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2005,25(1):51-57
通过与更早地震资料的对比, 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 川滇地壳块体东带、 西带, 松潘、 龙门山断裂带以及整个川滇地区较长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 结果表明, 川滇东带北段(鲜水河断裂带)、 松潘、 龙门山地震带及川滇西带中段和南段(主要是红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几十到百年尺度的盛衰交替性。 而川滇东带中南段(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与川滇西带北段(金沙江断裂带)在上述地震带的平静期里, 中强以上地震频次明显减少, 但有个别7级以上强震发生。 这样, 整个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的盛衰交替性呈现一种比较复杂的阶段性特征: 伴随频繁中强震的强震活跃期与突发强震活动期交替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 川滇地区从19世纪末开始的伴随频繁中强震的强震活跃期已超过百年, 目前出现长期平静, 应注意进入突发强震活动期的可能性。 根据川滇地区上一个突发强震活动期突发强震的空间分布, 推测未来的突发强震可能发生在南北向断裂带, 或其他方向断裂带与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部。 文中还对上述统计现象的机理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Fractalanalysisappliedtofaultsandearthquakes———AcasestudyofChinaJIANWANG(王建)XIAOHUAZHU(朱晓华)YONGHUIXU(徐永辉)DepartmentofGeog...  相似文献   

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of faults and earthquak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fract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arthquakes in the last 500 years and the active fault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fract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frequency and the length of the active fault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1.70 in the continental region of China, and 1.40 in the northwest China. The fractal relationship also exists between the frequency and the scales of earthquakes during the last five centurie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1.30 for the whole continental region of China and 1.08 for the northwest China.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s between the active faults and the earthquakes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active faults have not caused earthquakes during the last 500 years. The differences of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s between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hole continental region of China suggest that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greater in northwest China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level of China, because the number of longer active faults is larger in northwest China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in whole China. Thus, the fractal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tudies of faults and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相互影响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多处于增大状态.其中,金沙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楚雄—建水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所产生的加载作用比较强,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腾冲—澜沧断裂带则较弱.1981~2000年川滇地区M≥6.5地震序列的模拟结果显示,后续地震全部位于已发生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区之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一个强震发生之后,发震断层本身强烈卸载的同时,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效应在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带潜在强震孕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震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应力加载,已发生的强震加速了下一个强震的孕育进程,进而导致一系列地震的发生,直至整个区域所积累的应变能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区域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5.
由跨断层形变测量反映的华北地块近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北地块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地震活动时段的跨断层测量资料研究表明,华北地块对于NE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包括地块和边界带)的强震活跃时段的断层运动速率明显小于强震不活跃时段;对于NW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其强震活跃时段的断层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强震不活跃时段;对于NE、NW走向断裂共同作用的构造单元,断层运动速率变化特征类似于NW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结果还表明,华北地块现今强震活动主要受NW走向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Onthespatialcharacteristicoftheshort┐termandimminentanomaliesofundergroundwaterbehaviorsbeforestrongearthquakeXUE-BINDU(杜学彬)...  相似文献   

7.
云南活动性断裂带的结构变异与孕震体构造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晋南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8,21(3):268-276
中国的强震主要发生在一些板内大型走滑断裂带上,地震的破裂基本上是以走滑型破裂为特征。在这些活动性的走滑断裂带上形成的孕震体构造与该走滑断裂结构在空间的变化有关,并且表现出几种主要的变异形式。结合西南地区地震构造的实例,本文剖析了这几种结构变异形式,阐明了孕震体构造存在的空间机制。本文从地震与构造丛集相关及其所具有的分维特征入手,展开了对孕震区断裂结构变异特征的识别和孕震体空间机制的探讨,表述了一条活动性大断裂必须由若干次级断裂和无数中小断裂的空间组合,才能形成孕震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用分形理论研究海南岛的活动断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运平  席道瑛  樊星 《地震研究》2002,25(4):351-355
在编制海南岛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海南岛的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并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是相等的。从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的一致性来看,区域性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到该地区活动断裂空间分布的制约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The downfaulted system around Ordos block is a typical area in China, in which active normal dip-slip or strike-slip faults with normal dip-slip faults developed, and is also an area in which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actively occurre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re were ten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7 occurred during past 1 500 years, including 4 M=8 earthquakes. Study on these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will be helpful to recognize segmentation charac…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中东部的地震活动与表面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绪言远在地震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以前,地质学家就已注意到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间的关系了,穆什凯托夫在研究维尔年地震时,就曾注意到大构造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试图据以推测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古宾把地震和一定的地质构造联系起来,企图把这种“地震成因”的构造断裂作为强烈地震发生地点的探查标志.  相似文献   

