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鲁山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学报》2000,74(4):339-343
本文报道在华北地台南缘豫西鲁山下汤九女洞剖面洛峪群洛峪口组下部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中发现可靠的宏观碳质印膜化石,包括Chuaria,Shouhsienia,Tawuia,Ovidiscina等属。通过同国内外已发现的前寒武纪宏观藻类资料广泛对比,并结合其他化石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华北地台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及新元古代地层格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华北板块南缘新元古界罗圈组为一套特殊的杂砾岩层,其是否为冰川成因对于新元古代冰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鲁山地区罗圈组岩性、岩相特征及冰蚀遗迹进行探索,恢复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罗圈组底部存在冰溜面,主体为块状杂砾岩,砾石砾径差异较大,呈棱角及次棱角状,地层中含有砂岩透镜体及出现坠石构造;镜下观察砂岩分选磨圆差、颗粒支撑。上述特征说明豫西鲁山地区罗圈组为冰川成因,推断其为陆相冰碛岩及冰水环境形成的产物。本文建立了罗圈组冰川相、冰水相的沉积模式,对于确定该地区古环境、古地理及新元古代冰川发育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洛峪群本身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早期海侵使得洛峪群底部滨岸沉积逐渐被陆棚沉积所超覆,并造成典型的海绿石砂岩凝缩层。随后的海退导致明显的海岸进积,在垂向上形成外陆棚-内陆棚-滨岸/障壁岛-泻湖沉积序列。洛峪群中的硅质碎屑岩沉积主要受风暴控制,形成各种特征的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砂岩以及浅海浊积岩。洛峪群是华北地块南缘中、晚元古代裂谷期的产物,并可能处于裂谷热沉降阶段的后期。  相似文献   

4.
郑伟  孙凤余 《华北地质》2011,34(3):170-178
豫西鲁山地区汝阳群发育了大量形态特征多样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简称MISS,是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与其他物理作用营力(如剥蚀作用、沉积作用、搬运作用和变形作用)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可被视为一种广义的遗迹化石,其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多边形网格状脱水裂痕和纺锤形脱水裂痕。笔者通过对地层中发育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宏观特征的描述和统计分析,探讨了MISS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微生物成因构造的总体特征演化规律与汝阳群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演化规律一致,其形态特征与微生物席厚、暴露时间频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豫西鲁山地区汝阳群发育了形态特征多样的大量微生物成因构造,主要为多边形网格状脱水裂痕和纺锤形脱水裂痕。通过对微生物成因构造宏观特征的描述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微生物成因构造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微生物成因构造的总体特征演化规律与汝阳群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演化一致,其形态特征与微生物席厚、暴露时间频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611±8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600Ma。由于洛峪口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原划归“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的最顶部,洛峪群又覆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之上,因此,这一新的年代学进展实际上同时也将洛峪群和汝阳群都下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并将洛峪群顶界限定为该地区长城系与蓟县系分界。结合区域资料,特别是熊耳群(下伏于汝阳群)火山岩近年来的年代学标定(多集中于1750~1780Ma),可初步将该地区汝阳群一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50~1600Ma之间,对应于国际固结纪(Statherian。1800~1600Ma)即中国长城纪中晚期。华北南缘洛峪口组形成年龄的直接约束及相关地层划分的重新厘定,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北缘的准确对比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早期生命演化等重大地学命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611±8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600Ma。由于洛峪口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原划归“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的最顶部,洛峪群又覆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之上,因此,这一新的年代学进展实际上同时也将洛峪群和汝阳群都下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并将洛峪群顶界限定为该地区长城系与蓟县系分界。结合区域资料,特别是熊耳群(下伏于汝阳群)火山岩近年来的年代学标定(多集中于1750~1780Ma),可初步将该地区汝阳群一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50~1600Ma之间,对应于国际固结纪(Statherian。1800~1600Ma)即中国长城纪中晚期。华北南缘洛峪口组形成年龄的直接约束及相关地层划分的重新厘定,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北缘的准确对比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早期生命演化等重大地学命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洛峪群—汝阳群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它们主要由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及白云岩组成。通过对豫西汝州洛峪口村、阳坡村附近的洛峪口组野外调查,发现洛峪口组含有多层凝灰岩夹层。采用LA-MC-ICPMS测年方法,对不同地点的洛峪口组凝灰岩夹层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638±9)Ma、(1634±10)Ma的年龄,表明洛峪口组形成于中元古代长城纪,并非原来认为的中—新元古代蓟县纪和青白口纪。由于洛峪口组位于洛峪群的顶部,很显然洛峪群及下伏汝阳群的时代均应归属长城纪。该组年龄的精确标定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豫西洛峪群—汝阳群划分方案。这对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对探讨大地构造演化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及早期生命演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汝州阳坡的洛峪口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景勋  刘良才 《河南地质》1997,15(2):116-123
汝州阳坡一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界洛峪群。洛峪且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合接触关系,时属归属古代青白口纪。洛峪口组四个段,在岩性事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反映出潮下、潮间、潮上的沉积环境交替出现,海平面振荡频繁,发育三个Ⅱ类层序,除Ⅱ3顶部为I型层序界面外,其他层序的顶底界面均为Ⅱ型序界面,三个怯取均具有  相似文献   

