质灾害评价及危险性区划。将渤海海域海底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较低危险性和低危险性4个区域。研究成果可为渤海海域的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的郯庐扭断裂及含油气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