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热带东,西部地区冬季气候的差异与橡胶树的引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爱良 《地理学报》1997,52(1):45-53
由于青藏高原的动力影响,使得西部地区冬季出现下沉气流,多日照,利于橡胶树的越冬,而东部则出现上升气流,少日照,不利越冬,又由于青藏高原大山体,冬季明显地阻挡低层空气平流,导致高原南侧的西部地区冬季降温和缓,有利橡胶树越冬,而东部地区因无高大山体阻挡,寒潮初期降温剧烈,后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甚久,易导致橡胶树的严重寒害。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对我国热带气候及橡胶树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爱良 《热带地理》2003,23(3):199-203
影响我国橡胶树存活以及产胶量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寒潮低温与台风的强风.这些都与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有关:1.高原促进并加强寒潮爆发南下,使得我国热带冬季低温比同纬度地区较低.2.高原对于我国热带西部起着屏障寒潮减缓降温,而对于热带东部则起着漏斗狭管效应而加剧了降温.3.冬季高原的动力作用,在热带东部形成上升气流,在热带西部形成下沉气流,因而东部多阴雨天而西部多睛天.4.夏季的季风雨保证了橡胶树生长的需要,而冬季少雨尤其是西部少雨而多日照,有利于橡胶树的越冬,并有利于抑制某些病害.5.滇中、滇东的横断山脉可  相似文献   

3.
李达  张绍文 《热带地理》2022,42(3):490-498
当前,橡胶收入不足于吸引农户继续种植橡胶,为保障国家橡胶战略安全,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并对影响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依据2019年西双版纳18个样本村的947个截面数据及地区统计公报等测算得出,在橡胶价格为8元/kg时,应将目标补贴价格定位为12.8元/kg;橡胶树单产为影响目标价格补贴额度变量中敏感系数最大的因素;在当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橡胶树单产提升10%可使目标补贴价格额度下降25%。建议采取积极稳健的财政补贴政策,利用浮动的目标价格补贴稳定橡胶产区的农户预期,同时辅以橡胶价格保险等配套政策激励农户提高橡胶树单产,在达到政策目标的同时降低财政成本。  相似文献   

4.
面向橡胶树热带气旋风险评估及保险应用,文章对橡胶树风灾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估。基于1971―2010年橡胶树种植及16场热带气旋的橡胶树农场尺度损毁统计数据,计算了每场热带气旋灾害发生时各农场开割、未开割2类橡胶树,倒伏、断主干2 m以下、断主干2 m以上、半倒、全部主枝折断5种类型的损毁率;使用热带气旋参数风场模型,模拟得到1 km栅格分辨率的风速,优选3 s极大风速(V3s)作为致灾强度指标,建立了6~14级风速区间2类橡胶树5种损毁类型的易损性曲线,并量化表达了损毁率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开割树(未开割树)自V3s达6(7)级起开始受到损毁,各类型损毁率在V3s达到9级后上升速度较快,在V3s达到14级时,总损毁率达到近70%(55%);未开割树的易损性低于开割树;易损性的不确定性特征随风速区间、承灾体种类、损毁类型不同而不同。橡胶树易损性曲线的建立及其不确定性的量化为橡胶树热带气旋巨灾风险建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浩 《地理科学》2013,(6):703-709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生发展的过程是旅游城市宏观管理和基础设施空间效益组织的过程,也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旅游和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20 a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和交通可达的空间效益差异。基于ArcGIS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尺度、省级尺度、地市尺度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其1 h、2 h、3 h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进行宏、中、微观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与其全国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大理市到黑河市3 h交通可达范围的连线为界限,呈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地理格局形态,不同时间距离的区域经济差异同时表现出以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的距离衰减特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了横断山区植物分布和栽培的特征:1.某些作物种植上限可达很高的海拔高度。例如:云南省丽江地区水稻种植的上限可达2500m以上;西双版纳南坡的橡胶树林分布超过海拔1000m;柑桔最高种植海拔在四川省巴塘县苏龙洼乡可达2400m。2.一些地方某些作物的产量明显较高。例如:大理市(20°N、100°E,2000m)水稻产量可达15t/ha;丽江县小麦产量高达1 t/ha。3.不同地带性的植物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某些地点良好地共生在一起。4.冬季经常出现的逆湿,使植物分布倒置现象显著。5.一些热带植物(例如芒果)在横断山较高纬度(22°—27°N)地区生长发育良好且产果甚丰,不象中国东部较低纬度(19.5°—23°N)地区那样不产果或产果少。作者并认为,横断山区是茶和柑桔的发源地或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西部黄土工程物理性质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岳应利 《中国沙漠》2004,24(6):680-684
根据甘肃东部11个剖面黄土微结构、湿陷系数、凝聚力的测定和西安刘家坡剖面孔隙测定, 研究了黄土孔隙度、湿陷性、抗剪强度及颗粒成分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 孔隙度高、湿陷强和抗剪强度弱的层位是风化成壤弱的黄土层, 孔隙度低、湿陷弱和抗剪强度大的层位是红色古土壤或风化成壤强的黄土层。黄土地层工程物理性质在垂向上具有波动变化特征。第四纪冷干与温湿气候的交替和由此产生的成壤过程变化, 是造成黄土地层工程物理性质波动变化的根本原因。黄土湿陷性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弱的成壤过程中产生的, 是草原地带灰黄色土壤具有的特征。在不同地区, 湿陷性黄土分布深度存在差别。干旱区分布深度比湿润区大。在干旱区, 强湿陷黄土分布深度可达12m, 中等湿陷黄土可达17m, 弱湿陷黄土可达20m以上。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其转换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31-33,37
区域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其转换能力,决定了一个地区在其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文章首先利用可达矩阵的概念,提出了地区产业结构分类的一般方法,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地分析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对18个地、市进行了分类,并比较其产业结构之异同,最终得到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可为其空间布局优化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体呈集聚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省际分布不均衡特征;国家地质公园的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优良,84. 80%的国家地质公园在距离地级行政中心100 km的范围内,平均可达时间为67. 33 min,可达时间在60 min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占总数的65. 72%;在基于县域单元的国家地质公园整体可达性上,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呈现"反自然梯度"的分布格局,东部和中部地区远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且东部与中部内部差异小、东北与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大。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牛生杰  吕晶晶  岳平 《中国沙漠》2013,33(6):1858-1865
利用“沙尘气溶胶辐射模型及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项目加强观测期在二连浩特气象站进行的温、风、湿探空观测资料及架设在朱日和气象站的气象激光雷达资料,采用综合评定法分析了内蒙古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厚度、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气象激光雷达回波资料及气溶胶消光系数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特征,确定了朱日和地区边界层的高度及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用探空资料综合评定得到的二连浩特地区大气边界层总体厚度偏大,边界层最大厚度达到2 300 m,稳定边界层高度在300 m左右;1 000 m附近为风向的转变高度,其下全为偏东风,其上全为偏西风,边界层风速切变较大;午后到夜间,近地层有东风急流出现,急流最强可达12 m·s-1,急流高度在300 m;在600 m高度附近出现逆湿,低层逆湿现象夜间比白天显著。气象激光雷达资料显示,朱日和地区春季晴日混合层最大厚度可达2 400 m,出现在16: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赵子允 《中国沙漠》1983,3(3):35-39
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沙漠面积达40.4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3%, 占新疆总面积的25%。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不但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型沙漠。  相似文献   

