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绿洲"概念及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绿洲的概念及分类这一问题上众多学者存在着分歧。本文提出了绿洲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意见。认为人类为某种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和旱寒气候区特有值被带中通过人为供水所建立的人工生物群落的地理综合景观区称为绿洲(Bostan、Oasis)。绿洲分布区应划定在干燥度(Ke=0.16∑t/r)大于1.5的地区(Ke=1.5~3.99为半干旱区;Ke≥4.00为干旱区,≥10℃的积温200~1600℃之间为旱寒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动力学(SD)方法,剖析了干旱区绿洲经济-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基本反馈结构;探讨了绿洲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及其与主要政策变量间的关系。应用模型的仿真结果,就玛纳斯绿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人口承载力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交通条件,经济承受能力及接待条件,笔者认为近期开发的重点是(1)开发喀斯特景观系列旅游产品;(2)建设建水、罗平、邱北3个旅游集散中心;(3)开辟4条旅游主干线;(4)开发八大旅游商品系列。  相似文献   

5.
李森  颜长珍 《中国沙漠》2023,(3):230-242
生产兼具绿洲独特性和结构特点的绿洲专题数据是目前绿洲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性问题。以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构建绿洲生态系统的二级分类体系基础上,结合ChinaCover数据和Landsat NDVI影像,利用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和叠加分析方法,完成1975—2020年7期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土地结构数据的制图。结果表明:(1)基于ChinaCover数据集的绿洲结构数据制图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生产出绿洲专题数据;(2)绿洲生态系统一级类型总体精度为96.17%,二级类型精度为82.64%~92.99%,制图精度明显高于现有土地覆被产品;(3)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占研究区比例为8.97%,一级类型以人工绿洲为主,二级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4)近45年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呈持续扩张趋势,荒漠-绿洲过渡带呈萎缩趋势,自然绿洲呈先萎缩后扩张趋势;人工绿洲的扩张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而过渡带和自然绿洲的萎缩主要是草地减少。  相似文献   

6.
生态用水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生态用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实施生态用水的策略:(1)把生态用水放在西北干旱区经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考虑;(2)对天然植被,特别是在干草原和干旱的荒漠草原区域,通过人工降水补充其用水;(3)对人工植被,以引水灌溉为主;(4)对于绿洲,结合生产用水进行合理再分配;(5)充分发挥西北干旱区的廓道效应优势;(6)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大力开展节水灌溉;(7)协调好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图学内涵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忠性 《地理学报》1995,50(1):90-93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明当代地图学的变化:(1)地图学概念的变化;(2)地图学内容的变化;(3)地图学与其它学科联系上的变化;(4)地图学应向难度和深度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划及农业利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张永涛  申元村 《地理科学》2000,20(4):314-319
分析柴达木盆地绿洲形成条件,首次进行柴达木盆地地绿洲区划。根据绿洲区划原则和指标体系将柴达木盆地绿洲划分为2个区、4个亚区和13个小区,在绿洲区划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利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孙小艳  常学礼  张宁  韩艳 《中国沙漠》2012,32(2):568-573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高光谱特征与其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美国ASD公司手持便携式野外光谱仪(ASD Fieldspec HandHeld)在甘肃河西绿洲进行了小麦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运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不同绿洲为取样单元,建立4种NDVI-小麦地上生物量(ANPP)的地面光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小样区:α=0.01,n=20;大样区:α=0.01,n=34),通过对各个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确定基于同一绿洲和不同绿洲单元构建的最优光谱模型均为指数函数模型。其中,张掖绿洲、酒泉绿洲和河西绿洲模型分别为ANPP=0.1567e12.568NDVI(R2=0.8123)、ANPP=0.4082e11.108NDVI(R2=0.8321) 和ANPP=17.255e5.4326NDVI(R2=0.7369)。基于同一绿洲(小样区)构建的小麦光谱生物量预测模型在不同绿洲之间可以通用,但不能用于河西绿洲小麦估产;河西绿洲小麦估产要借助不同绿洲小样区构建的小麦光谱生物量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洲面积的扩张给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以新疆各绿洲为研究单元,运用 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 1990—2015 年绿洲面 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弹 性指数、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探讨新疆绿洲变化的资源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 疆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绿洲面积扩张与单位面 积耕地水资源变化的协调关系以绿洲扩张为主,各地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3) 新疆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指数都小于 1,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洲面积扩张速 度,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低。(4)新疆 4 个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弹性指数均大于 1,说明新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其中,天山北坡对新疆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辐射过程的研究是水热平衡的基础与出发点.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对辐射平衡方程及Rn=Q(1-A)-F0的各项分别进行了荒漠──绿洲间及绿洲不同农田作物间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景电灌区新绿洲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千枝  王辉 《中国沙漠》1997,17(1):27-31
景电灌区新绿洲是一个完全靠人工力量建立起来的新型荒漠绿洲。根据对新绿洲形成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分析,认为新绿洲的基本特征为:1.生态系统的脆弱性;2.水资源的有限性;3.潜在高效性。而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和促进新绿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灌区新绿洲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好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建设,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
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吕世华  陈玉春 《中国沙漠》1995,15(2):116-123
采用两维高分辩率边界层数值模式,并与一个包括植被和土壤层的生物一大气能量传输模式(BATS)耦合,模拟研究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漠中的绿洲对大气产生"冷湿效应",使之上空形成冷湿气柱;绿洲之间的沙漠对大气呈"暖干效应",使上空形成热干气柱。在水平平流的作用下,在绿洲下游的沙漠边缘形成降水峰值,有利于降水,但沙漠区下游的绿洲则相对于整个绿洲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干旱荒漠区资源组合中最稀缺的资源。水资源是绿洲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在阐述水资源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绿洲-荒漠交界处,由于绿洲荒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大气-植被-土壤之间的特和能量交换形成其特有的过程,本文对这些交换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准确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亚欧大型桥新疆段线人类农业化过程对区域环境演变的影响。指出绿洲内部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绿洲外部的环境则在不断恶化、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和田绿洲为研究对象,详细地介绍了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的总体目标、总体设计方案、数据库和数据流程、软硬件环境和系统功能。在系统支持下有效地实现了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由于本系统具有使用灵活、高效准确、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为从事绿洲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风沙灾害与防护林带参数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志刚 《中国沙漠》1995,15(1):79-83
本文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风沙灾害的季节性、风沙运动矢量特征及其与林带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当地新垦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主带走向与MW向垂直;主带间距采用树高10倍的保守设计;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使冬季相疏透度在0.35附近。  相似文献   

19.
南疆克里雅河绿洲发育和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塔里木盆地中克里雅河绿洲为典型例子,分析现代绿洲发育与演变的证据,并以绿洲沉积物的绝对年龄数据作对照,演绎出绿洲演变的序列与过程,并就影响绿洲演变的三种因素,气候(温度为主)新构造性质和人类活动作出分析,三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耦合决定绿洲的性质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绿洲经济不发达的成因分析与战略思考——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望兵  武伟 《地理研究》1997,16(2):45-51
干旱区在世界和我国都占有较大面积,绿洲作为干旱区经济活动的主阵地,绿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和我国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新疆绿洲经济特性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绿洲经济不发达的形成机制,指出绿洲的孤立、封闭更有甚于水资源不足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加强绿洲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区域组织管理和现代绿洲经济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与经济要协调发展、发展目标和措施要与绿洲自身状况相适应、培养内生机制、建立绿洲高科技工业园等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