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2008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笔者随国土资源郭土地整理系统学习考察团赴比利时学习考察土地整理工作。历时19天的学习考察,笔者对比利时的土地整理成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目前对新增耕地测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国家也未出台明确的指导性文件或规范,这对测算和认定新增耕地面积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本文就现阶段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测算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新增耕地测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房产调查是“城中村”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城中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私有的房屋、集体公有的房屋等进行详细而精确的调查、测量。由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是涉及农民、农民集体和国家三方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城中村”内的房地产具有房地产权属界线难以确认,房屋结构、层数,用途复杂多样,房屋所有者杂乱等特点,因此“城中村”改造中的房地产调查、测量也面临确认权属界线、确定房屋结构、层数和面积,确认房屋所有者,保证房地产测量精度等问题,需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程度,依法保障各方利益,才能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对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以重庆丰都县三坝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以重庆市丰都县三坝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别对土地整理前(2012年12月)52个采集点和土地整理后(2013年3月)28个采集点,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及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显著,土地整理后比整理前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2)在0~20 cm土层,整理前后SMBC和SMBN含量变化显著,SMBC含量整理后比整理前降低了20.33%,SMBN含量整理后比整理前减少了47.84%;土地整理改变了整理前SMBC、SMBN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递减的规律,使SMBC、SMBN含量分别在亚表层(20~40 cm)出现最小值68.34 mg/kg和最大值33.58 mg/kg。(3)整理前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在0~20 cm和20~40 cm同一土层差异显著,蔗糖酶活性在各土层差异均显著。土地整理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活性提高。(4)有机质对表层SMBC、SMBN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8.
贵州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应根据国家和本省的经济建设发展需求部署调查项目;应采用地球系统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更深入地认识国土资源的结构、赋存、开发及其效应、演变和可持续发展,并以其为目标开展工作,只有这样,贵州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才会获得更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RS GIS与计算机技术在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S、GIS和计算机技术3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首次综合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费用少、数据准确可靠,成果资料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调查结果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1.
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总结与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槽上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 其衍生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与非岩溶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其土地整理重点及实施对策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重庆槽上地区为例对岩溶槽谷地区独特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和人类非理性开发活动下所产生的土地资源特征、成因以及以生态重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用地整理为重点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提出了土地整理实施和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进展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国土资源的本底调查、环境评价和科学规划等研究应用中,已成为空间多源信息获取的有力手段,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源和信息服务。作者在本文中就近年来遥感技术在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分析等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性质和任务,探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1:5万区调实践,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区调填图质量的课题中,通过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实施、巩固措施等,初步提供了一个有成效的分队级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临湖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无大的悬崖峭壁地形,自然成因的山体滑坡相对较少。但水系发育,降雨充沛,近代河湖相冲洪积物分布广,结构松散,密实度较低,且常处于饱和状态,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工程性能易因环境的改变而恶化,这就是滑坡易发的地质基础;人类工程活动,流水蚀坡,地下水流条件的改变和集中降雨等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改良松散堆积物的工程性能,防范水文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是预防或治理滑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料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后,针对项目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建立一级财务核算的资金运行体制,以解决实施单位资金管理中的多级核算、多级提留、资金监控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演变的时空过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场退化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以松原、白城、洮南和通榆的草场退化情况严峻。整个西部的草地重心从通榆和大安交界处向东北方向漂移。幅度有11km。(2)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盐碱化主要集中在洮南南部和乾安、前郭,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盐碱地重心一直在通榆和大安交界处。(3)尽管沙地面积略有减少。但是呈不稳定状态,有从通榆向大安、镇赉、乾安、松原推进的趋势。沙地重心从通榆中部向东漂移。距离迭30km。(4)西部地区的“三化”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是呈边缘扩充、内部充填等增加模式和边缘退缩、成片退缩等减少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长期被关注的三大物质循环,它们表征着全球、区域及典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然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相互联动、不可分割的耦合体系,在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多个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本文在综合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过程,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重点分析了植被-大气、土壤-大气和根系-土壤3个界面上碳、氮、水交换的生物物理过程,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学化学过程,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机制,以及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在现有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机制的逻辑框架系统,讨论了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