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宁地块不是一个之前一贯认为的"均匀地块"或"均一地块",而是以乌孙山-塔勒得近东西向区域性大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次级构造带("弧-盆"体系)叠加拼贴增生而成,火山岩浆作用为这一新的构造单元划分与建立提供了佐证。南构造带由喀拉峻岛弧带和其北的阿腾套弧后盆地构成,主要发育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峰值为355~350Ma,17个年龄平均值为351Ma;北构造带由北而南可再细分出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主要发育于早石炭世中-晚期,同位素年龄峰值集中于345~329Ma,18个火山岩年龄平均值为340Ma。这两个"弧-盆"体系以大哈拉军山组钙碱性火山岩为主体,共生早石炭世海相阿克沙克组弧前及弧后沉积岩组合。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主体以岛弧火山岩为主,见有富Nb玄武岩、高镁安山岩等,共生埃达克岩和高分异I型花岗岩等小岩体;在弧后还见有碱性火山岩、碱性球泡流纹岩,共生双峰式火山岩。不仅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在各构造相中显著有别,而且共生的阿克沙克组在各构造相中差异极为显著。两大次级构造带具有独立的基底建造史,差异显著的盆地沉积史,独特的火山岩浆史和构造演化史。早晚石炭世之间的鄯善运动使南、北两个次级构造带叠加拼贴,构成统一的伊宁地块,晚石炭世进入统一的陆内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发育以伊什基里克组碱性双峰式火山岩为代表的裂谷火山岩浆建造。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阿木山组在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广泛分布,对于认识阿拉善地区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阿木山组火山岩的时代尚没有高精度定年结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阿木山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确定其形成时代。2研究方法(Methods)本次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基本查明了阿木山组火山岩在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火山岩出露较好的露头,采集新鲜的火山岩样品。挑选火  相似文献   

3.
新疆博格达山东段石炭系火山岩发育。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分布和岩石组成特征的调研,结合以往对该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对博格达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和造山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博格达构造带具有坳拉谷的基本特征,即具有一端连接大洋(哈尔里克)、一端伸向和尖灭于陆块(准噶尔地块)内,拉张阶段堆积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建造,造山阶段没有俯冲而直接抬升,造山末期有巨量辉绿岩泄出,表明地幔柱在博格达坳拉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该区古生代期间是一个由多块体拼贴的造山带,这些块体包括佳木斯地块、兴凯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额尔古纳地块等,它们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演化.中生代该区叠加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是何时转化的?这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一直存在的争论问题.吉黑东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5.
钙碱岩系列的长英质火山岩,构造西澳大利亚伊尔冈地块许多绿岩岩层的大部分。本文中介绍了伊尔冈地块东部金矿省一些钙碱性火山岩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将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例如火山活动的性质、成分变化、结晶历史、岩浆的最终成因以及与太古宙地壳发展有关的问题。东部金矿田钙碱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是它们在各分散火山中心有局限性。喷发形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天山西段两条调查路线上的古生代火山岩的分布和岩相,划分了火山岩的碱度和系列,大多数酸度较低的火山岩碱度较高。根据各种判别图解和方法,运用火山岩岩石化学资料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判别分析,结合地质特征对晚古生代火山岩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推测。最后,主要结合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对火山岩的形成在构造上做了概貌性的推断,认为那拉提山和哈尔克山北坡、博罗科努山北坡的石炭纪火山岩为活动陆缘和岛弧的喷发产物,并且后者(即巴音沟一带)还有洋脊火山岩,因而认为巴音沟蛇绿岩是成熟洋盆的洋壳残余;而伊犁地块内部的火山岩是陆内张性环境的喷发产物。  相似文献   

7.
德钦羊拉地区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拉地区的火山岩分为块状和层状两类,它们分别形成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块状火山岩呈单一拉斑玄武岩组合,层状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和角闪安山岩为主,形成玄武岩-安山岩岩石组合,块状火山岩具有准洋脊型火岩特征,层状火山岩与大陆裂谷火山岩特征一致,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在扬子地块西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裂谷洋盆,块状火山岩发育于裂谷洋盆中央(堆洋脊)层状火山岩则发育于裂谷洋盆的陆缘斜坡(次大陆)羊拉铜  相似文献   

8.
