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多尺度地震资料在油藏地球物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单程波正演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偏移,有利于深入剖析多尺度地震资料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正演模拟表明,地面地震资料、VSP资料和井间地震资料三种尺度的地震资料都是相同地下地质体对应于该观测尺度下的地震波响应特征,差异在于由于观测方式的不同,资料所包含的波场信息丰富程度不一样,反映地质体信息的范围不一样,在分辨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地面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横向连续性但纵向分辨率低,VSP资料具备比较精确的时深关系,井间地震资料分辨率高但是覆盖范围小,对三种多尺度地震资料开展综合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揭示地下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方法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城市隐伏断层的地震勘探.采用适当的差分算法、震源子波以及有效地边界条件和频散消除方法来提高正演模拟的精度和分辨率.结果表明地震数值模拟可以用来分析地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深度以及断裂带宽度等参数对地震记录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数据和正演模拟的合成单炮地震记录的对比,可以快速判断断层的大致位置和断裂带的大致范围以及目标地层的大致深度.该方法能有效辅助实际野外工作中的数据采集参数的估计,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洪泽地区由于沉积的特点,储层横向变化快,油藏受构造、岩性、油源多因素控制。在对该区三维AVO属性体解释中,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求取了横波曲线,分岩性和含油气性统计了纵、横波、泊松比参数分布规律,建立了本区的含油砂岩的正演模型,从而降低了AVO解释的多解性。通过井-震结合对四种AVO属性数据体进行了标定,并确定了各属性体应用范围,进而进行了储层和含油气检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AVO属性数据体进行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开鲁陆家堡凹陷内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垂直于构造走向跨度30km,凹陷边缘和凹陷内古生界基底顶板埋深分别为1km和5km,在此开展了基底折射波地震勘探。在已知资料基础上,我们用多段倾斜单界面折射波正演理论计算作指导,设计了野外试验和初步的生产观测系统,t_0和差异时距曲线解释方法对于应用于如此复杂的构造地区其准确性和精度受到了限制。因此,我们在解释方法上试做了如下工作:①多段倾斜单界面折射波理论正演走时拟合,给出较有益的反演解释结果;②二维非均匀介质中射线追踪解释方法,提供准确的射线途径给出基底面上下详尽的更为符合实际的二维速度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地震低频信息能够提高分辨率与成像精度,改善反演质量,甚至直接进行油气检测,需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拓展。对于子波而言,缺失低频信息会导致主瓣幅度降低、第一旁瓣幅度增加,并出现次级旁瓣呈周期震荡衰减的现象;从合成地震记录和典型地质模型来看,低频缺失会产生假同相轴,造成分辨率提高的假象,且模型不同位置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对缺失低频的模型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会造成构造失真、岩性改变的假象,特别是高陡构造和薄互层。针对缺失低频的地震资料,本文还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与稀疏约束的拓频方法,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并对实际CIP道集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莫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采用较小的CMP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炮检优化组合、选用中频检波器接收、大折射-沙丘曲线法静校正,处理应用动静校正迭代、高精度速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大沙漠区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目的层侏罗系2.0~3.0s,有效频宽达10~90Hz,主频50Hz。资料解释新发现了17条小断层(断距10~20m)。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石炭系地层是川东地区的主力气层,多年来在盆地内形成了良好的勘探认识.然而盆地边缘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石炭纪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整体为古地貌高部位,石炭系黄龙组、河洲组和下二叠统梁山组厚度均有较大的变化.显然利用盆地内的研究认识进行盆地边缘的石炭系边界预测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盆地边缘的许多圈闭尚未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下从正演模拟出发,详细分析石炭系地层反射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石炭系地震反射特征不只是受自身地层厚度的影响,受梁山组厚度影响更大,当厚度10 m以上时,石炭系容易形成波峰反射;当梁山组厚度为1 m时,即使石炭系40 m厚,也不会形成波峰反射.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不同梁山组厚度的石炭系反射特征总结表,其适用于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石炭系勘探.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地震预测方法,对以往石炭系剥蚀线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显示,以往石炭系剥蚀线以外的LT1井南侧存在石炭系地层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分析影响地震属性的岩石物理特性及其在地震响应上的特征,获得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地震振幅、层速度与裂缝层密度、泊松比、纵横波速度、孔隙度、压力的关系。同时,结合地震属性的分析技术,利用地震正演模拟的方法提高地震勘探数据解释结果精确度和可信度,为高分辨率的活断层地震勘探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手段,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地震勘探通常借助于声波地震测井(井口附近的震源)、垂直地震剖面、反射波和折射波方法,来研究垂直和近垂直方向的速度分布,而钻孔速度测量的结果又经常用作解释地表长剖面的观测资料(这种类推的可行性并没有进行论证)。近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地质体在横向存在强烈的不均匀性。石油矿产储区勘探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新疆哈密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工作,讨论了戈壁滩区三维地震工作实施的难点及采用的技术措施,并结合戈壁滩区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特点对资料处理流程中的叠前去噪、静校正和三维偏移提频处理给予了重点关注.本次勘探表明在戈壁滩复杂地质条件区,利用“专用钻机成孔、高迭加次数、小炮检距、高频组合接收”采集技术,可获得较好信噪比的原始资料,经过精细处理和综合对比解释,地质成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种海水运动同时存在以及地形的影响,海水层结构非常复杂,解释海水层地震相,分析海水运动过程是地震海洋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提出结合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反射地震正演分析海水层地震相的方法.首先,对地形和流体建模,得到特定条件下流体运动状态;然后用反射地震正演将模拟获得的海水层温盐剖面转换为反射地震数据;进一步和实际测量得到的地震海洋学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地形、海水运动对海水层地震相的影响.以内孤立波浅化过程为例,通过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其浅化过程中出现的下沉型、分裂、转换型三个阶段的海水层剖面;对温盐剖面进行反射地震正演,分析浅化不同阶段海水层反射几何形态、反射结构等特征.这种新方法有望解释复杂地震海洋学图像,深化海底地形对海水运动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19.
应用地震波速CT和吸收CT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招远市界河金矿隐伏采空区进行了联合探测研究.波速CT是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地质体内部波速结构;吸收CT是通过能量变化观测反演吸收系数分布.地震波速对岩性敏感,吸收系数与岩石的完整性关系更密切在界河金矿采空区探测中利用地震波速和吸收系数为层析物理量,在巷道和地表间进行透射观测,以优于2m的分辨率清楚地揭示了测区内采空区和断裂破碎带的分布,探测结果已被后期的采掘所证实.探测的成功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促进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