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多而重的省份之一,而农业自然灾害是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治理工作未能跟上所致.据此提出了成立机构,依法治理,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实行特殊政策等综合防治对策,使农业自然灾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农业自然灾害的地域组合规律,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每次自然灾害都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农业的发展。本文拟从影响福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人手,分析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福建农业综合防灾减灾的对策与措施。一、福建自然灾害与农业福建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灾频率很高的省份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大小不等的灾情发生。综合福建志书记载和有关资料统计:仅洪涝灾害而言,自明成化六年(1470年)至1996年的527年中,福建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281次,洪涝灾害的年发生频率为53.3%,即全省平均不到二年就要…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3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农 业自然灾害区、10个农业自然灾害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农业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自 然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因灾减产粮食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灾减产粮食量是衡量农业自然灾害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索了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测算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测算了云南金沙江流域45个县(市、区)1979-2000年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并分析了该流域因灾减产粮食量的特点和时空分异性。可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建目标是:开发网页式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空间分析的农业资源数据库,实现对农业资源、大宗农作物长势与产量、农业自然灾害等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的基础数据支持,为政府部门的农业决策、农业区划提供及时更新的信息源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自然灾害对区域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种统计与调查资料模拟了汶川特大地震对全国农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模拟表明,汶川地震对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和猪肉主要农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甚微,没有影响全国农业生产的基准面。不过,汶川地震毋容置疑地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寅康  金晓斌  王千  杜心栋 《地理科学》2012,(12):1465-1472
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关中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选择各类型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较高,高、中、低级别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8.2%、46.6%和25.2%,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凤县、太白县、麟游县以及陇县的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台塬边缘区和低山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地区,从具体灾害类型上看,高风险区域主要面临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威胁,中风险区域主要灾害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低风险区域则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0.
1978-2003年江西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高度正相关(0.885),这表明江西食物生产总量受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资源因子锐减是导致2000-2003年江西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洪涝灾害面积、低温灾害面积、洪涝绝收面积和低温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干旱绝收面积、风雹灾害面积和风雹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次强驱动因子。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等食物生产要素的波动与同期食物生产波动具有显著关联性,其显著关联序为:灌溉面积波动〉总种植面积波动〉农业劳动力波动〉农业资金投入波动〉化肥用量波动。1978-2003年江西食物波动指数与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的走势基本一致,表现为食物波动平稳或食物呈较大正波动时TFRP较高,生产要素配置合理;而食物呈较大负波动时TFRP往往偏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减灾战略的几点重要依据,提出了如何建立防灾、抗灾和救灾体系。作者认为,搞好减灾,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开展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制定区域性防灾预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大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平衡;建立储备制度,增强经济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综合评判与区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丽  代宏霞 《山地学报》2004,22(4):477-482
首先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评判分为灾害危险性与灾害易损性评判,以省、市、自治区划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区,选择地质、地震、洪水、台风等四种自然灾害进行了自然灾害综合危险性评判;再将自然灾害易损性评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以风险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评判指标进行了自然灾害经济易损性评判,以风险区人口密度作为指标进行了社会易损性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层次——自然灾害易损性评判;然后以自然灾害综合危险度和易损度指标值作为评判因子进行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综合评判;最后根据评判结果得到了各风险区的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由此绘制了中国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3.
人口增长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间接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阐述水灾和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减产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在影响农业生产各种自然灾害中,旱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较广.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危害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福建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生态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1,16(2):9-12
本文分析了福建山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和地力水平较低等脆弱性特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山地生态系统脆弱的成因进行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与耕作制度、实施山水田综合治理等生态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业呼唤生物技术多少年来,从悲观无奈的靠天吃饭到盲目乐观的人定胜天,面对天灾的挑衅,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一把战胜对方的利剑。每年因病虫害和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总收入的3成以上,数千亿元人民币因此而丧失。传统的品种培育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曾为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组合规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中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按直接致灾因子划分为20个基本自然灾害类型,其中旱灾、洪灾、涝灾、地震灾、滑坡和泥石流灾为主要基本自然灾害类型。宏观地貌格局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分异对大多数自然灾害类型的区域分异有决定性影响。自然灾害的区域组合规律反映在自然灾害地域差异上。本文根据地学区划的一般原则,以及孕灾大环境与自然灾害类型宏观区域组合,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委风平原山地重度灾害大区、西北干旱高中山盆地中度灾害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灾害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协调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作者根据多年来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自然灾害的分类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在采用边缘科学相互交叉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工作的经验,提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减免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旱涝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和涝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因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使农业遭受损失,如能摸清旱涝的气候规律并进行合理的旱涝气候分区,对领导部门因地制宜的配置农业,制定旱涝治理措施,建设高产稳产农田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透视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影响地域广,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自然灾害形成更加复杂,灾害应对以及防范形势更显严峻。开展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的研究,一直是综合减灾和国际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综合减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即分析了从基于地质构造的自然灾害区划到基于孕灾环境的自然灾害区划,再到针对应用目标的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城市自然灾害区划、自然灾害救助区划等的理解与认识,展示中国过去几十年灾害时空格局与区域分异研究的发展历程。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下,中国自然灾害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为主、南北分异为辅,且在高、低灾情区域镶嵌着低、高灾情片的空间格局。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倡导在促进灾害风险科学发展和保障区域可持续性需求下,应进一步加深对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的研究,同时尽快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