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9月1日,一千六百万日本人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地震警报演习。其间,有秩序地撤离车站和公共场所的人群、警报器刺耳的叫声、投入演习的消防队和军队等等,使这个国家出现了局部瘫痪状态。这次演习之前好几天,人们就在各公共场所贴出了一幅醒目的宣传画。画的是在正被大火焚烧的城市里一个泪流满面的小姑娘,并加了这样的文字说明:“六十年前的这一景象可能在明天重演。”其目的在于提醒日本人不要忘记1923年9月1日摧毁了东京、造成140,000人死亡的那次地震。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为,一次起码与1923年地震同样猛烈的地震迟早会袭击日本的“心脏”,即东京和大阪这两个主要城市间的广大  相似文献   

2.
1987年10月,乌鲁木齐市举行了一次抗震防灾演习。较大规模的城市抗震防灾演习在我国还是首次。本文简述了这次演习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内容及组织领导情况,分析了演习的社会效果,指出这次演习是对乌鲁木齐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次检验,不仅对提高全市各社会集团和人民群众的临震应急能力和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有重要作用,对全新疆的抗震防灾工作也有促进作用,对我国城市抗震防灾工作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国际减灾活动,加强重点危险区的设防,进一步做好新疆的地震减灾工作,由国家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定定于今年7月2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地震模拟演习。 1987年以来我区已相继在乌鲁木齐、阿克苏、独山子、乌苏举行过不同层次、规模的地震演习。今年是第五次。这次地震减灾模拟演习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模拟演习。届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兄弟省市的代表前来观摩,这次演习将对国内外地震减灾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演习中将安排我市居民震时紧急避险、实施指挥决策、地震测报、群众疏散、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伤员护送、供水、供电、通讯联络、物质供应、治安保卫、保险理赔等项演练科目。这次演习的重点是突出高层次快速应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3日举行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演习。至少有500万居民参加了这次名为“加州南部大震荡”的演习。  相似文献   

5.
丁鉴海  姜秀娥 《中国地震》1989,5(1):88-88,90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及特点 1988年我国共发生M_s≥5地震56次(大陆地区43次,台湾地区13次),其中6.0—6.9级地震7次(大陆地区5次都为余震,台湾地区2次),大陆地区7.0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0月16目的6.2级地震。如果不计算唐古拉山、澜沧—耿马震区的余震,我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37次(大陆地区24次,台湾地  相似文献   

6.
前言 1986年11月7日至1987年3月11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共发生地震850次。其中4.0—4.7级(M_L)地震3次,3.0—3.9级地震12次。释放的总应变能为2.36×16~6焦耳,相当于M_s5.3地震的能量释放。这次震群的主震为11月21日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V度强。有感范围达11个县市350万人口。有八千多间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下半年全球共发生Mw≥6.5地震27次,其中23次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4次。发生Mw≥7.0地震5次,最大震级达Mw8.0。11月16日和17日,在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交界地区,发生了3次Mw≥7.8地震。2000年,全球地震活动处于1976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概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月17日,强烈的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袭击了日本近畿地方的广大地区,这次灾难性的地震是半个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内陆地震,它使日本遭受了一次出乎意料的严重破坏,打破了“日本安全”的神话,将对今后的地震预报和防灾对策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这次地震引起了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这次地震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姜秀娥  丁鉴海 《中国地震》1993,9(2):190-192
1.1992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概况 1992年我国共发生Ms≥5地震31次,其中,大陆地区16次,台湾地区13次,南海海域2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7月30日西藏拉萨6.5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4月20日花莲6.8级地震。大陆地区Ms≥5的16次地震除东部福建、黄海、台湾海峡(大陆架内)各发生一次5级地震外,其余13次都分布在东经105°以西地区,其中西藏4次、新疆4次、甘肃1次、青海1次、四川次、云南2次。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京与名古屋之间的东海地区自从七十年代早期对一次未来地震给予科学上的关注以来已成为日本政府注意的中心。日本政府从1974年开始加强对东海地区的监测;而到七十年代后期,当地震预报的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事,日本开始了一项系统的计划,对所预测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报和预防。1978年继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质》1989,11(3):94
由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地质学会及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共同筹办的“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宜昌市召开。这是近三十年来较大的一次区域性的新构造学术讨论会。代表来自东部地区为主的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共九十余人。编入会议文集的论文摘要共130余篇。大会交流及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我国当前新构造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7日起在山西省运城地区陶村附近发生了一次小震群活动。根据临汾无线传输台网目录,从1986年11月7日至11月27日06时的二十天内,共记录大小地震487次,其中M_L≥4.0有5次,3.0—3.9级10次,2.0—2.9级有96次,1.0—1.9级有234次,还有142次左右1级以下小震。小震群序列有两次最大地震,震级都是4.5级。震级序列示于图1。  相似文献   

15.
引言 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底,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萨格奈地区先后共发生了67次地震(M>0)。11月23日凌晨4点12分发生了一次震级为4.8 m_(bLg)的前震(本文中的时间都是东部时间)。两天后,也就是11月25日的下午6点46分,出乎意料地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6.5 m_(bLg)(5.9m_b)的地震,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前震之后部署在震中附  相似文献   

16.
1984年9月14日,日本本州中部发生了M6.9的“长野县西部地震”(日本气象厅命名),有感范围甚广。此次地震是日本近年来仅次于北海道浦河地震(1982年3月21日,M7.1)的内陆大震。就长野县一带而言,则是明治时代以来发生过的最大地震(1918年11月曾发生过 M6.5的地震,长野烈度为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的4度)。长野县临近日本中部地区最大的活断层——阿寺断层,为了监视该断层的活动,从1978年开始把这一地区指定为日本全国8个地震特定观测地区之一,并布设了  相似文献   

17.
一、未被指定为防灾对策加强地区的东京、横滨和川崎虽然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东京未被定为东海大地震防灾对策的加强观测区,但也于1981年的防灾日(9月1日)在新宿站西口附近和其它地区假定发布了大地震的警戒宣言,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看了有关这次演习的电视报道,想写点自己对大地震预报情报处理方法的感受。1978年制定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的根据是以下两种认识,其一是以骏河湾海槽为震源的东海大地震的发生日趋接近;其二是已经  相似文献   

18.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9年我国共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6级以上9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4月16日和4月25日四川巴塘2次Ms≥6.0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8月3日的Ms6.0级地震。就大陆地区而言,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和宁夏。 1989年我国地震活动时、空、强的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频度、强度仍显示出较高水平,释放的总能量已超过1次Ms7.0级地震的能量。1988年11月以来我国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度明显增加,澜沧-耿马2次7级以  相似文献   

19.
<正>1全球共商减灾大事2015年3月14日,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仙台市曾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过日本东北大地震的重灾区。18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千多人出席了本届十年一次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防灾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地壳动力学实验室监测到东京地区平均每天发生16或17次“微震”。在过去的六年中,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已建立了71个台站,以观测约240公里内易发生地震的都市的地震和地壳运动,因为相信观测小震的图象将能对预期的“大地震”预先提供警告。现已观测到,东京地区较大地震的重复发生周期约为60—70年,在东京和横滨港造成了10万多人死亡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最近的一次大地震。1978年建立了微震观测台网以收集数据,为较大地震之前有微小前震发生的理论提供证据,并希望能及时提醒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关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