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hi.  H 尹毅 《海岸工程》1996,15(1):72-80
且引言在德国,为了建设海港和防护堤岸以及防止航道淤塞,每年就要花费几亿马克用于泥沙研究。没有覆盖的海岸、沙丘、沙滩不断侵蚀,大量泥沙流失使陆地退缩,潮滩物质的纵向输移使港口航道的淤积更加严重。1959年,在北海潮间带和与其相连的江湾以及Balfic区曾用放射性示踪砂、荧光砂和磁性示踪砂进行过泥沙输移规律的勘测,这些工作是一些研究机构各自独立进行的,没有一个中。动机构协调这些工作,因此,大量研究报告中有些研究内容是重复的。系统地进行海洋中固体物质输移规律研究的工作始于1966年,由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委员会及德…  相似文献   

2.
蓬菜西庄海滩示踪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蓬菜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3.
闽江口底沙运动的放射性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福建省首次进行的应用放射性示踪法观测闽江口底沙运动的研究结果。详细叙述了放射性示踪沙的实验方法,结合水文和地质资料具体分析了实验结果,为外沙抛泥区的选择和内沙航道增深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示踪砂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确定的工程泥沙研究方法,英国上世纪就进行了30次有关河流或沿岸泥沙运动的观测研究,如Harwell原子能研究所和Walingtord水利研究所等。这些研究很多是为商业机构进行的,故其研究成果很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现将其有关应用技术作摘录介绍。1放射性示踪砂可用于海岸研究的放射性同位素很多,其中,示踪同位素的选择主要依据勘测时间的长短及标记示踪砂的适应性。英国一些研究单位曾将‘’sc(半衰期以u)、““Ag(半衰期253d)、’‘Cr(半衰期27.sd)、‘”An(半衰期2.7d)和““La(半衰期40.Zh)等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蓬莱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沙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8.
热带风暴过程中珊瑚礁坪示踪砂运移的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5年10月在小东海珊瑚礁海岸的礁坪上进行了示踪砂运动的现场实验。本次实验对浪,流以及示踪砂采样作了同步观测。根据所获的实验数据,分析在9516号热带风暴天气过程礁坪上示踪砂运移的基本规律。在一级近似下,测定并计算了泥沙在波生流作用下的漂移速度与流速比因子0.002,混合深度小于2cm。这一结果与其它已往结果相比明显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邹汉阳  程汉良 《台湾海峡》1990,9(2):100-107
本文报道了我们在应用放射性示踪沙观测闽江口底沙运动的实验过程中,同时进行的现场辐射剂量监测和实验区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监测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辐射安全分析和环境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尹毅  陈爱萍 《海岸工程》1995,14(1):8-13
本文首先对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就该项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泥沙研究领域推广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示踪技术作为研究水动力和泥沙冲淤规律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示踪技术比传统的水文观测方法方便、准确。传统研究方法往往只能进行定点或走航采样监测,而示踪技术则能准确判定某一区域泥沙或水流的具体运动过程和最终运动结果,甚至给出定量的结论,从而为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有效的依据。Pujol使用3H监测西班牙Ebro河的横向扩散速率[1],Albert在Ebo河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对长江口北槽下航道南侧抛泥区泥沙运移趋势进行了现场示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航道南侧抛泥区抛泥,泥沙的运移扩散方向在导堤内基本与航道平行,近似长带形分布.出导堤后运移扩散的主导方向偏向东南.在导堤内进入或越过航道的泥沙量很少,出导堤后进入或越过航道的泥沙量更少.回槽率估算结果表明,在抛泥后第3 d,泥沙回槽率<4.6%;抛泥后第4 d,泥沙回槽率<5.6%;抛泥后第5 d,泥沙回槽率<5.3%.由此得出泥沙回槽率不高,航道南部的抛泥区是较为理想的抛泥区.  相似文献   

