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佳三维拟合直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rv.  SG 《测绘科技通讯》1994,17(3):38-40,25
通过借助旋转矩阵的三维坐标变换,很容易将空间观测到的一序列点直线串起来,通过两次序列变换可给出中线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作为该线垂直支距的残差,然后通过逆变换产生直线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本文包括一数字例子。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超导直线加速器中物理对准直的时间和精度要求,分别设计了其准直控制网、准直安装工艺、准直监测方法和准直工作规划。设计了三级四维控制网;改进当前加速器准直中普遍存在的开环缺陷;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常温、低温下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依据物理计划规划了准直安装中关键环节的工作计划;最后在统计待准直元件的基础上预估了准直所需时间和准直安装的精度,得出准直时间和精度均能满足物理需求。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闭环准直工艺,可有效提高加速器准直测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在直线两端点不通视情况下,通过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方法——方位角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直线外设站进行直线的三维定线的方法。如果已知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则不需要在该直线上置镜。直线外定线是通过构成两个平面来完成的。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正好是给定的直线,每个平面均包含两个已知点和一个所选定的不在该直线上的置镜点。用此法所得的定线精度与用经纬仪进行平面定线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刘亚文 《测绘通报》2001,1(1):19-20
利用具有保护边缘的中值滤波消除图像的噪声,再用二阶微分算子(Laplace算子)提取图像边缘点,后经Hough变换,准确地检测出建筑物的平行直线。  相似文献   

6.
直线与交通线路交点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交通线路与直线交点坐标精度的统一模型,并推导了直线线路、圆曲线线路和缓和曲线线路与直线交点的精度公式,且精度公式不但按X和Y轴方向给出,还按线路的纵向和横向给出,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Beamlet变换的算法,克服了图像中的各种干扰及噪声,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奚毓敏 《测绘通报》2007,(2):61-61,78
介绍在直线上两已知点通视与不通视情况下,在直线外任意设站放样直线点的方法。该法采用傍导线法可以灵活、方便地放出障碍物间一系列直线点。  相似文献   

9.
加权直线调配样条插值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晓光  凌莉 《测绘学报》1993,22(2):136-141
  相似文献   

10.
11.
主要介绍全站仪、电子手簿、微机、绘图仪的有机结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线测量中实现定线测量的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应用地面点与线路中线相对关系的统一数学模型,使用CASIOfx-4800P程序型计算器编制适合野外测设线路各种复合曲线(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的任意组合)的实用程序。  相似文献   

13.
全站仪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占尧 《测绘通报》2004,(12):62-63
对全站仪在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立交匝道中线及边桩的坐标放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平 《测绘通报》2003,(10):65-67
推导立交匝道等道路交通中线和边桩在城市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公式,介绍整个线路实现连续统一计算的程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站仪直线放样功能测量定线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测量定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全站仪直线放样功能用于测量定线的基本原理,并对测线上的转点和整条测线进行了精度分析。为了提高测线精度,提出了依据实地观测条件,分别在各测线段引入转点分段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空间拓扑关系是空间数据建模、空间查询、分析、推理、制图综合、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更新等的基础。目前空间拓扑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仍然集中在拓扑关系的描述方面,在计算方面的阐述都非常薄弱,不足以指导系统开发人员编程实现。本文研究了IR2中两个简单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线/线拓扑关系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段的线/线拓扑关系计算方法,并用VC++采用底层开发模式实现了基本线/线拓扑关系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18.
GIS线目标间拓扑关系描述的4交差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连通度不变量来区分单个线目标上具有不同拓扑特性的点,进一步定义了线目标的端点集和内点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IR^1和IR^2中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基本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表达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