10.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相似文献   

11.
阎永奎 《江苏地质》2002,26(1):1-6,T001
对采自江苏北部铜山县新元古界贾园组上部的灰色中厚层砂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和赵圩组下部的青灰色厚层灰岩中的微古植物群样品,进行了以浸解法为主,辅以磨片法的研究,共发现14属、19种,其中有1新属、2个新种。研究结果表明,贾园组和赵圩组的微古植物群虽属、种较少,但化石体的纹饰较复杂、结果明显。就其微古植物组合特征看,它与我国北方新元古界的化石组合有较大差别,而更近似于我国南方前震旦系的南华系(扬子系)上部的微古植物组合,地质时限为距今740Ma-700Ma之间。  相似文献   

12.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孙淑芬 《地质论评》1992,38(5):474-480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计10属33种,其中有3新种:Archaeodiscina baiyunensis sp.nov.,Lophosphaeridium favosumsp.nov.,Lophosphaeridium symbioense sp.nov.其组合特征以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的分子为主,球藻群(Sphaeromorphida)分子次之。在刺球藻群中以Baltisphaeridium属和Micrhystridium属的分子占绝对优势。微古植物个体一般为10—30μm。上述微古植物在我国云南昆明下寒武统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充分显示出早寒武世特点。内蒙古白云鄂博群的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属元古宙,本文的资料为重新判定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认识: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典型的海相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由砾岩-砂岩-泥岩过渡,沉积环境向上构成由浅海重力流-滨岸潮坪-潟湖和冲溢扇的垂向演化过程,普遍受风暴事件的影响;辛集组砂岩概率累积曲线主要表现为"高斜一段、二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式",C-M图投点显示出兼具牵引流与重力流的水动力机制,均符合风暴沉积特征;辛集组沉积环境与早寒武世华北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坳-隆相间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处于风暴活动频繁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变化、气温由温和到相对较高的古纬度和古气候等因素密不可分。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了解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豫西地区兵马沟组作为其早期陆源碎屑充填沉积,对于探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岩性及粒度特征划分沉积相,探讨渑池地区兵马沟组沉积环境演化,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环境演化提供约束。豫西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剖面自下而上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砾砂岩,垂向上沉积物粒度特征具粗-细-粗的变化,概率累计曲线揭示其水动力条件先减小后变大,兵马沟组下段为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亚相,上段为滨海相的临滨-前滨亚相,其代表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活跃期-稳定盖层沉积期之间初期海进-海退旋回;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古地形特征,兵马沟组是该时期熊耳群或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底遭受快速剥蚀的产物;对比不同地区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其在区域上的沉积差异可能是沉积时间及古地形差异性造成的。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在该时期仍受华北克拉通熊耳裂谷活动的影响,兵马沟组记录了裂谷盆地充填早期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高频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振宇  李永铁 《沉积学报》1997,15(A12):41-45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可划分为6个3级层序,这些层序又由若干频层序构成,其中第6层序包含了9个副层序组,36个以上副层序。副层序一般反映了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顶底面均是一个突然变深的沉积间断面,并伴有明显的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MISS) 是底栖微生物群及其生命活动与沉积物相互 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是微生物群生命活动的重要产物,多出现在陆源碎屑岩中,也是微生物群落在碎屑沉积中最重要的 地质记录。该类构造在前寒武纪的广布性和显生宙的局限分布性,对于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鲁 山地区野外露头发育的MISS的详细观察和描述,依据其成因和形态观察,将其分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Mat growth feature)、 微生物席破坏构造(Mat destruction feature) 和微生物席腐烂构造(Mat decay feature) 三种类型,包括瘤状突起、不规则侧 向生长脊、多边形网状生长脊、多边形脱水裂痕、纺锤状脱水裂痕、不规则网状脱水裂痕、次圆状网状脱水裂痕、砂火山 构造等8个主要形态构造。根据宏观形态、镜下特征等,分析讨论了MISS的形态构造、成分、成因、沉积环境等。对含有 MISS石英砂岩的镜下石英颗粒及其矿物组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宏观上形态各异的MISS的镜下特征差别不大,并且在MISS 形成过程中生物物理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共同起着作用,同时也发现微生物群落可能多生长在中等水动力、沉积物为细粒 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沈树忠  曾勇 《现代地质》1994,8(4):413-419
本文从植物群总体特点入手,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和化石埋藏特征对义马组下含煤段植物的古生态进行了研究.根据植物群的生活习性和生境不同,将本区下含煤段植物群划分出二个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和低地植物群落,并通过对植物群的组成成分、叶相进行分析和复合分异度、均衡度计算,认为本区植物群当时是一种生活于暧温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群.  相似文献   

19.
20.
五台群“板峪口组”形成环境与变形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群“板峪口组”形成环境与变形特征的新认识田永清,彭齐鸣(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板峪口组”是夹于五台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与龙泉关眼球状片麻岩及阜平灰色片麻岩之间的一套沉积变质岩石地层单元,主要分布在山西五台县石咀至繁峙县神堂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