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津秦客运专线滨海北站是综合交通枢纽站,是该专线的重要节点。本文基于该工程的地质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范围内的地面沉降、饱和粉(砂)土液化和水土腐蚀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依次应用2阶多项式回归分析、标准贯入试验法、取样分析法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本工程近五年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缓,饱和粉(砂)土液化灾害等级为轻微液化一中等液化,浅层水土腐蚀对工程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为中腐蚀。通过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小口径加筋砼灌注桩试桩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小口径加筋砼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柳州一处于复杂环境中的深基坑综合支护为对象,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试验,提出了“注浆微型钢管桩 注浆微型树根桩 挂网喷砼 锚杆 预应力锚索”及“钢筋混凝土排桩 旋喷桩 挂网喷砼”2种综合支护方案进行支护,并阐述了方案的设计参数选取和施工工艺要求。实践表明,支护方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信桥 《探矿工程》2005,32(8):15-17
通过长荆铁路汉江特大桥桩基工程的实例,介绍了用钢-砼套箱在抛填片石地质条件下施工钻孔灌注桩水中承台基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崇州市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砼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崇州市某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砼产生腐蚀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水对砼的结晶性侵蚀是最根本和直接的因素。在水电站勘察设计阶段,未对地质环境尤其是水文地质及地下水下水化学性质进行评价,故而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对砼的主要原材料水泥的标号及成份要求未考虑环境水对砼的侵蚀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健  丁晔  武营军 《探矿工程》2010,37(8):64-66,69
以郧县梅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地质及塑性砼防渗墙设计情况,从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成墙施工难点及对策、塑性砼防渗墙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液压抓斗造塑性砼防渗墙在土坝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型桩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治理工程中.凤凰山公园滑坡应急治理工程中,在调查滑坡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潜孔锤微型钻孔灌注桩技术,辅以挡土板和格构砼的综合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安全、快速、高效、造价低、质量高,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地质条件为基础,从含水层(带)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动、静储量变化、坑道涌水量预测、矿床充水因素、工程地质条件等5个方面对阿苏达铀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该矿床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并对矿山建设及开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2)
细河是流经阜新市的主要河流,是大凌河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本次细河阜蒙县段治理河段范围为长哈达河汇流口至阿金大桥段及东梁铁路桥至包家窝铺段。文章分析了细河阜蒙县境内综合治理工程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及评价可以看出该段地质条件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为B类,岸坡为基本稳定型,适宜修建堤防工程。  相似文献   

10.
李家岩水库是成都市第二水源地,水库坝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决定大坝址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坝区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分段对坝区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针对坝基岩土强度不均、坝基坝肩渗漏、坝基开挖边坡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泉混凝土面板坝高 1 2 3.5 0m ,位居中国已建成的混凝土面板坝第四。坝址地形破碎 ,构造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河床第四纪砂卵砾石层存在不利于坝体稳定和变形的夹层 ,大坝设计采取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结构措施 ,较好地适应了特殊的地质条件。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石梅湾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中, 应用现场地质调查、浅层高分辨地震探测和地质构造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发现了饱水砂层、淤泥层与活动断袭等三类不利的场地条件, 做出了场地区划, 提出了进行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这种综合研究方法在较大区域的工程地质调查中比传统方法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拟建堤防截渗墙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分析和阐述了堤防区拟建截渗墙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堤基土渗透变形破坏、堤基土液化、不均匀沉陷、大堤隐患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并提出了有意义的处理措施 ,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各类岩体内 ,存在着许多影响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性质的岩体缺陷 ,对这些缺陷必须进行工程处理方能达到某种要求。目前几乎普遍存在着对处理方向和处理工艺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岩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因而获效不甚理想 ,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研究区的区域地震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和受力边界条件, 采集样品进行测试获取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条件下 (天然、饱水、饱水 +震动力 )的边坡三维模拟定量分析,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提出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特殊地质灾害对井筒的破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由于采矿活动所引起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表土变形 ,以及因表土变形而产生的竖向摩擦力和倾复力对井筒的破坏作用。提出在矿井设计与施工中应特别重视工程地质问题及井筒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pulse EKKOIV脉冲时域探地雷达工程地质现场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地雷达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本文介绍引进的加拿大探头与软件公司出品的pulse EKKOIV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的工程现场试验结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对八个工程点包括五种不同类型岩土中的十四个地质问题,做了试验探测,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部分钻探与开挖验证资料。结果表明,该仪器系统的地质识别能力较强,能不同程度地解决所提出的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具有足够的工程地质探测深度和较高的分辨率,仪器轻便,自动化程度高,现场工作效率高,且具有城市环境干扰影响小、非破坏性、工作场地任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由于采矿活动所引起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表土变形 ,以及因表土变形而产生的竖向摩擦力和倾复力对井筒的破坏作用。提出在矿井设计与施工中应特别重视工程地质问题及井筒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An engineering-geological map of the Western Thessaly basin has been compiled, providing a valuable guide to both urban plann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wider area. This map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and improved planning of technical work. Additionally, the engineering-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Western Thessaly basin are examined. The formations are grouped into thirteen (13) engineering-geological entities, with regard to their geotechnical behaviour. This entire study was based on both in situ investigations and geotechnica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1,039 boreholes. Furthermore, a landslide inventory map of the Western Thessaly basin has been compiled. In addition, the surface subsidence ruptures, due to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have been examin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0.
The engineering-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ny othe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described by a number of variables. A clustering of those variables or clustering of their quantities makes it possible to divide the environment into taxonomic typ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determine factors which are functions of those variables and which characterize the environment or its parts. In this paper we have applied R-and Q-mode factor analysis to engineering-geological research, concentrating our attention on establishing criteria for subdividing an environment into various aspects by its engineering-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