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拥有使用者最多的两种语言,但两者的借词现象由于所在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而呈现了很大的差异。在英国开放的文化观念影响下英语非常开放,借词容纳百川;而汉文化的保守使汉语系统相对封闭,借词量少且基本属名词类。  相似文献   

2.
泰语借词kaeng^453意指“帮、伙”,各泰语词典均标注为借词,来自英语gang。但从音义分析,kaeng^453亦存在来源于汉语闽南方言“间”可能性。早在西方人和暹罗人接触之前,中泰人民的“间”,文化内容之一——色情活动就已有的接触事实更是提出这个假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泰语借词k e ng453意指“帮、伙”,各泰语词典均标注为借词,来自英语gang。但从音义分析,k e ng453亦存在来源于汉语闽南方言“间”可能性。早在西方人和暹罗人接触之前,中泰人民的“间”文化内容之一———色情活动就已有的接触事实更是提出这个假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泰语借词k(ae)ng 453意指"帮、伙",各泰语词典均标注为借词,来自英语gang.但从音义分析,k(ae)ng 453亦存在来源于汉语闽南方言"间"可能性.早在西方人和暹罗人接触之前,中泰人民的"间"文化内容之一--色情活动就已有的接触事实更是提出这个假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英语中源于汉语的词汇的形成特点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英语中汉语词汇的借入方式,汉语词汇进入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以及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同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英语中源于汉语的词汇的形成特点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英语中汉语词汇的借入方式,汉语词汇进入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以及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同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要做好 Cent- 4 ,Cent- 6中的英译汉试题 ,首先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其次 ,考生准确地理解原文也致关重要。再则 ,合适的汉语表达更不容忽视 ,译文的质量最终取决于考生的汉语水平 ,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英语的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学生受汉语负迁移影响所产生的语法错误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主要差异作一粗略的,概括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如何避免因汉语负迁移而产生语法错误的对策,旨在有效地促进英语语法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使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教学法的不同理论流派出发,还是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教学角度出发,都可以验证这一方法的必要性,经过调查与对比,论证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辅助思维和扶持,会明显的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发展的一份有价值的材料。对《颜氏家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功能进行考察分析,以反映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对于系统研究汉语判断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构词法 ,语义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和主义方面进行探讨 ,使教师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规律 ,以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学范式正由"正统"到"非正统"、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变化的探讨,提出在全球英语教学多元化格局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应选择适合中国本土特征的英语教学模式、将本土文化的内容融入英语教材的编写中,实施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以培养学生本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里英语名词单复数失误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母语干扰是造成名词单复数失误的主要原因;2)中国学习者名词单复数失误最多的是名词复数形式使用不足;3)名词单复数失误与学习者英语水平相关主要表现在:低水平学习者使用失误的名词多数为常用的简单的名词,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失误的名词多数是较复杂的抽象或物质名词。并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校《GIS分析、设计与管理》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国内外GIS实施、应用方面的文献做了综述和评估,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GIS分析、设计与管理》课程设置的建议.作者认为,应从组织管理理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等方面丰富GIS应用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相关课程设计应当包括基础理论、方法论与实施管理3个部分,并配合大量的案例.作者据此思路在河南大学开设了此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提供的课程设计方案适合GIS专业研究生学习,也可作为GIS本科生的专业提高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