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建立松辽盆地等时地层格架,深入认识松辽盆地地质特征和结构以及油气聚集规律,本文开展了松辽盆地不同工区、不同时期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技术研究.本文针对叠前连片处理过程中不同区块的非一致性, 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 使得连片处理后数据的相位达到一致,区块间拼接带的频率、能量(或振幅)变化自然合理.处理后的资料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资料反映的区域构造合理,有利于对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规律进行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是一种特殊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实践中它具有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鲜明特色,CRS叠加理论认为在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三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反演宏观速度模型,CRS叠加剖面之后的叠后深度偏移质量将超过叠前深度偏移.虽然CRS叠加倡导的成像方式和承诺的上述理想境界带来了全新的启示,但是实践中这些特色同样带来了令人困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即是作者通过上述实践之后对CRS叠加方法形成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是勘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个主要障碍,其中,如何有效地消除产生与地层间的多次反射波又是地震资料叠前去噪的核心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以更好地消除多次波。本文着重概述现今实生常中常用的几种比较有效的消除多次波方法,包括拉冬变换,F-K方法和聚束滤波方法;同时也概述了预测反积消除水层混响和用K-L变换方法消除随机噪音提高信噪比等方法;最后,还讨论了近年发展的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更充分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但在地下介质复杂并存在倾斜层时存在反射点分散的情况,从而影响了CRS叠加效果.本文从射线理论出发,在考虑反射层局部特征的情况下,推导了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情况下计算真实反射点分散程度的公式,最终将反射点分散程度定量表达出来.通过对反射点分散程度的控制,从CRS道集中抽取出共反射点(CRP)道集,在CRP道集中而不是在CRS道集中实现叠加,其效果应比传统的CRS叠加效果要好.利用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的模型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公式在实际资料处理中的运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阐述一种增强地震数据质量的非CMP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ZO CRS)叠加.文章从分析目前模拟零偏移距(ZO)剖面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与ZO CRS叠加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入手,介绍了ZO CRS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利用2D人工合成理论模型数据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其应用于低覆盖次数陆地实际资料.理论模型及实...  相似文献   

6.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 Incident 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波前曲率半径RN和RNIP. 在CRS叠加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阐述如何在实际数据上实现CRS叠加. 首先,通过简洁的一维相关性分析在常规叠加剖面上找到对应该共反射面元的一组初始波场属性参数(α,RN,RNIP),然后在对应的叠前数据上应用最优化算法对这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相比初始属性参数,优化后的属性参数能够更好地聚集来自地下反射层的能量,最后应用优化后的属性参数实现最优CRS叠加.  相似文献   

7.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实现途径及流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思路是借助于相近共反射点道集之间的相似性,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CMP道集,凭借其高覆盖次数自身所具有的压制噪音功能,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近年来。这一思路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并被视为今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重要发展途径;然而已有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需要通过相干优化以确定所必需的三个属性参数,致使计算量甚大,且仅局限于小炮检距.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深度模型的CRS叠加方法及流程,理论模型验证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峰  刘洪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2):3101-3108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叠前时间偏移走时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山地地区、特别是地表高差变化大地区的成像效果.本文还介绍了GPU 在叠前时间偏移上的应用,通过GPU 对〖JP2〗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化和实现,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单颗NVIDIA Tesla C1060 GPU 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应用主频2.5 GHz〖JP〗的单核CPU计算效率可提高70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往往与断裂、底辟及泥火山等构造有关,这就要求地震成像要精确,而针对水合物的地震处理又要以保真保幅为前提,因此快速高效而又有较高成像质量的的保幅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水合物资料处理中。与直射线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相比,弯曲射线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同样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同时成像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媲美叠前深度偏移。在实际资料的应用中可发现,基于保幅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处理的地震剖面可精确地刻画气体通道,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适于窄线三维地震资料的面炮方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用小孔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完成大面积数据的成像,不仅总的计算量较大,而且成像畸变较严重。为了进行大孔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必须将实际的小孔径资料合成大孔径资料,并解决大孔径资料的成像方法。AMO等合成孔径方法,数据合成方式简单,但成像方法是近似的且较复杂。面炮方法从理论上讲数据合成方法较简单,成像方法是精确的且较简单,但其应用适用于远道振幅比近道弱很多的情况。在窄线三维地震资料情况,其联络测线方向不易满足面炮应用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最小二乘原理应用于波场成像,提出适用窄线三维地震资料的面炮方法。为了解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面炮方法解决复杂油气藏的可行性、所需计算资源和成像效果,我们利用大庆SW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获得了面炮方法的实际效果,获得了所需计算资源的测试数据。对实际效果的分析对比表明,面炮方法是一种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快速方法,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于隐蔽性油气藏和复杂构造油气藏,地震反射资料难以满足精度要求,需要开展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为此,使用反Q滤波、广义S变换、谱整形技术及谱白化技术等方法处理了涠西南地区叠前地震资料,并且分析了四种提高分辨率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四种方法都能提高主频、拓宽频带,其中反Q滤波的效果最好,广义S变换效果次之.反Q滤波结果中波组的低频和中高频能量分配合理,并且在中高频段反Q滤波结果的信噪比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方法.此外,使用不同Q值对反Q滤波结果影响比较大.随着Q值增加,主频和带宽都稍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信噪比提高了.当Q值大于200.0时信噪比改善的空间已经很小,这时再提高Q值,换来的只是主频降低和带宽缩小.  相似文献   