刘欢  赵希林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地质学报》2021,95(12):3629-3641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质火山岩类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构造属性的理解.因此,本文利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年代学测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套变质火山岩做了重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南平-宁化构造带中的变质火山岩类主要形成于756~720 Ma,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表明南平-宁化构造带可能代表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的一条南华纪的近东西向的岛弧火山活动带,结合带中构造变形反映的南北向对冲的汇聚极性,我们认为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在南华纪可能还存在洋-陆碰撞乃至陆-陆拼合过程,这也反映了多微地块、多期拼合过程可能更符合华夏板块大地构造演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西段中国─巴基斯坦公路沿线构造地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线横穿昆仑山西段和喀喇昆仑山北坡,全长420km。穿越了塔里木地块西南缘、库地地块和羌塘地块,并可见到它们之间的构造带。可见到塔里木地块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锆石U—Pb年龄为2100Ma);这三个地块内各个不同时代的地质构造变形;海相中、新生代地层;碱性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12~11Ma);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基性火山岩和枕状玄武岩及构造蚀变岩,如糜棱岩、石榴石片岩以及二叠纪形成于冈瓦纳古陆的含砾板岩、硅质板岩等。该路线还能见到密集岩脉群及火山岩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康西瓦构造带和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壮观地貌,在喀拉库勒猢一带可见到慕士塔格和公格尔山的冰川地貌。在塔哈曼可参观温泉产出状况。在卡拉其古附近可见到4~5级河床阶地,说明该区第四纪以来一直在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0.
石炭—二叠纪是伊宁地块地史上火山活动的强盛时期,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特定的构造物理场环境和具有特定意义的构造热事件。不少火山机构或火山口位于交叉断裂的结点部位。这些部位是一个构造活动带,它包含着许多张裂构造的形成过程,并给火山活动提供了有利的通道。本文结合伊宁地块石炭—二叠纪火山活动几个实例的分析,对交叉断裂结点喷发特征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保山地块西缘泸水-潞西构造带内, 出露一套构造混杂岩.主体为强变形的震旦系-古生界蒲满哨群、公养河群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等复理石浊积岩系等构成, 另有硅质岩、杂砂岩、灰岩、砾岩、玄武岩及花岗岩等弱变形的构造块体.岩石时代从震旦纪至古生代, 跨度大, 高度混杂, 并有从东向西变新的逐势, 表现为后退式增生.构造样式早期为同斜倒转冲断作用的叠瓦构造, 后期表现为近N-S向剪切.玄武安山岩、流纹岩类具弧火山岩特征, 而玄武岩类则为板内火山岩, 2种火山岩分别对应岛弧与弧后拉张洋盆产物.寒武纪、奥陶纪侵位的花岗岩也分为东西2个带, 西晚东早, 代表了保山陆块西缘岩浆弧的一部分.这样就记录了洋壳俯冲消亡、增生楔形成过程的沉积、火山-岩浆、变质和构造变形的地质事件群, 也记录了保山地块西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形成过程的地质事件, 并证明了泸水-潞西构造带在震旦纪-古生代存在一洋盆.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块北缘,构成了沿华北地块北缘呈近东—西向分布的上千公里的岩浆岩带。泥盆纪岩浆岩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不及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广泛,但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泥盆纪岩浆岩被发现,其构造背景及意义也逐渐引起重视。对华北地块北缘近年来发现的泥盆纪岩浆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表明,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其中碱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时代主要集中在400~380 Ma之间,沿华北地块北缘自东向西均有分布;火山岩则主要集中在400 Ma和360 Ma,主要分布在华北北缘东段的赤峰地区。泥盆纪侵入岩在岩石组合上以碱性杂岩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闪长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泥盆纪火山岩则以变质流纹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上具有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及泥盆纪岩石组合、弱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认为泥盆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地块在晚志留世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关。华北北缘泥盆纪岩浆岩带的形成对于认识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过程、方式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机房沟岩群"调查研究,确证其是一套由构造岩片堆叠组成的构造地层。笔者于九台县上河湾镇下洼子村后山、原"机房沟岩群"层型剖面变质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的两件样品(Pm001-6-2,Pm001-7-4)中,获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89.4±3.0)Ma、(388.3±3.9)Ma,确定在吉林省内有中泥盆世吉维特期(Givetian)的火山岩地层存在。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及松嫩地块相对应的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在"佳蒙地块"南缘,从老秃顶子—宝泉—下洼子—放牛沟过松嫩盆地至满都拉,存在一条早泥盆纪晚期—晚泥盆纪初期的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部早二叠世火山岩的成因和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大石寨地区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讨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为制约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和探讨兴蒙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更多信息.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包括变细碧岩、变玄武岩、碎屑岩化玄武安山岩、玄武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绿泥石化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等.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变细碧岩和绿泥石化安山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6.0±4.3 Ma(MSWD=0.14)和286.0±3.3 Ma(MSWD=0.14),说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为一套弱过铝质-偏铝质富钠质亚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岩石组合,以拉斑系列为主,部分兼具拉斑性和钙碱性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La、C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锆石原位Lu-Hf资料显示,变细碧岩和绿泥石化安山岩具有较高的正εHf(t)值(6.68~12.94,8.41~12.31)和相近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438~589 Ma和413~668 Ma).