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 A P)关系密切, E A 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 500 h Pa 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 E A 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 E A P指数 3~6 年、准两年及年代际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 E A P高指数年(对应涝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纬向型,随季节南北移动较缓慢,副高位置偏南偏西,并且强度偏强;而 E A P低指数年(对应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呈经向型,随季节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较迅速,副高偏东偏北,并且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2.
热带环流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利用海—陆气压差和南亚季风环流定义的夏季风指数对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际变化的表征能力,根据影响东亚季风的主要热带环流定义了一个环流指数,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1982年~1994年夏季平均可降水量距平、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距平,通过高、低指数合成和高度场与同期的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SVD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环流指数的高、低差异和年际变化对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大气环流型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冬季OLR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根据NOAA卫星观测的1979~1994年OLR资料,对青藏高原全区冬季(1~3月)OLR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EOF分析,并研究了它与冬、夏500hPa高度场及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原冬季OLR的分布型与冬季冷空气的路径、强度和范围有密切关系。高原冬季OLR的异常屯其后我国夏季降水及500hPa高度场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冬季高原北部偏冷(暖)时,夏季我国黄河南部一华南、黑龙江降水偏多(少)、华  相似文献   

4.
大气平衡态研究中高截断低谱模式的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1951-199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资料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强度异常与夏季500hPa环流及我国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关系。指出,弱冬季风时,夏季500hPa从南海、菲律宾经黄海、日本到鄂霍茨克海呈正-负-正的距平分布,弱EAP遥相关型。  相似文献   

5.
李云康  余义然 《四川气象》1995,15(1):28-30,22
利用1973年达县降水,气温及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天平均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与川东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降水与青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反位相关系,夏季(4-8月)气温与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IAP2-L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JJA)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异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hPa高度场异常分布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7.
东亚对流层下半部温压场分布特征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关系,国内已有不少研究总结。而近年来从对流层上部100毫巴上的极涡变化,南亚高压的建立、振荡等来探讨我国的夏季旱涝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北半球对流层上半部月平均温度场变化的特征,来探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旱涝。 这里所采用的资料为北半球100毫巴月平均高度图,共21年(1956~1976年);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图及6月、7月份的降水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IAP 2-L 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hPa高度  相似文献   

9.
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32  
赵声蓉  宋正山 《高原气象》1999,18(4):535-540
利用1980 ̄1994年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和我国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探讨了华北汛期降水与500,200hPa欧亚吭纬大气环流这关系,得到与华北汛期旱涝有关的两类异常环流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3年达县降水、气温及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天平均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与川东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降水与青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反位相关系.夏季(4—8月)气温与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及其异常年海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2000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并存现象进行研究,并定义了一个季时间尺度的旱涝并存指数(IDFC),再结合NCEP/NCAR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Reynolds海温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并存异常年的海气背景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异常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旱涝并存异常年,西太平洋副高空间活动范围较大,同期东亚夏季风偏弱;在其前期6个月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海温显著偏高,另外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呈现上升趋势,对应着El Nin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所有这些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现象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探讨了我国夏季降水场与同期及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能够同时给出降水场的距平分布及其对应的同期和前期环流场距平分布型。分析了前三个特征向量场的空间结构,得到了三种不同降水异常分布型及其与之相应的同期和前期500hPa环流异常型。结果发现,前期(冬季)500hPa高度距平场在中高纬度地区有着同夏季几乎完全相反的分布特征,在这一特征下,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场有较一致的距平分布,此外,当前期冬季500hPa出现wp型环流异常时,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会出现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春季4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存在的5个遥相关型出发,计算了1951-1990年各遥相关型的逐年强度指数,研究了强度指数与我省交年秋季降水的关系,并地其物理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4月500hPa的西太平洋型(WP)、太平洋北美型(PNA)的强弱,与我省次年秋季大范围旱涝关系密切,而且物理机制较为清楚。  相似文献   

14.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2000,20(4):51-53
在分析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特点基础上,利用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场和ECMWF数值预报场资料,经过不同尺度的相似过滤和集成,得到未来若干候的降水分布,推断出旱涝转换开始期,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夏季中高纬500 hPa高度和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对1949~1988年40个夏季的中高纬500hPa高度场以及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作分析,然后通过交叉相关讨论夏季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中高纬500hPa高度场最明显的异常型为副热带型(ST),极地北美型(PA),4波型(FW),以及3波型(TW)。夏季北太平洋SST的主要异常型为赤道东太平洋型(EEP),阿拉斯加湾型(BAL),热带中太平洋(CTP),以及北部北太平洋型(NNP)。而夏季北大西洋SST的主要异常型为赤道大西洋型(EAL),加勒比海型(CAR),东部北大西洋型(ENA)和中部北大西洋型(CNA)。夏季中高纬海气之间的最强相关出现在海气异常对应的空间位置上。这种区域性或邻域性的海气相关呈正相关的特征。但海气之间的相关耦合不及冬季紧密,赤道SSTA与中高纬500hPa高度异常的相关不显著。太平洋SSTA所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相关中心多为局地性,而大西洋SSTA所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相关中心呈现更有组织性的,甚至是波状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北半球夏季遥相关的年际振荡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43年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刻划了北半球夏季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和积雪强迫型遥相关的强度.分析结果揭示了它们准4年周期振荡间的位相关系,并推测了在该时间尺度上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8.
秦宁生  吴永森 《高原气象》1994,13(4):473-478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东部13个站4-6月降水量进行了EOF分解,给出了这一地区季降水的空分布特征,其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存在明显的遥相关,最后用第一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作为表征青海东部春季的旱涝指数,分析了它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和50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发现:前一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冬季太平洋地区500hPa高度对我省东部春季降水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温分布型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 分解、奇异值分解 (SVD) 及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与东亚大气环流及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涝、旱年太平洋海温差值场从前一年秋季至当年夏季一直维持由西北向东南“+ - + -”分布特征, 这种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AP) 密切相关.旱涝年前期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使得低纬度对流活动有明显差异, 而对流活动的异常分布又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 从而影响长江中下游降水.数值试验进一步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不仅与热带, 同时也与中高纬太平洋的海温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对我国东北夏季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北半球14个冬季的500hPa候距平高度场和14个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候距平资料,分析了冬季环流异常对次年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的影响,发现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的显著区与冬季大气活动中心或超长波槽脊相联系;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关系密切。在El Nino和反El Nino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