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三维矢量反射波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分量反射地震的本质是三维矢量反射波场.与应力有关的岩体内部细结构是导致三维矢量反射波场的普遍原因.本文讨论三维矢量反射波场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数据处理、观测解释及介质信息提取等问题,总体格架是通过我国自主创新发展从原构造成像提升到构造-岩体内部细结构的复合成像.  相似文献   

2.

裂缝预测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重要内容.页岩气储层高角度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HTI介质各向异性特征,基于各向异性参数与裂缝密度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裂缝密度反演的新方法.首先推导了一种能反映裂缝密度的方位AVO近似公式及其方位弹性阻抗方程(EVAAz方程);然后应用贝叶斯理论,形成了组稀疏方位弹性阻抗反演目标泛函,在此基础上通过阻尼最小二乘算法求解弹性矩阵,稳健得到了剪切模量、法向弱度与切向弱度;最后应用裂缝弱度与裂缝密度的关系,实现了裂缝密度的定量预测.经实际数据试验,预测结果与页岩压裂参数吻合度高,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罗伟新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04):580-588
根据纵波在细杆中传播的理论,在单界面反射的条件下,本文推导了时域曲线的振幅谱,分解为振源振幅谱和|L(ω)|函数的过程,井推导了与|L(ω)|函数的极值相关的L(a)函数.利用L(ω)模函数的特性,就能较为准确的确定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和反射波往返时两个参数,为反射波法桩基质量检测的频率城解释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单界面反射的反射波法频率域解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纵波在细杆中传播的理论,在单界面反射的条件下,本文推导了时域曲线的振幅谱,分解为振源振幅谱和|L(ω)|函数的过程,井推导了与|L(ω)|函数的极值相关的L(a)函数.利用L(ω)模函数的特性,就能较为准确的确定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和反射波往返时两个参数,为反射波法桩基质量检测的频率城解释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井间地震在石油勘探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井间地震波极其复杂,给同相轴拾取、层析成像、偏移成像等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波场分离成为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不少学者研究了井间上下行波分离,纵横波分离等多种方法,但尚未出现相关文献研究透射波和反射波的分离方法.本文根据井间透射波和反射波在不同道集(共炮点集或共接收点集)中视速度极性的差异,首次提出了一种"透射.反射"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不同道集中利用τ-p变换进行视速度分离,得到反射上行波、反射下行波、透射上行波、透射下行波四个波场,然后选择对应的波场叠加,从而得到透射波和反射波.其中,透射波为井间层析成像提供了相对清晰的初至同相轴,尤其是横渡初至同相轴,以便进行到时提取;所得反射波为井中偏移成像提供了可靠的反射波数据,比人工切除透射波方法更为准确有效.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在本文基础上,再进行纵横波分离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波场分量,为井间成像提供更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一、前人工作簡介地壳与壳下层的分界面——莫霍洛維奇界面,簡称莫霍界面或是M界面,是地球内部一級的不連續界面。自从A.莫霍洛維奇(Mohorovii)在天然地震的資料中,首先鑑別出这个界面的首波以后,利用天然地震或是人工爆炸的方法,在很多地区都能肯定地得到这个界面的首波。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壳深界面的反射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人工作簡介地壳与壳下层的分界面--莫霍洛維奇界面,簡称莫霍界面或是M界面,是地球内部一級的不連續界面。自从A.莫霍洛維奇(Mohorovii)在天然地震的資料中,首先鑑別出这个界面的首波以后,利用天然地震或是人工爆炸的方法,在很多地区都能肯定地得到这个界面的首波。  相似文献   

