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槽两沉积岩芯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其结果表明,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含量变化,与火山碎屑矿物以及大部分由海底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玻璃蚀变而成的粘土矿物密切相关.岩芯的化学成分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物,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该区火山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区岩石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里亚纳海槽中央轴裂谷中的小扩张脊部位,广布火山喷发的玄武岩体,海底热液硫化物就是从这些岩体的裂隙中喷溢堆积起来的。利用我国“大洋一号”船拖网所获岩样进行了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研究,认定为高铝低钾的大洋底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玄武岩。为进一步弄清马里亚钠海槽区热液活动岩石学条件和探讨海槽区热液物质来源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北端表层沉积物过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冲绳海槽北端18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Al和过渡元素(Ti、Cr、Mn、Fe、Co、Ni、Cu、Zn和Zr)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生源碎屑稀释作用的影响,过渡元素在陆架砂质区含量较低,其分布呈北西-南东向舌状延伸;由于细粒组分的增加,在陆架细粒沉积区和海槽区过渡元素含量较高。Mn主要在海槽区富集,在陆架和陆坡区变化不大。除了Mn之外,Al和其他过渡元素均呈明显正相关。Al/Ti比值与陆壳平均值接近,说明二者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Mn/Fe比值与邻近海区沉积物类似,但在陆架区CaO含量大于20%的沉积物和海槽区沉积物中相对较高,这分别是生物富集作用和自生沉积的结果。过渡元素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过渡元素部分来自于黄河、部分来自于长江物质。  相似文献   

4.
5.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活动区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拖网采自马里亚纳海槽热液活动区 (18°N附近 )的 8个玄武质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初步研究。岩石富集 L IL E和 L REE,稀土分布型式呈右倾图式 ,L a N=10 .6 8~ 2 2 .6 4 ,(L a/Yb) N=1.6 1~ 2 .4 7,并略显 Eu正异常。在相对于原始地幔的标准化微量元素分布图中 ,7个样品具较明显的 Nb亏损和 Zr、Hf富集 ,而 1个样品不具 Nb的亏损 ;HFSE/HFSE、L IL E/HFSE、L IL E/L IL E等微量元素比值大都在 N- MORB和 EMI2个地幔端员组分间变化。这表明岩浆起源于受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上地幔 ,且地幔源区存在明显的化学不均一性。与冲绳海槽玄武岩相比 ,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的 Nb亏损明显减弱 ,暗示俯冲组分对地幔源区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减弱 ,这反映出处于弧后张裂阶段的冲绳海槽与处于从弧后张裂向海底扩张过渡阶段的马里亚纳海槽 ,在岩浆起源及其动力学背景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K-Ar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里亚纳海槽弧后扩张脊上所采集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K-Ar定年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马里亚纳海槽的张开及其与之相伴的玄武岩浆活动至今仍在进行,海槽的半扩张速率可能为20~2.5cm/a。同时,海槽玄武岩年龄在空间上具有从南到北逐渐变新的演化规律。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地幔岩的部分熔融程度是控制海槽区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的主要机制。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随纬度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国内外资料,概括性地描述和解释了马里亚纳海槽的地震、重力、磁力以及大地电测诸方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即群发地震不断发生,重力异常呈正值分布,磁力异常变化幅度小,线性排列不甚清晰,地热流高而多变,海底热液活动在海槽扩张中心仍在进行.文章最后探讨了海槽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并认为马里亚纳海槽在整体岛弧系极其复杂的构造运动中,正处于多轴性地向斜的发育和演化阶段,实质上是岛弧系上发育的负向构造,并自始至终属岛弧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里亚纳海槽中央轴裂谷中的小扩张脊部位 ,广布火山喷发的玄武岩体 ,海底热液硫化物就是从这些岩体的裂隙中喷溢堆积起来的。利用我国“大洋一号”船拖网所获岩样进行了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研究 ,认定为高铝低钾的大洋底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 -碱玄武岩。为进一步弄清马里亚纳海槽区热液活动岩石学条件和探讨海槽区热液物质来源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对马里亚纳海槽的5个沉积岩芯进行了火山碎屑矿物分析,讨论了马里亚纳海槽的火山碎屑来源以及不同地质构造环境对沉积物类型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岩芯中火山灰的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南黄海中部所取得的3个柱状样岩心资料,对该区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物源环境,为地层划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Ti,Co,Ni,Fe等元素呈正相关,而与Ca,Sr等元素呈负相关;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也表明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和判别函数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物质来源可能与黄河的物质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岩石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里亚纳海槽岩石学的研究表明本区岩石属基性的玄武岩,又细分为洋底玄武岩(OFB)和钙碱玄武岩(CAB)。