12.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稀疏/非规则采样或者低信噪比数据,射线束提取困难并伴随有假频产生,对叠加剖面和道集造成严重干扰.为了提升射线束偏移在稀疏和低信噪比地震数据采集中的成像效果,本文提出基于三角滤波的局部倾斜叠加波束形成偏移假频压制方法.射线束偏移首先将地震数据划分为超道集,经过部分NMO后转化为以射线束中心定义的共偏移距数据,倾斜叠加和反假频操作均在局部共中心点坐标上实现.时间域倾斜叠加是对地震数据的时移累加操作,三角低通滤波同样可以在时间域完成,在对地震数据进行因果和反因果积分后,亦为地震数据的时移累加.因此,三角低通滤波与倾斜叠加可在时间域结合同时完成,避免了频域滤波的正反傅里叶变换.本文在反假频公式中加入权重系数,用以对反假频的程度进行控制,达到分辨率和噪声压制的最佳折衷.以某海上三维实际数据为例,文中展示了反假频射线束形成对偏移叠加剖面和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中的噪声进行了有效压制.

  相似文献   

14.
在地下介质复杂的情况下,由于常规叠加方法的假设条件不满足,导致叠加效果不甚理想.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而且可以得到多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被视为深层和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褶皱、断层构造发育,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很难准确成像,给后期资料解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对影响叠前偏移处理质量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静校正、叠前去噪、时间域速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叠前偏移数据体解释,最终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提高,断点解释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叠前时间偏移软件,对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偏移成像试验,验证叠前时间偏移中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该软件偏移算法的核心技术是弯曲射线偏移处理,这不同于工业界常用的直射线假设.偏移速度是偏移成像好坏的主要因素,通过迭代进行偏移、速度分析,使共成像点道集拉平,从而实现构造的准确成像;偏移孔径也是影响偏移成像的一个关键参数,其选取与成像目标层的倾斜角、深度、速度等有关;反假频参数对偏移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是偏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波动方程偏移保持了波场动力学特征,依此本文应用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来实现二维资料三维化处理.本方法能使共反射点偏移成像与叠前数据插值一步完成,较好地解决二维资料处理中的成像点不能准确归位、侧面反射波难处理、主测线与联络线不闭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双平方根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双平方根(DSR)形式的波动方程出发,基于沉降观测概念和地震波扰动理论,介绍了深度域的DSR全偏移算子及共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 根据三维地震数据的方位角特征,通过对全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依次导出了适应于零方位角道集、Cross line共偏移距道集以及共偏移距矢量道集的偏移算子. 理论分析与合成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DSR全偏移算子、共方位角偏移算子对介质速度变化的适应性很强,而其余两种偏移算子仅适用于缓变速情况.  相似文献   

20.
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I——理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 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 考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它属于输入道成像方式.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数据,实现了输出道成缘方式的CRS叠加方法. 相比传统的输入道成像方式,它具有能够保证大偏移距反射信息的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而且更加容易推广到三维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