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个地区的高温剩磁分量并通过了褶皱检验.巍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64.3°,Is=48.5°,k=54.6,α95=4.7°;五印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15.4°,Is=44.8°,k=212.0,α95=4.6°.通过思茅地体磁偏角变化与兰坪-思茅褶皱带构造线迹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思茅地体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受控于思茅地体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走滑断裂带活动年代分析,确定兰坪-思茅褶皱带蜂腰构造部位形成于两期构造事件,早期构造变形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北东向挤压缩进有关,后期构造变形与川滇微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时南向挤出运动有关.以华南板块稳定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巍山和五印相对于华南板块分别发生了10.5°±6.0°和3.8°±4.9°的南向运移量.通过选取思茅地体内部构造形态较稳定的巍山和普洱地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五印相对于巍山和普洱分别发生了3.4°±5.0°和3.1°±5.4°的北向纬向运移,表明五印和和巍山之间自印亚碰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北向地壳缩短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给每个岩石单元的古地磁极以单位权的方法,对目前收集到的、并按一定可靠性判据选择出来的华南和华北陆块的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它们的显生宙视极移曲线。进而根据古地磁结果,分析了两大陆块显生宙的构造演化,着重探讨了它们的碰撞时限和拼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滇西兰坪盆地白垩系地层的古地磁采样和室内退磁研究,揭示出一组高温特征分量,95%正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下的正褶皱检验,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对比国际标准地磁极性年表,发现南新组与阿尔比期、赛诺曼期和土仑期相当,而虎头寺组则相当于晚白垩世的三冬期和康尼阿克期.与中国东部的白垩纪古地磁数据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晚白垩世华南与印度支那地块存在明显的纬度差,这一事实说明了印度支那地块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进一步挤压下,印度支那地块在早第三纪沿红河大断裂走滑千余公里,并伴随着15 -20 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4.
华南和华北陆块显生宙的古地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给每个岩石单元的古地磁极以单位权的方法,对目前收集到的、并按一定可靠性判据选择出来的华南和华北陆块的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它们的显生宙视极移曲线。进而根据古地磁结果,分析了两大陆块显生宙的构造演化,着重探讨了它们的碰撞时限和拼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滇西兰坪盆地白垩系地层的古地磁采样和室内退磁研究,揭示出一组高温特征分量,95%正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下的正褶皱检验,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对比国际标准地磁极性年表,发现南新组与阿尔比期、赛诺曼期和土仑期相当,而虎头寺组则相当于晚白垩世的三冬期和康尼阿克期.与中国东部的白垩纪古地磁数据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晚白垩世华南与印度支那地块存在明显的纬度差,这一事实说明了印度支那地块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进一步挤压下,印度支那地块在早第三纪沿红河大断裂走滑千余公里,并伴随着15 -20 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及其邻区的23个古地磁新数据,为该区地体构造的划分提供了古地磁证据。提出北山北部地体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延部分,探讨了该板块晚古生代的逆时针旋转运动,分析了塔里木板块的演化特点,该板块大约于泥盆纪通过顺时针旋转运动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对接拼合,应用多个参考点古纬度资料研究板块运行特征的方法,分析了断面域及其区地体构造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了北祁连地体的古生代南向位移事件,  相似文献   

