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30(3):F0002-F0002,I0001
金秋时节,喜逢刘宝珺先生八十华诞。虽耄耋之年,先生依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风趣幽默,心态平和;虽耄耋之年,先生依然枥骥千里,身体力行,躬身项目研究,关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和《古地理学报》编委韩德馨先生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日子。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他怀着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煤田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陆松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原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在王曰伦先生指导下从事前寒武纪地质研究.1965年随同王曰伦院士调至当时的地质部华北地质研究所(即后来的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60多年来一直从事前寒武纪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过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投票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等学术职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天津市科委授予"元古宙地层及冰碛岩专家"称号,2005年1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6.
沈保丰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前寒武纪矿床专家,今年是他的70寿辰,从事地质工作50年,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他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顿涅斯工学院地质系,历任山西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助理,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铁矿研究队技术负责,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矿矿床室副主任、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前寒武纪研究进展>主编等.  相似文献   

7.
翟裕生 《地质学报》2014,88(12):2151-2152
年已中寿,仍在著书立说的专家院士,不乏其人;年已耄耋,仍在为地勘事业的发展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已不多见;年已杖朝,却仍然攀高山、下矿井并亲自成功布钻见矿的资深总工程师,实属罕见.陈毓川院士,八十华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但学思缜密地在探究地质科学的奥秘,身手矫健地活跃在地质找矿的第一线,而且,仍在积极谋划和推动我国地勘事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岩石学报》2019,35(10):ⅰ-ⅱ
<正>肖序常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蛇绿岩与中国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青藏高原和中亚造山带区域大地构造,以及有关能源、矿产的勘查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曾任国际岩石  相似文献   

9.
10.
邓军 《岩石学报》2019,(5):I0001-I0002
<正>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院士1930年2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期间学习地质专业起,已经从事地质事业七十载。  相似文献   

11.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21,37(1):I0001-I0001
似乎还是在不久前,我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同行的邀请,为庆贺沈其韩先生96华诞在《岩石学报》出一个学术专辑并做序.时间如梭,转瞬就过去了,《岩石学报》又将为沈先生百岁盛典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再出专辑,实在是令人鼓舞和喜庆之事,既为沈先生有如此康健之福,又为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地质学传承有靠,这个专辑的出版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沈其韩院士1922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小学、中学均在家乡学习,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  相似文献   

13.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吴玉龙 《安徽地质》2011,21(2):81-82
<正>春秋迭易,岁月轮回。2011初夏时节,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十分喜悦的心情,捧着满怀的祝福,恭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60年!常印佛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矿床学家,是我省惟一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深受我省广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2020,45(7):3-4
正李廷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和地质编图专家,他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质编图和地质制图的学科发展,并把我国地质制图提高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李廷栋院士从事地质事业70年暨90华诞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以此表达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祝先生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相似文献   

16.
卢良兆教授1930年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50~1952年就读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质学院(合校后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评聘为岩石学博士生导师。他曾任我院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地质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还曾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学位和职称评定学科组成员和岩石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副主任。卢良兆教授长期致力于变质岩和变质作用的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辽东和吉南等变质岩区的1:20万区调和变质地质研究,首次进行了全区太古界(鞍山群)和元古界(辽河群)的划分和对比,系统总结了它们的变质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特征,探讨了该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特征。上世纪60~70年代卢良兆教授广泛研究了胶、辽、冀东和密云等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和相系特征。率先引入并发展了多组分系统的矿物共生分析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总结和补充修正了不同变质相的矿物共生规律和转化关系,对等化学系列概念有较重要补充。他首先在冀东和密云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发现麻粒岩,应用热力学多相平衡原理对它们的矿物共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北京附近太古宙麻粒岩地区的矿物共生和变质作用PT条件》等一系列论文,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矿物共生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其临界反应等方面均有较重要的新认识。上世纪80年代前期卢良兆教授主要从事国家重点项目《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和研究》。在董申保院士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他作为主编之一和编图业务组长具体主持和完成了图件的编制和有关专著的编写。首次对全国各时代变质岩系进行详细的变质相和相系划分,对各变质地区的变质作用样式和成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还参与或首先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新认识,如将区域变质作用划分为四大类型、确定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成因类型的多样性等。《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和专著《中国的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自然科学(1989)二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1987)一等奖,卢良兆教授为四名获奖主编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长期深入进行华北陆台北缘太古宙高级区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模式研究,确定内蒙古东南部集宁群为全球较典型的孔兹岩系,对它们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变质、变形作用演化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首次提出孔兹岩系成因模式。专著《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成因及其含矿性》获国家教委(1994)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来又进一步总结了华北、华中一系列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的特征,成果反映在专著《中国北方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中。与此同时卢良兆教授近年还致力于变质作用PTt-D轨迹及其地质动力学的研究,建立起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三种动力学模型。通过华北陆台各主要地区变质作用PTt-D样式的系统研究,对全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框架提出了诸多新认识。通过长期研究工作的积累,变质地质(动力)学现已成为具有一套较完整理论基础和研究原则及方法的新边缘学科,它代表变质作用成因研究的前沿,在此过程中卢良兆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卢良兆教授富有科学热情和献身精神,他学风严谨,崇尚实干,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他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科研成果丰硕,在中外地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卓著,除培养大量本科生外,还培养了9名博士生和20余名硕士生,他们都已成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由于长期在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知名教授”等多种奖励和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列吉林省英才馆。时值卢良兆教授八十寿辰及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谨祝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7.
正杨振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是变质岩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专家。他为推动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前寒武纪构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先生1952年进入刚刚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同时作为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师从喻德渊教授,并受当时苏联专家的指导。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  相似文献   

18.
正李继亮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首届副主任。他在沉积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造诣很深,特别是在中国开创性地引入沉积大地构造学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并力行实践,成果斐然。他在浊流沉积、大陆板块构造、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尤其对我国碰撞造山带及大地构造相等领域的学术贡献巨大。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教书育人、造诣深厚。为庆贺他的八十诞辰以及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岩石学报》出版本期  相似文献   

19.
陈毓川院士自1977年在新疆从事铁矿研究迄今近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仍然坚持每年赴新疆考察研究和指导工作,在新疆成矿理论创新和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带领和指导下,开展了新疆成矿系列4个专题研究和1∶150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床成矿系列图》编制和出版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新疆固体矿产两轮成矿区划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促使新疆成矿理论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中发挥了技术指导的核心作用,主持了4个重大课题(专题)的研究,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有1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新疆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21世纪新疆“358”专项、新疆深部找矿专项、新疆地质勘查中央基金专项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技术指导作用,促进了新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把新疆建设成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钟自然 《矿床地质》2013,32(4):657-66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裴荣富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著名矿床学家和勘查地质学家.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曾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COD)主席,现为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1∶25000 000)"、"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1∶25 000 000)"和"亚洲成矿图(1∶10 000 000)"项目首席科学家.裴先生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0名硕士和21名博士,指导博士后5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我荣幸地成为裴先生的硕士与博士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人,都受益匪浅.毕业之后,我从事地质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得到裴先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在裴先生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90华诞之际,我作为他的学生,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撰写此文,以表达对恩师的由衷敬意与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