12.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13.
矮曲林是山地森林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发展演化而成的特殊植物群落,对中国山地植被和垂直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理和生态意义。本文选择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发表的52个矮曲林数据,结合Worldclim气候数据等,对中国矮曲林的类型和分布及其相应的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的矮曲林主要包括山顶苔藓矮曲林、寒温性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3类;其中,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以南的山地,而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②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由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在山顶或山脊受山顶效应等的影响演化而来;而寒温性矮曲林主要由寒温性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顶或山脊条件下长期演化而来。山顶苔藓矮曲林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也逐渐升高;寒温性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分布高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③矮曲林分布在气候林线以下的山地,其气候条件足以支撑山地森林的发育,但由于山顶效应的存在(如强风、气候干冷或湿冷及土壤贫瘠等),只能发育矮曲林而非垂直地带性的山地森林。④中国东南部的很多山地高度小于3000 m,山顶效应明显,矮曲林广泛发育,造成了假林线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综述前人对伏牛山南侧热带北界划分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产生分歧的原因。然后作者通过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七个土壤剖面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选择各剖面点的海拔高度、有机碳、胡敏酸(HA)、富有酸(FA)、胡富比(HA/FA)、E4、E6、E4/E6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伏牛山南侧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拔1000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云南省内若干山区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山区日照时效的垂直分布规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日照时数垂直分布有抛物线型、线性型、缓变型等;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有冬大夏小型、春大夏小型、夏大冬小型3种;山区日照时数坡向差异明显,各山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Recent research for the Swedish Road Weather Information System (WIS)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ttributable to topography during different weather situations. Topographical area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factors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 investigation concentrates on areas where great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ccur during different weather situations, producing a risk of local road slipperiness. Geographical factor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clude valleys, height differences, shadow areas, bridges, and regional climate. Cold air pool intensities are shown to be influenced by weather but a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valleys also occurs owing to valley width, area of cold air production, wind shelter, and ratio between height and width of valley slopes. During neutral or unstable lapse rate conditions, the lowest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above sea level. Screened areas have a lower surface temperature than areas exposed to sun. Factors such as bridge size and type also affect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on bridges. These different factors are integrated into a local climatological model. [Key words: topoclimatology, local climatology, modelling, road slipperiness,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秦岭垂直温度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明荣 《地理研究》1992,11(3):27-31
作者以等效积温划分温度带,能避免出现水平温度带与垂直温度带指标界限不一致的缺点,用于秦岭及其山麓地区温度带的划分,符合该地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区近代气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横断山地处我国西南的藏东、川西和滇西北一带,境内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短缺,对该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甚少。经实地考察,作者获取若干树木年轮标本,辅以其它类型资料,对该地区最近数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及气候类型演替,予以初步分析。并论及气候变化的振幅与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然后就其自然地理过渡性、暴雨频繁发生和坡地暖带及其自然地理效应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交界带自然地理要素不仅具有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性,而且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成分在这里彼此交汇。交界带暴雨频繁,且以大暴雨为主,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 m之间。交界带冬季气温高于平原0.5~0.8℃,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海拔350~400 m之间,形成特有的坡地暖带,暖带厚度100~250 m。交界带暴雨频繁和暖坡效应是大气环流和交界带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对本区土壤发育和植物分布等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东部地区树木年轮年表的建立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样芯,经常规程序晾干、固定、打磨、定年和读数后,建立了标准化年表,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采样点附近的天祝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指数与3~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525。由于3~4月份的降水为该地区树木生长季之初的降水,是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该相关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年轮指数与1月气温也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297),这可能是由于冬季最冷月气温偏高时,影响树木代谢和土壤湿度,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祁连山东部地区树木年轮年表具有明确的气候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