7.
沈显杰 《地震地质》1992,14(3):193-215
用板块运动学观点,以统一的汇聚速度模型,推导了喜马拉雅造山期西藏特提斯带内的喜马拉雅地体和拉萨-冈底斯地体的变形运动学方程,包括地体缩短、壳幔增厚、侧向滑移、原面抬升、侵蚀夷平及地壳的均衡高度等。在质量守衡前提下导出的地体变形运动学方程组,不仅以因果关联的方式,给出印度和欧亚板块汇聚-碰撞的40Ma期问,喜马拉雅地体的二维变形和拉萨-冈底斯地体的三维变形的宏观构造演化趋势,而且为进一步探讨变形地体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提供了系统定义的初始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及显生宙视极移曲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发表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古地磁新结果,并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编制了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探讨了塔里木地块各个地质时期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地体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划分出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和闽东南四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并研究了各地体的之间碰撞拼贴的历史,指出它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晚元古代,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沿南平-宁化一线发生碰撞拼贴作用,同时伴随海底和陆上火山喷发活动;2、三叠纪,闽东地体沿政和-大埔一线和闽西南、闽西北地体发生碰撞拼贴作用,闽东南地体也随之拼贴在闽东地体之上;3、白垩纪,闽东南地体沿平潭一东山断裂带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地壳密度变形带及构造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区域重力场多尺度刻痕分析用于提取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带的信息,可了解高原内地壳变形带从浅到深的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对青藏高原主要地体的空间分布定位,为岩石圈研究提供地表地质难以取得的新信息.多尺度脊形化系数的图像刻划不同深度平面上的地壳变形带.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带从上到下由细密逐渐变为粗稀型,而且细密型变形区分布的范围逐渐缩小,到下地壳完全消失.从这种情况可以推测,以垂直地面方向上看,地壳变形带应该是树形的,下地壳粗稀型的变形带为树的主干,而中地壳粗稀型的变形带为树的分枝,上地壳的变形带为树枝的小枝杈.上地壳细密型变形分布区反映了与中新生代地壳缩短变形区的范围,下地壳清晰连续的变形带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构造骨架.多尺度边界刻痕系数的图像刻画不同深度平面上的地体边界,下地壳的刻痕边界系数与密度剧烈变化带位置吻合;因此,由多尺度刻痕分析划分地体时同时取得地体密度信息.青藏高原内密度较高的地体包括喜马拉雅地体、克什米亚地体、察隅河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是青藏高原中有壳根的核,而密度最高的克什米亚和察隅河地体在大陆碰撞时不易碎裂,对东西两个构造结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的大陆碰撞造山带都含有多个增生地体,它们是大陆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地体拼贴过程及其相应地质记录都做过详细探讨,但对后期大陆持续汇聚过程中的多地体之间的变形行为及拆离模式目前研究得仍较为薄弱.为此,我们以"两地体"结构为代表,通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来探讨多地体流变结构及其几何参数对大陆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地体变形行为主要受控于靠近主碰撞带的地体流变强度(确切来说是地壳流变强度,下同)及其几何宽度,而与远离主碰撞带的地体流变和几何属性关系较弱.同时,模型结果也揭示出大陆碰撞造山带中地体之间的相互俯冲仅发生在靠近主碰撞带一侧地体较宽的情况下,且总是弱地体向相对强的地体之下俯冲.该研究成果不仅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中地体变形演化给予重要的动力学启示,也对含有多地体结构的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刘训  傅德荣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114-129
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及其邻区划分为14个地体,分属扬子-华南、华北-柴达木、塔里木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4个板块,其间为规模不等的洋盆所分隔,从中元古代以来,上述板块经历了开理解到碰撞、拼合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东南麓有两套薄皮构造,以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和以逆冲推覆为特征的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后者可划分出六个一级薄皮层片体,总体上呈倒序迭瓦状结构,地球物理资料等证实大别地体爷冲于扬子地体之上,两者是以缓倾角断裂为边界的斜接碰撞,其南界为郯断裂南端、襄广断裂南东段及其间的隐伏拆离断层,主拼贴断裂在地表分枝为数条层滑-逆冲断裂,主体碰撞时代为225-75Ma,最终拼贴时代可延续到33-23Ma,韧性一半韧性薄皮构造形成于碰撞中、晚期,而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则地碰撞末期及后造山期,在扬子地体俯冲过程中,俯冲于大别地体之下的盖层层片体被逐片“铲出”,呈上老下新的迭瓦状结构,广泛发育的薄皮构造调节了地体碰撞拼贴造成的强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榆树沟华力西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由麻粒岩和变质橄榄岩两部分共同组成 .普遍经受过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 .该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 :Gar Cpx Pl Tit Ilm(±Qz) (SiO2 饱和及过饱和的镁铁质岩类 ) ,Gar Ky(假象 ) Pl Ru Ilm Qz(变泥质岩类 )和Spi Opx Cpx Ol(变超镁铁质岩类 ) .根据详细的矿物化学、矿物共生分析及变质温、压估算 ,确定其热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795~ 96 4℃ ,0 .97~ 1.42GPa .热峰期变质矿物Sm Nd等时线年龄为 ( 315± 3 6 2 )Ma .表明该地体是曾在晚古生代中期俯冲于 40~ 5 0km深度 ,经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后 ,又经构造抬升剥露于地表的深地壳地质体  相似文献   

16.
桐柏山-大别山的地体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宝林 《地震地质》1991,13(1):33-42,T001
本文讨论了桐柏山-大别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对该区三个地体进行了研究,指出:南部随州-广济高压浅变质地体具有俯冲杂岩性质;北部北淮阳高压浅变质地体中、西段具有俯冲杂岩性质,东段具有构造混杂岩特征;中部桐柏-大别山地体早期是洋盆中的大陆地壳残块,后期演化成岛弧。在加里东或海西-印支时期三地体先后碰撞造山。随州-广济地体和北淮阳地体分别向北、向南逆掩或推覆到桐柏-大别地体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钻孔体应变仪同震变化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震形变反映了来自震源区的变化,它是建立地形变与地震之间关系的最直接桥梁,因而对地震预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钻孔体应变仪属于高精度地形变观测仪器,最适合揭示短期形变变化.我国使用的体应变仪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引进的sacks型体应变仪(6套),另一类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TJ型体应变仪(约80套).  相似文献   

18.
“尤德地体”位于闽中裂谷带南端,与紫金山金矿处于同一成矿带.在“尤德地体”中,目前已发现元古界麻源群变质岩和侏罗系长林组、南园组,火山岩中均存在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矿床.区域构造、地层含矿性、物化探重砂异常等表明其找矿前景很好.找矿工作重点应紧扣层控矿床,大断裂带,斑岩型金矿和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乾县地震台1983-1994年的地倾斜固体潮记录,提取了该地区倾斜固体潮汐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地球动力学特别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固体潮方面的实测参数。  相似文献   

20.
范晔  崔腾发  杜学彬  叶青 《中国地震》2020,36(2):234-243
作为地电场最重要的背景变化组成成分之一,地电场日变化普遍存在。本文选取中国大陆10个地电场台站观测数据,应用时序迭加和谐波分析方法,研究地电场日变化的时间域和空间域基本特征。地电场日变化大多呈现"两峰一谷"或"两谷一峰"的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一年四季基本相同,但是幅度、相位略有差异。此外,利用地磁、地貌、电性结构等资料,对地电场日变化的复杂性及与空间电磁活动、地下电性结构及潮汐相关性进行分析,认为地电场日变化特征本质是受空间电磁活动和地下介质电性结构、水文、地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