11.
依据西南地区现今构造、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活动特点以及西南地区断裂带间相互作用等,将西南地区划分为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即将西南地区划分为5个构造次级块体,川青甘块体、川西块体、滇中块体、滇西南块体、川东南块体;针对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现今强震活动特征和历史中强地震特点,将中强地震归属划分为5个地震预测跟踪区,探讨基于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分区强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活动断裂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9次历史强震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个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参数不参加统计情况下,这些强震地表破裂参数与活动构造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反映出强震的破裂强度及地表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些强震表现出特征型强震的稳定和非稳定的地表破裂边界,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不同边界断裂存在的强震连续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临汾地区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资料,对1303年洪洞(M=8)、1695年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所在区域1987年-1999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的测定情况比原有结果有很大改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两次历史大震所在区域中现今地震的密集区,与两次大震各自的高烈度区长轴方向、形状和大小相吻合,反映了历史大震震源断层对现今小震活动的约束作用。小震震源深度的分布情况表明,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可能都比较浅。重新定位结果为利用现今小震的群体特征研究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单斌  熊熊  金笔凯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7):2329-2340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历史强震之间应力传输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受之前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场变化的影响,1879年武都地震和1976年8月23日松潘M7.2级地震震中库仑应力积累提升,将促进这些地震提前发生;1933年M7.5叠溪地震和1973年M6.5松潘地震震中库仑应力降低,前续地震的影响可能使得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推迟;在研究历史地震对1960年漳腊M6.7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M7.2级和1976年8月22日M6.7级松潘地震的作用时,有效摩擦系数的取值十分重要,当有效摩擦系数取0.8时,前续地震导致的应力场变化将促进以上三次地震的发生.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的强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鲜水河断裂康定-道孚段和岷江断裂中段上的库仑应力积累,将提升这些断裂今后发生地震的概率;有效降低了龙日坝断裂上库仑应力的积累,降低了该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松潘-甘孜块体的地震活动降低了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但提升了破裂面东北段的应力积累,有助于汶川地震向东北端破裂.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近代地壳运动强烈,活断裂发育,强震频繁。本文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研究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活动断裂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岷山断块位于中国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段, 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活动断裂众多, 强震频发。 4条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NE向龙门山构造带的茂汶断裂、 NWW向东昆仑断裂带的塔藏断裂、 近NS向的岷江断裂和NNW—NS向的虎牙断裂构成岷山断块的南北西东边界。 638—2017年该区域共发生了10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就是其中之一。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 对岷山断块所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 地震活动特性进行归纳总结, 综合分析该区域地震地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 得出以下认识: ① 地震分布空间分区特征显著, 破坏性强震发震构造多为活动性较强的岷山断块东西边界断裂, 震中位置多位于两组或多组活动断裂构造的交会或穿切部位; ② 地震分布时间特征表现为随着时间发展具有迁移回返和原地复发性等特点; ③ 岷山断块东西边界断裂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关联性, 东边界虎牙断裂1973—2017年的地震序列为西边界岷江断裂1933—1960年地震序列约40年后的地震构造响应; ④ 未来岷山断块仍应是继续关注的强震潜在危险区, 岷江断裂中北段的强震潜在危险区是近期值得深入研究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磁暴活动与云南新一轮地震活跃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海地磁台记录的磁暴(K指数≥5)年频次分析发现,磁暴活动的周期有强弱之分,与云南省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对比分析看到,磁暴活动较强的周期时段与云南地震的活跃期相对应,磁暴活动较弱的周期时段与云南地震活动平静期相对应.目前,云南地震平静期已持续15年,即将进入第Ⅴ活跃期,大震发生的危险逐日增强.磁暴发生的数目和太阳活动有...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分析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屈春燕  叶洪 《地震研究》2000,23(1):72-75
利用G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及新生喧盆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最大震级及b值;同时对盆地的控制断裂和历史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均为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探索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活动构造与重要活动断裂带的历史及现今强震震源区或破裂分布等资料,南北地震带北段存在长期缺少MSge;7.0地震的破裂空段.为了考察这些空段的地震危险性,首先采用Burgers体黏弹介质模型,计算周围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强震在空段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其次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采用Dieterich模型分析历史强震对空段地震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段所在区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程度自高到低依次是: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的若尔盖——九寨沟段、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空段、香山——天景山段裂中南段同心空段、天祝——大靖空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该结果可为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