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痛悼念著名大气科学家谢义炳院士我国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大气科学》顾问编委谢义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谢义炳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热爱气象...  相似文献   

2.
悼念著名大气科学家谢义炳院士中国气象学会原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大气科学家谢义炳教授,因病不幸于1995年8月24日与世长辞。终年78岁。我们深为悲痛,谨志深切的悼念。谢义炳先生1917年4月3日生于湖南省新田县。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理...  相似文献   

3.
丁一汇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07,65(5):663-664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先生诞辰90周年。谢义炳先生的一生,是富于创新和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的气象教育与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建国初期,谢义炳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他学贯中西,远见卓识,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学科生长点和新的机会,不断创新。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流分支和副热带高空急流。这一发现把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981年8、9月间,应自治区气象局领导于兴苗、湖春同志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谢义炳教授率陈受钧副教授、谢安讲师来我局进行学术指导并讲学。其间,谢义炳教授作了题为《气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我们的对策》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  相似文献   

5.
正民国时期高等学校设有气象专业(气象组)的,一为国立中央大学,一为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再则就是浙江大学了。而气象学大师如郭晓岚、叶笃正和谢义炳则皆出自浙江大学史地系。可以说浙江大学为我国气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受钧  陶祖钰 《气象学报》2007,65(5):663-672
对谢义炳在大气环流系统方面所做出的科学贡献作了简要的全面回顾。其中包括:(1)北美切断低压的生命史;(2)东亚高空锋和急流的多层结构;(3)中国降水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包括梅雨锋、西南低涡等),热带和中纬度扰动相互作用在暴雨过程中的重要性;(4)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形成在ITCZ(赤道辐合带)/季风槽中;印度西南季风的低频变化;(5)降水系统的湿斜压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6)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理论。谢义炳的这些贡献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系统并改善了中国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7.
2006年实验室成立了能力建设专家组和实施小组,并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院士、陈联寿院士及卞林根副院长为能力建设专家组顾问。经过一年努力,实验室基本能力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王奉安 《气象》1986,12(4):24-24
辽宁暴雨成因、规律和预报方法研究及推广应用成果,最近在沈阳通过技术鉴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主持了鉴定。 以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沈阳中心气象台的科研骨干为主体的辽宁暴雨课题组成员,应用天气分析、动力分析、统计分析、卫星云图分析、雷达  相似文献   

9.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86,44(1):118-124
谢义炳教授在1978年大连“暴雨会议”上,发表了“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动力学问题”一文(以下简称H_4)。这篇论文提出了开展湿斜压大气动力学研究的一些具体意见。以后在国内的气象界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气象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对读者来信的“编者按”;第3期又发表了谢义炳教授的长信。信中说:湿斜压大气的研究,“虽然在实际工作人员间受到欢迎,却在理论工作者间引起了不少误会…。这些误会似牵涉到一些根本问题”。我阅读后,认为有必要对H_4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0.
省气象学会最近邀请了北京大学谢义炳教授、陈授钧付教授和讲师谢安、蒋尚诚、陶祖钰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付研究员周晓平、中央气象局科学院雷雨顺、以及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刘天适等同志,于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分别作学术报告。陕西省气象局、省气象台、省气科所、省气象学校,省民  相似文献   

11.
引言 谢义炳教授提出空气湿度对大气运动有重要影响,并指出台风移动应当以能量传播观点来代替。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对台风移动的预报是有实践意义的。本文采用分析等压面图上湿热能量场的方法,试图探讨湿空气对台风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圣昌 《气象》1987,13(6):63-63
最近,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天气学前途及其发展座谈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气象局、总参谋部和空军气象部门等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30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谢义炳、陶诗言等老一辈气象学家,到会和其他代表一起共同讨论天气学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85,43(1):118-123
谢义炳教授从1980年到1982年,在《气象学报》上先后发表了“纬圈平均大气运动特征的振动”(以下简称H_1)和“斜压大气纬圈平均运动特征的振动”(以下简称H_2)。经过阅读,我认为这两篇论文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4.
仲书 《气象》1991,17(11):1-1
1991年10月16日,《气象》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气象学院召开了庆祝《气象》出版200期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马鹤年副局长,著名气象学家谢义炳教授和陶诗言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国家气象中心、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报社以及国家气象局有关司局的专家和领导,《气象学  相似文献   

15.
回答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义炳 《气象学报》1985,43(1):124-128
学报编辑部寄来朱抱真同志的“对谢义炳教授关于大气纬圈平均运动研究的评论”,促我尽快回答。谨遵嘱撰写本文。为了精简文字,下文简称朱抱真同志的评论文为“朱评”,谢文仍沿用“朱评”中的代号H_1和H_2。 详细研究了“朱评”之后,感到有三个问题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6.
孙寿全 《气象》1980,6(1):18-19
应用斜压大气不稳定理论解释中高纬气旋的发生发展效果显著。而对于西南低涡这类水平尺度一千公里左右暖湿的次天气尺度系统就不完全适用。谢义炳教授指出,湿斜压大气不稳定,能使扰动波长缩短。本文试用湿斜压大气不稳定理论,对1977年7月16—22日一次西南低涡扰动迅速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谢义炳 《气象学报》1983,41(3):381-384
谢义炳老师: 您好!记得数年前在北大亲聆您关于研究湿空气动力问题的倡导以及对我的鼓励。近年来,教学之余,我时常考虑该问题,今把我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对王两铭同志关于《特征》一文的看法提出来,不知妥否,望指正。 我思考问题的方法,可用罗斯贝波一例说明。我们不能直接从两个水平运动方程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19日,本刊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被授予格勒诺布尔金质奖章。颁奖仪式上,格勒诺布尔市市长代表Michel Destot亲自为秦大河院士颁发金质奖章。约瑟夫傅利叶大学的Claud Boutron教授介绍了秦大河院士在冰川学和气候变化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感谢秦大河院士及其领导的实验室与约瑟夫傅利叶大学LGGE实验室的长期合作,双方通过合作已从南极和喜马拉雅山的雪盖和冰芯中提取了许多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王凤梅报道:应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的邀请,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丑纪范、吴国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以及中国气象局专家刘还珠、金之雁、李峰、田华、宋振鑫等一行来新疆讲学考察。9月23~24日,4位院士和5位专家为新疆气象科技人员做了高层次的、精辟的学术报告。陶诗言院士作了《新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的报告以及他长期研究的成果;讲述了在过去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作为预报员的他是如何做出预报的,之后还鼓励在座的预报员如何做好预报。丑纪范院士则论述了一个全球关心的话题———生态…  相似文献   

20.
从暴雨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似乎有些与干空气天气和动力学的固有特征不同。从热力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出发,寻找反映这种特征的物理量,探讨这些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理论上解释暴雨中的基本特征是当前暴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谢义炳教授提出的“湿斜压大气”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作者从饱和湿空气的热力学、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并从暴雨的落区预报、动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等方面探讨饱和湿空气斜压(简称湿斜压)大气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其重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