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层位解释是地震解释的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过去的层位追踪基本上是纯手工,既耗时又耗力,而地震层位反映在地震波形上具有同相性和相似性等,这使得依据地震波形的这些性质,研究某种算法让计算机自动追踪层位成为可能。这里介绍了两种层位自动追踪方法:波形特征追踪算法和相关追踪算法,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算法的原理。通过编程实现了这两种方法,对它们的追踪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两种方法总体上满足层位追踪要求,结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2019,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1992,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叠前共深度点道集内各地震道的动、静校正误差很小的情况下,地震资料时间域水平叠加方法有较好的叠加结果.但是,如果动、静校正的误差较大时,叠加效果将受到影响,即叠后振幅和分辨率都会降低.因此,提出一种频率域叠加方法.该方法既具有常规水平叠加方法能提高信噪比的优点,又能将共深度点道集内的走时时差消除,达到同相叠加的目的.几个比较叠加方法效果的有噪CDP道集叠加的例子证明了该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含盐盆地地震勘探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有58%已发现的商业性油气田与盐系地层有关;在欧亚大陆的含盐盆地,无论属于哪个地质年代的含盐地层均含油气。1990年由埃克森公司在密西西比河谷获得首次盐下油气重大发现以来,对盐岩的勘探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盐岩具有折射效应强烈、横向变化快速、边缘倾角较陡及存在含流体穴等特点,给地震勘探造成严重影响。对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及地震模型作了综合分析,对盐上、盐顶、盐内、盐底、盐下等不同盐层部位的常用勘探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一些正在努力改进的勘探技术或方法。三维成像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三维地震数据的叠前深度偏移和海上大地电磁技术,可提供盐下构造与厚度的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连盆地是由众多早白垩世断陷湖盆群组成的大型陆相沉积煤、油共生盆地,含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为了查明二连盆地煤层气分布特征和勘探潜力,首先,从区域地质背景和聚煤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二连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并对各凹陷煤层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排队,优选出了11个煤层气勘探有利凹陷;其次,通过研究煤炭储量较大的白音华凹陷的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煤储层物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认为白音华凹陷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并进一步指出该凹陷东部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埋藏适中、煤层气富集且保存条件好,是今后首选的煤层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宋新庄井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新庄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该区主要地震反射波组与标志层位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T3、T10、T18波的研究查明了勘探区构造形态:除了对甜水堡背斜形态及位置更明确外,还新发现汪水塘向斜及9条新断层,其中DF5逆断层及西移的金家渠子西侧逆断层控制了该井田边界。通过对煤层隐伏露头的解释及钻孔验证,证实部分煤层露头向东南平移200~500m,扩大了煤层赋存范围。另外强反射波组TN、TE表现,确定了新生界古松散层内部地层的界限及底界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关系,该区新生界底界面总的变化趋势为西部高、东部低。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新上海庙地区是煤田地质勘探的空白区,其地表为干旱、半干旱沙漠及黄土覆盖,属地震条件复杂地区。本次勘探在“三边”工作基础上,优化地震工程设计,共布设地震测线16条。经充分实验,确定了激发参数及接收参数。根据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在处理中始终以三高为中心,以静校正、反褶积为重点,选择最佳处理流程及参数,基本控制了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情况,并否定了原断距1700m的区域大断层一沙葱沟断层。  相似文献   

9.
10.
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其沉积充填记录了海陆变迁,构造格局演变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人类所需绝大部分油气资源也都蕴藏于沉积盆地中。讨论总结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综述我国盆地动力学主要研究进展。结合若干实例概述沉积盆地动力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沉积盆地的研究上升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高度,且与油气勘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油气勘探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沉积盆地动力学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沉积有机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是一套良好的生油源岩,其生油潜力取决于沉积有机相。笔者依据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利用显微组分的多种特性,将侏罗纪沉积期划分成高位沼泽、森林沼泽、流水沼泽和开阔水体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森林沼泽有机相和流水沼泽有机相是主要的生烃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是煤成气的主要源区,流水沼泽有机相则是煤成油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12.
槽波地震勘探通常是在一条或几条巷道中进行。本文讨论了利用钻孔进行槽波地震勘探的方法、实现装置及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该方法切实可行,拓宽了槽波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对煤矿利用槽波探测小构造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朝 《地质科学》1998,33(2):204-213
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地震剖面、岩芯观察、野外出露剖面和岩石分析资料,研究了二连盆地近30个凹陷的下白垩统沉积相,并以勘探程度较高的阿南、吉尔嘎朗图等7个凹陷为重点,恢复了早白垩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规律,并指出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呵叻盆地钾镁盐矿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充分收集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分析呵叻盆地沉积特征和成钾条件。详细论述呵叻盆地钾盐矿的赋存条件和产出特征,初步探讨钾盐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既有线工程实际,已修建的贵昆、襄渝、成昆、宜万铁路都遭遇大量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不仅体现于施工方面,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也会构成威胁。有岩溶出现的隧道工程,极易造成塌方,伴随涌水、突泥等现象,甚至出现坍塌,造成隧道施工停工和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后期运营工程中,隧道隐伏岩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构成对行车安全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地质灾害之一。沪昆高铁长沙至贵阳段所经过的贵州广大地区,岩溶喀斯特发育广泛。因此,查明隧底岩溶的分布情况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地震映像法探测隧底岩溶,可以查明岩溶的分布情况,为岩溶的整治处理提供有力资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阐述了地震映像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解释原则,并结合某隧道进行分析,探明了多处溶蚀带和溶洞,证明该方法法在隧底岩溶的探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91年高分辨率勘探所得雷-1地震剖面反射波连续性差、能量弱的特点,为了用地震勘探方法解决四川盆地油气储层薄、孔隙度低、油气产出能力与裂缝发育程度关系这3个地质问题,1997年在四川盆地罗渡溪构造开展了以查明雷-1构造形态、断层展布为地质目标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试验, 得到了一套关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装备配置及野外施工的方法.用该方法可得到良好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为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拓宽了领域.  相似文献   

17.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目的层系莱阳组的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发育→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不同构造位置其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对古水流方向、大野头凸起等正向构造单元的形成时期的分析表明 :在莱阳组沉积时期 ,莱阳凹陷为一受五龙村断裂控制的相对独立的沉积单元 ,湖盆水体较深 ;高密—诸城凹陷为一受五荣断层和沂沭断裂带控制的东北高西北低的快速充填的盆地 ,以洪积相、河流相为主 ,仅在局部低洼地带发育湖相沉积 ;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和油藏的保存条件决定了本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 ,莱阳凹陷中西部莱阳组覆盖区为本区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唐大伟 《云南地质》2013,32(2):220-222
川井坳陷南缘发育四个山间盆地,面积小、碎屑物搬运距离短,形成冲积扇直接入湖的沉积模式,具有典型的快速堆积特点,相带由冲积扇相和湖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