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1,(7):63-63
印度270万名人口普查员自2月9日起,前往全国各地开展为期3周的人口普查入户调查,印度历史上第15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此次普查工作为期11个月,第一阶段于20]0年4月1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0,(11):61-62
世界诸多人口大国都将在今年开展大规模人口普查。根据联合国《人口与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应于2005至2014年间,最好在2010年前后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的普查。据统计,目前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死亡率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标准化死亡率与粗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经过标准化以后,有的区域甚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其次,选用2次人口普查时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以计算各地区在2000―2010年的死亡率变化情况,并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证实,结果发现:2000―2010年全国所有地区的标准化死亡率均在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都在提高。但若仅从粗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能会错误地判断部分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点的人口死亡率水平需要经过标准化,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3,(4):1
8月19日上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就普查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强调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准确把握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要求,做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情况分析和应用,要加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并要求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全面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地理研究》1984,3(1):65-65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是建国以来规模空前、项目众多、内容丰富的高质量国情调查。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这次调查成果,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商定共同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地图集》,最近图集编委会正式组成并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人口地图集编委会由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成瑞同志任主任,地理所名誉所长黄秉维同志等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流入人口大省,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省外流入人口达21497787 人,占广东省总人口的20.61%,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一位。本文以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县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力图找出广东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降维的技术手段,说明广东省流入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响应关系,讨论广东省流入人口与当地产业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流入人口数量增多,但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入人口的聚集度略有下降;②流入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分布格局与当地产业转移政策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0,(7):61-62
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9日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要求,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自2017年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2020年全面完成"三调"工作。随着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初步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推进以及空间信息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的不断迭代更新,"三调"的调查覆盖范围以及数据生产的规模、精度、效率都将远远超过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本文结合惠东县的实际情况,基于多源数据的城镇村地类打开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2,(5):42-42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长治文物普查一队在壶关县东井岭乡西河沟村发现的一座乾隆五十年六月初一的《禁止取矿石碑》。明文规定"村中男妇大小遂以不安——合村人等仍循往制,严禁采矿,则主山不坏,人口悉安矣!——有强取矿石者,罚  相似文献   

10.
吴江洁  孙斌栋 《地理研究》2015,34(9):1744-1754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和分析了上海都市区内部以街道为空间尺度的就业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探讨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居住区位就业可达性的关系。结论表明:上海市的居民就业可达性呈现相对均衡的多中心分布格局,与北京就业可达性单中心的分布格局有明显的不同。同时,在控制个人经济社会属性和地区属性的条件下,上海的居民就业可达性对居民个人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地理区位较差的住房有损于居民收入,可能是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通过提高地区的居民就业可达性,有助于改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个人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李立国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09,(3):22-22
为了落实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在2008年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推进会议上关于实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讲话精神,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助开展全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亍政办发[2008]176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引言 D.布鲁金尼的论文《可用空间时代技术进行更精确的人口普查》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为能够在《摄影测量工程和遥感》杂志上看到这篇有关遥感在社会科学领城内的应用的论文而高兴。我们认为只有了解人口普查数据的多种用途之后,再来检验那些改进人口普查的方法才是合适的,众所周知,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的精度和完备性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无疑地,许多人口普查人员将首先承认,每次由点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区域人力资源测算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了新疆县域人力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新疆人力资源总量增加54.89%,具有分散分布、空间差异增大的特征;人均人力资源水平提升30.71%,地域差异主要体现为南、北疆差异,呈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古恒宇  沈体雁 《地理学报》2021,76(2):326-340
人才是推动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集聚度、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分析以及负二项回归模型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城市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①人才呈现出高度集中且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不平衡的趋势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3):36-37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土资源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环境空间整体状况地理元素要求的国情状态调查工作.其具有很强的经济战略和国土资源战术工作意义.为此要认真落实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技术细节.本文依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1号和[2013]13号文件的精神,从技术层面分析一下GDPJ01-2013至GDPJ06-2013文件调查要求的关键点,为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顺利开展进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世界加工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生态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弹性生产模式等冲击了珠三角传统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倒闭,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复杂网络视角,利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与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在...  相似文献   

19.
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其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甘肃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布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肃省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反而有所减小,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市人口增长差异有所缩小。实现甘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人口发展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回归分析、截面及时间序列相结合分析等方法,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全国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比较的视角测度了河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分析了河北省县域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具有起点低、发展速度快、整体较落后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河北省县域层面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经济增长较产业结构优化更能促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步也有利于非农产业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作用较为直观,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