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GIS支持下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论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安徽省为例,选择9个评价因素,在GIS支持下,用限制因素指数和模型进行土地分等评价,从而对研究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会宁县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城镇等级,揭示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的地域差异.根据会宁县城镇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结合城镇土地分等规程,运用特尔菲法确定研究区域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收集分等定级所需资料,计算了分等定级因素的综合分值,土地等级进行初步划分,最终取得会宁县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成果,把会宁县的城镇土地分为4等,并确定会宁县城区的土地级别,可进一步摸清各镇区的基本情况,掌握各城镇之间的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设计需要充分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相关经济技术条件,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此结合农用地分等技术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折算相关成果,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中进行了尝试性评定研究.在综合分析相关经济技术水平、项目补充耕地质量现状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耕地质量等级的规划设计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本研究将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和成果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设计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是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生产实践,新增耕地质量等级成为项目竣工验收和农业分等定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用地估价及土地管理的参考尺度。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了陕北风沙滩区农地的相关因素,探讨了耕地评价的等别指数参数和重要因子系数,评定得出开发项目的国家经济等别为12等和13等、与周边地块一致性的结论。文中质量分析评定路线、方法和研判过程也为耕地质量评价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6.
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更新体系是对区域城镇地价水平进行平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在综合分析原分等体系中"分等因素-分等因子-分等指标-等别指数"之间相关性及对应权重状况的基础上,得到全省城镇土地等别影响要素最小集及对应的权重集,据此构建省域城镇土地等别快速更新模型;然后,根据全省城镇土地分等指数与基准地价数据,建立了"基准地价-等别指数"耦合模型;最后对2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江苏省省域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的快速更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该省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适势监测与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技术.从农用地分等成果入手,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其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概念,提出了利用产能潜力系数和效益潜力系数计算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方法.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临沂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等级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德仁  杨文斌 《中国沙漠》2006,26(5):698-703
沙漠化土地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分等定级,进行质与量的界定,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同时,也是建立防沙治沙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植被覆盖率为主导因素,以主要建群种的生活型、结构配置、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分别制定了我国不同气候区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指标。体现了指标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对评价我国防沙治沙成果和监测沙漠化土地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进行分类排队,阐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评定出土地质量等级,以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它是土地评价的一种类型,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整措施;为土地估价、土地税费征收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和补充耕地的质量,是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利用等为基础,根据占用耕地的利用等别确定补充耕地的目标等别,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设计标准及土壤普查资料设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各因素的状态,采用农用地分等中利用等的评价方法评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的预期等别,以补充耕地目标等别与后备资源预期等别的对比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项目后备资源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和耕地保护问题矛盾激化,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率。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继城市土地分等定级工作之后在近几年开始逐渐展开,本文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相关阐述进行综述分析,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测算各分等单元分值,划分城镇土地等别并进行校验、调整。对城镇土地等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研究--以湖南省地级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国华  郑云有  朱翔 《热带地理》2000,20(3):238-242
针对我国城市间土地分等研究落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选用八类因素共26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湖南省12个地级市可为五等。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二勋 《地理科学》1999,19(3):258-264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确定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素、因子的分值和土地定级单元分值,然后根据单元分值对土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并实地校核,最后对定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用地评价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农用地分等的本质,归纳了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福建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际,对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留科 《地理研究》1998,17(1):90-98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区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唐河县土地具体的分等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区域国土资源分等评价研究:以大连陆域国土资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贤君  胡宝清 《地理科学》1997,17(3):208-213
区域国土资源分等评价是价格评估的前期工作。文中以大连陆域国土资源分等评价为例,讨论了区域国土资源等级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文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农用地利用等别与自然等别的高低延伸顺序与耕地最低需求量相结合,确定出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基本农田数量的105%~110%为基准,将县级利用等别图与自然等别图重叠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交叉运用分等的土壤肥力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曲线图来选择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改良土地用养结构;以分等因素图作为限制因子的选择标准来划分土地限制类别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20.
林芳 《福建地理》2005,20(1):1-4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用地评价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农用地分等的本质,归纳了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福建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际,对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