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及控煤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域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川中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范围。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渝东北NW-NWW-EW向和渝西-渝东-渝东南NE-NNE-NW向形态特征。根据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分析了该区控煤构造样式,阐述了构造对煤系赋存的控制程度。研究认为,重庆地区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压缩构造为主,煤层大部分赋存于褶曲两翼。  相似文献   

2.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3.
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矿床形成、演化和现今赋存状况的首要地质因素。煤田构造以研究煤盆地和煤层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和发展演化进程为主要内容,以此服务于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滇东地区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滇东控煤构造划分为4大类(褶皱断裂组合、逆冲断裂组合、伸展构造组合和反转构造组合)11种控煤构造样式,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局部的拉张或走滑作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因局部应力场改变而产生的变形。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以逆冲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受构造破坏显著,煤系赋存范围较小;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赋存稳定,可形成大面积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侏罗系大同组。依据大同煤田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区域构造对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大同煤田主体为一向斜构造,控制了煤系的分布范围。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包括压缩构造和伸展构造两大类,前者分布于煤田边界,主要包括逆冲前锋构造、逆冲叠瓦构造、双冲构造、叠瓦扇构造等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煤田内部,以正断层控制的堑垒构造类型为主,构成井田边界或采区边界。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比分析法,以控煤构造样式为主线,系统总结了吉林省南部和北部煤田构造特征的异同。南部地区以挤压型构造为主,发育逆冲断裂组合为代表的挤压型控煤构造样式组合,煤田构造变形复杂,煤系赋存范围较小;北部地区则以伸展型构造为特征,控煤构造样式以断裂断块组合为主,煤系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吉林省南、北煤田构造特征的上述差异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海东北部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与找煤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代勇  孙红波  孙军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96-1703
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和构造控煤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剪切、滑动3大类和8种类型。揭示了控煤构造样式与煤系赋存之间的关系,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以压缩为主,分布广泛,部分矿区构造样式表现为剪切和层滑,各矿区煤系赋存状态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煤田边缘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逆冲断夹块型、逆冲-褶皱型和对冲型为主,含煤向斜形态多不完整;煤田中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控煤构造样式以褶皱-断裂型为特征,含煤岩系赋存稳定,是有利的勘查开发区段。  相似文献   

9.
曹代勇  孙红波  孙军飞 《地质通报》2010,29(10):1696-1703
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和构造控煤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剪切、滑动3大类和8种类型。揭示了控煤构造样式与煤系赋存之间的关系,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以压缩为主,分布广泛,部分矿区构造样式表现为剪切和层滑,各矿区煤系赋存状态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煤田边缘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逆冲断夹块型、逆冲-褶皱型和对冲型为主,含煤向斜形态多不完整;煤田中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控煤构造样式以褶皱-断裂型为特征,含煤岩系赋存稳定,是有利的勘查开发区段。  相似文献   

10.
通许找煤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属河南分区嵩箕赋煤带,总体而言,区内北部为一近东西向的开封断陷系,南部为周口坳陷系,中部为通许隆起,可谓“两坳夹-隆”。南北坳陷保存了较完整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建造,中部隆起区因后期风化剥蚀,使部分含煤岩系缺失,加之后期NW向和N(N)E向断层的切割及两盘的差异升降,导致煤系地层的赋存格局又发生了次级变化.从而使本区呈现东西成带,南北成块的总体面貌,并控制着本区二1煤层的埋深。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两淮地区属全掩盖式煤田,在煤田的发现及开发阶段物探资料(重、磁、电、地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淮地区地层存在着明显的密度界面、磁性界面、电性层界面及波阻抗界面,与其相对应的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区域构造特点。根据煤系地层与其它岩层的物性差异,提出了应用物探资料分析煤系赋存规律的方法及控煤构造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海木里煤田构造分带性特点及赋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煤田构造及构造控煤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煤田构造具有分带分段的特征,自南向北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构造带,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个段,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煤系赋存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木里煤田为一对冲型盆地,在大通山和托莱山的山前地带,逆冲断裂发育强烈,煤层被抬升,埋藏变浅,利于开采,但破坏较为严重;在中部地带,由于受地应力影响较小,含煤向斜保存较为完整,但煤层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分区、分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变化程度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地质条件分类问题是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主要因素。借鉴原国家煤炭部技术咨询委员会1992年所作的《矿井综合评价及分类》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评价办法,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分等综合评价。首先以两淮地区现有的地质报告成果为依据,以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择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类型作为评价参数,将煤层赋存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作为修正参数,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层次权重系数及相关因素的隶属度,以此建立地质条件分等与煤层连续性、煤层连续性与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地质条件分等定量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作出分区、分等综合评价:淮北煤田的宿县、临涣矿区和淮南煤田的潘谢、淮南定远矿区为地质条件Ⅱ~Ⅲ等区;淮北煤田的濉萧、涡阳矿区和淮南煤田新集矿区为地质条件Ⅳ等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煤田构造与控煤构造研究方法,从浑江煤田地质构造展布的平面差异性分析入手,揭示了本区地质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指出南北方向上分为三带,东西向分为两区,不同的区带内赋煤规律有显著差异。受到SE—NW向的挤压,浑江地区发育SW—NE向的断裂及褶皱,成为控制煤系赋存形态的主要因素。浑江煤田西区因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较强烈,断裂较发育,对煤系的后期改造破坏较强烈;而东部煤系赋存于向斜构造内,受断裂破坏较小,但保存面积少于西部。  相似文献   

15.
滇东地区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系赋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底主干断裂的控制作用明显,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强,北部地区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较少,煤层多保存于向斜构造中,保存较完整,煤层埋藏较深;南部受弥勒-师宗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对煤层破坏严重,煤系赋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鉴别了沉积相,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而且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陂煤矿区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与煤炭资源的赋存关系,对指导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18个煤样、9个顶底板样品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丁集煤矿A组煤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其中元素Tm是邻区淮北煤和中国煤中近10倍。且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既较明显的负异常,说明成煤沼泽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大,且1煤到3煤受海水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宜洛煤田深部勘探区的地层、煤层及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褶皱等构造因素对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煤层的分布规律受聚煤环境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李沟向斜及沙坡背斜控制煤层埋深,北西西向断层使南部煤层抬升遭受剥蚀,形成大面积无煤区,近南北向断层使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构造控煤因素的研究为矿井建设开发布局、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