8.
当产生多次反射波的界面接近水平,深部界面比较倾斜时,可通过反向组合检波的方法抑制高视速度的多次反射波,突出低视速度的深部反射波.文中讨论了反向组合的方向特性和相位特性,着重考察了球面反射波的情形,叙述了工作方法上的特点.从实际效果的分析说明,反向组合检波法是抑制多次反射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产生多次反射波的界面接近水平,深部界面比较倾斜时,可通过反向组合检波的方法抑制高视速度的多次反射波,突出低视速度的深部反射波.文中讨论了反向组合的方向特性和相位特性,着重考察了球面反射波的情形,叙述了工作方法上的特点.从实际效果的分析说明,反向组合检波法是抑制多次反射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地电场多测向日变波形相位关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建村  谭大诚 《地震学报》2017,39(4):604-614
本文以电磁环境、装置系统、日变波形均具有代表性的海安、平凉、瓜州等7个台站为对象,基于大地电场潮汐机理和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矢量分析方法,研究这7个台站在2009—2015年多个时段、多个测向的地电场日变波形的相位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多方位地电场观测的日变波形之间具有同相或反相的相位关联特征; 当观测地电场的电极与仪器的连接方式确定后,不同测向地电场日变波形的相位关联即由场地岩体裂隙优势方位所决定,且这种相位关联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准确获得对地下裂缝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叠前地震反演是获得裂缝岩石物理参数的有效手段.本文从裂缝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构建出发,从测井数据上估测了裂缝岩石物理参数,通过推导含裂缝岩石物理参数的方位各向异性弹性阻抗公式,探讨了基于方位各向异性弹性阻抗的裂缝岩石物理参数地震反演方法.实际工区地震数据应用表明,基于方位各向异性弹性阻抗的裂缝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合理、可靠,可以降低裂缝岩石物理参数估测的不确定性,为地下裂缝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1974,17(04):239-246
本文讨论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临界角附近的地壳界面反射波,利用该震相测得临汾盆地内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8公里,反射S波的平均速度为3.52公里/秒。在盆地内主要的断裂带(沿汾河河谷)西侧的地壳厚度比其东侧的厚1—2公里,由此推测该断裂带可能一直延伸到地壳界面以下。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随机尝试法。  相似文献   

14.
临汾盆地地壳界面的反射波和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临界角附近的地壳界面反射波,利用该震相测得临汾盆地内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8公里,反射S波的平均速度为3.52公里/秒。在盆地内主要的断裂带(沿汾河河谷)西侧的地壳厚度比其东侧的厚1-2公里,由此推测该断裂带可能一直延伸到地壳界面以下。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随机尝试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Fisher判别的碎屑岩储层流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识别是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把核Fisher判别分析用于致密碎屑岩储层流体识别,首先较全面的介绍了核Fisher判别分析理论基础,再利用测井属性参数计算出弹性属性参数,并将这两类参数作为特征变量,最后进行核Fisher判别分析建模和致密碎屑岩储层流体识别.四川盆地XC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流体识别结果表明,对致密碎屑岩储层中的气层和气水同层两类线性不可分的样本数据,使用核Fisher判别分析均能实现分离,说明该方法在识别致密碎屑岩储层流体识时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反射波法检测桩的完整性的工程实例,对打入预制桩和夯扩灌注桩的断桩类型的识别、解释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7.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中愈来愈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简便易行的优点也造成了检测结果精确性的不足,本文结合反射波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就球面波、人为造成波阻抗变化在检测中的影响等几方面和读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潘瑗 《地球物理学报》1965,14(04):285-292
本文主要介绍厚砾石覆盖区进行地震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文中根据多年来获得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厚砾石地区影响获得地震资料的原因.从弹性波振动的激发条件和接收方法上,提出了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的工作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潘瑗 《地球物理学报》1965,14(4):285-292
本文主要介绍厚砾石覆盖区进行地震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文中根据多年来获得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厚砾石地区影响获得地震资料的原因.从弹性波振动的激发条件和接收方法上,提出了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的工作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库岸滑坡失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已成为滑坡探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时序InSAR具备识别滑坡隐患的能力,但是面对海量数据,该技术仍然存在数据处理耗时久、识别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InSAR相位梯度叠加的滑坡隐患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后的Sobel算子对InSAR差分干涉对进行梯度运算,去除各项误差后,采用梯度叠加方式快速识别发生形变的区域。通过该方法在毛尔盖库岸成功快速识别出23处滑坡隐患,识别结果可靠性高,并且具备更优秀的微弱形变探测能力。在识别速度方面,相较于Stacking-InSAR和SBAS-InSAR分别提升1.4和1.9倍,该方法能从海量数据中快速且准确识别滑坡隐患,可以为广域滑坡隐患的快速识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