综合研究表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来源于亏损地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铁镁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并遭受过较强烈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的构造背景,而非俯冲背景的产物,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事件发生在早二叠世之前.同时通过对比区域上早中二叠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他地质资料,认为内蒙古中东部早中二叠世火山岩是陆内伸展作用的产物,而区域上的伸展作用可能起始于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转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研究,结合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构造体系叠加与转化的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成8期:早奥陶世(485Ma)、晚奥陶世(450Ma)、中志留世(425Ma)、中泥盆世(386Ma)、早二叠世(291Ma)、中二叠世(268 Ma)、晚三叠世(201~228 Ma)以及早侏罗世(184 Ma)。早奥陶世—中志留世,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东缘,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显示活动陆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中志留世(425Ma)已经拼合在一起,这也得到了早泥盆世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支持。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分布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前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后者为A型流纹岩,它们共同揭示该区处于一种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揭示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存在,而同期的张广才岭地区则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了陆内伸展环境的存在。中二叠世,同碰撞型火山岩分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晚三叠世,张广才岭地区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敦—密断裂东南区发育的A型流纹岩均显示陆内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相联系。此外,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均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以及佳木斯地块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缺失,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三叠纪早期沿牡丹江断裂可能存在一次裂解事件。而早—中侏罗世陆缘(东宁—汪清—珲春)钙碱性火山岩和陆内(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出现,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张广才岭群"和"黑龙江群"构造混杂岩的就位,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早—中侏罗世再次拼合,这也标志着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金霞  黄增保 《甘肃地质》2004,13(1):46-53
通过对北祁连山西段昌马地区阴沟群上岩组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套岩石为钙碱性系列为主的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岛弧发展阶段,与早奥陶世中祁连—柴达木地块向阿拉善地块俯冲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 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 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 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相似文献   

18.
中天山巴伦台地区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带由以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二辉岩、斜长花岗岩等为主的深成杂岩、以玄武岩为主的铁镁质火山岩组成,可能代表了吉尔吉斯洋盆的洋壳残片,上覆岩系主要由硅质岩、硅质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远洋沉积物组成。该洋盆在早元古代可能已打开,至早—中奥陶世闭合,伊犁微地块与中天山微地块形成统一的伊犁-中天山地块。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岩的识别,对于探讨吉尔吉斯洋盆是否延伸至巴伦台地区以及巴伦台地块与伊犁地块间是否存在洋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于重新认识巴伦台微地块(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间的关系及探讨中天山地区乃至中亚造山带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地区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浩  张拴宏  赵越  刘建民  何哲峰 《地质通报》2014,33(9):1274-1283
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赤峰莲花山地区朝吐沟组2件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66Ma±2Ma和364Ma±2Ma。测年结果表明,莲花山朝吐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泥盆纪晚期,而不是早石炭世。同时,这一结果也将赤峰地区朝吐沟组的时代限定为泥盆纪晚期,而非早石炭世。莲花山泥盆纪晚期火山岩总体上以富硅、碱、铝,贫铁、镁、钙、钛及过铝质为特征,与本区晚石炭世—二叠纪钙碱性火山岩(如青凤山组或大石寨组火山岩)的特征明显不同。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早古生代末期—晚古生代初期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有关。这一构造环境与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侵位背景相似。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红彦地区发育一套早石炭世火山岩.这套火山岩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凝灰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属于典型的钙碱系列岩石,并具有富钾特点,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19~ 13.83)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火山岩的特点.认为红彦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即AFC过程.结合区域构造认为红彦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前的俯冲环境,可能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