13.
1991年6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下,在长江口北槽航道上抛泥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射性示踪沙试验。示踪核素为钪-46,总活度为17.95×10~(10)Bq(4.85Ci),示踪沙投放总量为495g。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观测底沙运移的方向、路线、速度和输沙率,以期为北槽航道上抛泥区今后能否继续作为抛泥区使用提供直观可靠论据。本次试验观测资料表明,在北槽航道上抛泥区,在中小讯期间,无论是涨潮时投放的示踪沙还是落潮时投放的示踪沙都受落潮流控制,并向北槽航道中段输移。据测量资料分析,在上口抛泥区投放的示踪沙最终沿着110°的运动方向以758m/d的运动速度,在269~#航标附近进入挖槽,单宽输沙率为47.8m~3/md。  相似文献   

14.
依据砂岩阴极发光、碎屑锆石形态及锆石U-Pb测年等资料,对舞阳凹陷核桃园组的物源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舞3和舞8井核二段的物源来自于舞阳凹陷的南缘隆起区,与前人认识完全不同。根据这一认识,对舞阳凹陷核桃园组沉积体系与砂体分布进行了重新编图,并提出了新的砂体展布模式。核桃园组沉积时期舞阳凹陷内部砂体展布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凹陷南部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凹陷内部推进距离远,分布面积大,而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砂体沿边界断裂呈小朵状分布,砂体面积小。  相似文献   

15.
应用γ-射线能谱仪对台湾北部的海滩砂环境样品进行了监测。^134Cs的浓度较低,在来自天然和其它人工放射性的强烈的干扰下其值为0.2Bq/kg。^134Cs少量的累积来源于附近核电厂的排放物。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示踪沙在研究泥沙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研究泥沙运动有各种不同方法:有地质学方法,水文学方法,也有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用放射性示踪沙的方法。最早用示踪沙方法研究泥沙运动,是1954年在英国的泰晤士河进行的。后来在法国、日本、荷兰、葡萄牙以及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我国,上海航道局设计研究所与南科所合作,也在长江口地区用放射性示踪沙进行过现场试  相似文献   

17.
磷(P)是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必需的元素,长期以来,氮被认为是绝大多数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然而最近有关资料指出,在较长的地质时间尺度上(>1000a),对全球海洋生物生产力起控制作用的可能是磷而不是氮。近年来,在一些海区(如中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长江等5条河流和东海陆架区总计146个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和粒度分析结果,借助统计学方法,讨论了河流和东海近岸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格局的形成因素及其对沉积动力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河流沉积物在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等参数上有差异;在长江口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在小于2和2~31μm粒级中较富集,全岩稀土元素含量受物质组成占优的粒级控制;在东海陆架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由岸向海有减小的趋势,在河口附近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异自28°N向南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46)Sc放射性示踪沙技术,根据1989年4月的现场测试结果探讨了淇澳岛东南抛泥区泥沙的运移扩散规律及其对珠海经济特区九洲港航道的淤积影响。实验证明,该抛泥区所抛疏浚泥沙的运移扩散主方向恰是九洲港航道所在的方向。对伶仃水道的疏浚而言,该抛泥地的选择是合理的,但对九洲港航道来说,则存在一定的淤积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淤和减淤措施,以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陈进兴  张平青 《海洋学报》1989,11(3):333-340
本文通过测定厦门海域特别是九龙江口海区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以下简称总β)的水平分布,了解到九龙江入海泥沙的绝大部分是沿着九龙江水的主流方向流经厦门外港输入外海,仅有一小部分泥沙输入厦门西港.但是进入西港的九龙江泥沙仅能停留在西港的西断面,不能进入西港的东断面,而且进入西断面的九龙江泥沙仅能到达16号站,不能再往北推移.同样地也有一部分西港泥沙随着落潮输出九龙江口,最后进入外海.因此我们认为造成西港淤积的主要原因是西港周围环境泥沙的冲刷造成的.至于九龙江下来的泥沙也仅对西港的嵩鼓海峡产生一些影响,对厦鼓海峡(即西港的东航道)看不出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