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为完整的地震资料,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公元1929年以后,研究区的6.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河套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在北纬40°线及附近区域形成优势分布区域,1970年以来的中等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河北张北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研究区2005年9月以来中等地震持续1 304天的平静现象被2009年3月山西原平4.2级地震打破,岱海断陷1997年11月以来至今中等地震持续平静,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和岱海断陷中等地震显著平静对研究区特别是河套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为显著的震兆标志,多种迹象表明,晋冀蒙交界三角形区域和呼和浩特-包头断陷为有利发震区域,发震强度或为6.0级左右。  相似文献   

2.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的发生,打破了云南地区5级地震368天的平静和6级地震6.6年的平静.此次地震平静被打破后,相继于6月10日、6月12日发生双柏5.1级和盈江5.0级地震,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呈连发态势.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研究结果(钱晓东等,2007)表明,在1/3连发震例中均有6级地震参与.因此,为了分析云南地区下一次6级地震的优势发生地点,文中统计了该区中强地震长期平静被打破后首发6级地震的优势空间分布,以期从统计角度,判断未来6级地震发生的可能区域.  相似文献   

3.
晋冀蒙交界区5.0级以上地震演化过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地区5.0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5.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研究区孕育1次6.0级以上地震需9a以上。5.0级以上地震的孕育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表现为孕震构造伴有中小地震(3.0<M≤5.0)间歇活动,主震前出现2个月~8个月时段的平静,末次中等地震与主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2a中等地震明显由外围向主震震中迁移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2021年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系统梳理门源6.9级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5级地震平静打破和祁连山中东段ML 3.6地震平静打破的时空异常特征,认为祁连山地震带5级地震平静对平静区及周边发生6级以上地震具有指示意义,祁连山中东段ML 3.6地震平静对祁连山中东段5级以上地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平静区的打破使中强地震发震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像,研究结果表明:(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分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像。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像。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高立新  曹孟娜  张晖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4):358-362,366
以相邻2次地震的时间间隔作为统计量,对河套带、汾渭带197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平静异常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套带、特别是汾渭带中强地震之前大范围内中等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现象是明显的,河套带、张渤带发生的5次6级以上强震有4次发生在平静异常结束或在平静过程中.目前该区域中等地震平静时间已远远超过历史统计的最长时间间隔,未来一段时间河套带、张渤带及邻区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 5级和 6级以上地震的灰色预测模型 .利用上述模型对该地区未来几年内中强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西部中等地震平静作为6.5级以上强震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6 5级以上强震,对其震前周边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分析研究表明,88%的6 5级以上强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ML4 0~5 0级中等地震呈现出大面积平静现象。研究认为平静-发震为该区强震的主要发震模式。平静时段以6~15个月为主,平均为10个月左右。强震发生部位在平静区内部者居多,其余位于平静区边缘地带。该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未来强震时间、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汾渭地震带中北部自2004年6月开始出现长达5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平静被2009年原平4.2级地震打破后,又相继发生2010年大同4.6级和阳曲4.6级等地震,此后处于相对平静状态.目前这种平静表示危险解除还是蕴藏更大危险,是判定该地区未来地震趋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邦慧  胡小幸 《地震学报》1990,12(4):348-356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象.研究结果表明: (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份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后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象.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至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象. 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西静乐井 1986年至 2 0 0 0年每年 1月至 6月的水位日均值变化曲线和 10 a来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的 6次 5 .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 ,得出静乐井是山西水网中一口较理想的地震观测井的结论。指出该井每年 1月至 6月水位日均值的变化动态可以用来监视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西静乐井1986年至2000年每年1月至6月的水位日均值变化曲线和10a来晋化、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的6次5.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得出静乐井是山西水网中一口较理想的地震观测井的结论。指出该井每年1月于6月水位日均值的变化动态可以用来监测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5.
宁夏南部及邻区ML≥3.0地震平静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雪梅  延海军 《地震研究》2006,29(2):118-121
通过对宁夏南部及邻区1965年以来ML≥3.0地震平静现象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的分析和讨论,得到了宁夏南部4.9级以上地震发生前ML≥3.0地震的活动规律和4.9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模式:平静1年→ML≥3.0地震活跃→平静4-6个月→发生地震,为今后宁夏南部的地震中短期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强地震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新  孙加林  张晖 《地震》2010,30(1):90-97
本文对四川地区1923年以来5.0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强地震经历了4个较为完整的周期活动, 中强地震具有16年的准周期活动特征, 平静期持续5年左右, 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开始, 研究区将进入第5个活动周期, 其可能的持续时间为2024年前后。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 5.0~5.9级、 6.0~6.9级、 7.0~8.0级三个档次的地震事件的平静间隔均达到统计时段的历史之最, 三个档次地震的平静均被汶川8.0级地震直接打破, 中强地震超长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为显著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不显著。6级以上地震平静460天与其后1年2月内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8.
苏鸾声 《地震研究》2000,23(3):314-317
研究了燕山渤海地震带两端京西北及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渤海海峡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得出它们具有:同期活跃、间歇发震、强弱交替、西北早和东南晚的特点。分析认为,渤海海峡及邻区在2000年前后存在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级地震平静现象:(1)华北地区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所有M≥5级地震平均平静时间为17.8个月,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所有5级地震的平均平静时间约90.1个月,二者有明显差异;(2)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平均平静时间约86.4个月,与地震平静期大体一致,这样,90个月可以为华北地区M≥5级地震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3)当前华北地区M≥5级地震平静时间达77个月,已接近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发生5级地震以上地震的可能已经很大;(4)上述工作成文后发生了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与沈阳市交界处5.1级地震,应注意华北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发生4.0级地震,是晋冀蒙地震危险区的1次显著地震活动,在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区域地质构造基础上,从应力状态和速度结构深入分析此次发震背景。分析认为,此次尚义4.0级地震发生在晋冀蒙交界地区低活动背景下,震前该区存在地壳应力张量方差较低,视应力偏高的现象,地下介质中存在速度变化较大的高低速过渡带,这表明该区应力水平较高,应变能易于积累,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与震前出现的应力张量方差低值区、视应力高值区、交叉空区及地下介质中的高低速过渡带有较好对应,对晋冀蒙交界地区未来中强震发震背景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