微量元素相对球粒陨石标准化数值特征:除了Sc、Ti,V外,其它过渡元素都有亏损,Cr、Ni出现了明显负异常,Ti相对较富集,稀土元素(REE)表现富集型的型式;同位素测试结果,εNd(0)=6.9。可以认为这些玄武岩是上幔岩的局部熔融形成的岩浆沿着扩张中心喷溢到海底,而形成的新生洋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级测试,总结出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式特征。粗粒级(>63μm)中以陆源碎屑矿物和碎屑矿物晶格中类质同象元素赋存,细粒级(<63μm)中粘土矿物及其吸附作用对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里亚纳海槽作为正在活动的典型弧后盆地,是研究俯冲作用对岩浆作用和壳幔动力学影响的理想场所。通过对采自该海槽中南部的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研究,并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马里亚纳海槽中南部的地幔富集(亏损)程度、地幔熔融程度、地幔熔融深度以及俯冲物质的加入程度。结果表明:(1)马里亚纳海槽中南部主要发育一套中低钾钙碱性系列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2)海底岩石富集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重稀土元素;(3)将马里亚纳海槽沿扩张中心分为三段,对每段地幔熔融的程度和深度进行计算并且消除地幔不均一性的影响,发现在15°N和18°N附近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余地区则呈现正相关关系,证明海槽存在两种地幔熔融模式;(4)微量元素比值显示海槽受多种俯冲组分影响,并且马里亚纳海槽南部的南段可能存在另一个富水熔体端元,可能是导致海槽扩张速率较快的原因。对俯冲物质的加入程度进行计算,发现靠近15°N与18°N俯冲组分的影响变弱,这进一步表明,马里亚纳海槽火山岩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类似N-MORB的地幔源区与类似岛弧的地幔源区混合造成的;俯冲物质是控制地幔熔融程度的主要因素,并且扩张速率与地幔富集/亏损程度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里亚纳海槽区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7个岩芯粘土矿物的研究,马里亚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主要粘土矿物是蒙皂石,其次是少量FeMg绿泥石和伊利石,蒙皂石和FeMg绿泥石主要是海底基性火山物质蚀变形成的自生矿物,伊利石主要是来自海槽北面和西北面陆上岩石的风化产物,蒙皂石由海槽北部向南部呈增加趋势,而伊利石则呈减少趋势,此外,在距今大约45-10kg形成的地层中蒙皂石呈减少趋势,伊利石则呈增加趋势,上述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主要与物  相似文献   

15.
南沙海槽区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南沙海槽区73个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有Cu、Pb、Zn、Ni、Co、Cr、Sr、Ba和Zr,表现为亲陆性,常量组分为SiO2、AI2O3、TFe、CaO、MgO、K2O、Na2O、MnO、PO25、TiO2,表现为边缘海向深海过渡的沉积环境特点。沉积物质含有粘土组分、碳酸盐型生物碎屑组分、陆源碎屑非粘土组分以及火山碎屑、岛源物质,沉积环境与水深关系密切,在200m以浅,沉积物的供给复杂,沉积环境多变,在200m以深,沉积物的供给和沉积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槽两沉积岩芯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其结果表明,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含量变化,与火山碎屑矿物以及大部分由海底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玻璃蚀而成的粘土矿物密切相关。岩芯的化学成分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物,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该区火山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冲绳海槽南部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冲绳海槽南部E017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主要的化学组成为SiO2、Al2O3、CaO和TFe2O3(全铁),K2O、Na2O,MgO和MnO次之,具有明显的东海陆架沉积特征,但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型因子分析可将该柱状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1)SiO2,Na2O,Zr,Al2O3,K2O,TFe2O3,MgO,Co和Cr;(2)CaO和Sr;(3)SiO2,Na2O和Zr;(4)Cu,Pb,Zn和Ni;(5)MnO和Ba。根据元素在垂向上的协同变化关系,前3个元素组合分别对应于陆源碎屑沉积、生源沉积和火山沉积,后两个元素组合主要与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和自生沉积作用有关。氧同位素和AMS^14C的测年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属于末次冰消期(约15kaBP)以来的沉积,全新世和末次冰梢期的界线在175cm左右。与全新世相比,末次冰消期沉积速率较高,沉积物的料度相对较粗,陆源碎屑组分SiO2、Al2O3、K2O等相对较高,生源组分CaO和Sr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在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的沉积岩芯中,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且夹有数目不等的火山灰层。火山碎屑的组合特征反映了本区主要以基性火山喷发产物为主。原生火山灰层基本上代表着相邻区域的火山喷发次数。同时,在一定的构造部位,浊流沉积对火山灰层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作用。本文对位于不同构造背景两沉积岩芯的岩屑,玻屑和晶屑进行了鉴定,并对火山灰层的垂向分布规律与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7个岩芯粘土矿物的研究,马里亚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主要粘土矿物是蒙皂石,其次是少量FeMg绿泥石和伊利石.蒙皂石和FeMg绿泥石主要是海底基性火山物质蚀变形成的自生矿物,伊利石主要是来自海槽北面和西北面陆上岩石的风化产物.蒙皂石由海槽北部向南部呈增加趋势,而伊利石则呈减少趋势.此外,在距今大约45ka~10ka形成的地层中蒙皂石呈减少趋势,伊利石则呈增加趋势.上述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主要与物质来源、火山活动、海底浊流以及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