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他出生于煤海之乡,上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原山西矿业学院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即刻到煤炭地质勘探队.立志把理想定位在尚待勘查的煤海。如今,他与煤炭地质相伴23载,无论工作角色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不断地转换着,他都能在每个岗位游刃有余、发光发热、勇当尖兵,为山西省煤炭及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和矿山救援抢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就是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新民。 相似文献
4.
曹寿孙是二六一大队地调院院长。近年来,他和院领导班子一班人带领全院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工作创造了斐然的业绩。特别是在2006年顺利完成了《江西省乐安县居隆庵铀矿床详查》、《江西省崇仁县相山矿田梅峰山地区铀矿普查》等多个地质勘查大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为大队地质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6.
对目前在煤田地勘单位贯彻ISO 9001:2000标准7.5.2条款中对需确认的过程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从“过程确认”的概念入手,并结合煤田地质勘查组织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及其特点,提出了煤田地质勘查单位需确认的过程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天当帐蓬地当床,喝口山泉就干粮。”如此光荣却又艰苦的地质行业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福建省121地质大队地质勘查院的高级工程师邱荣生与地质事业结缘29年,从未后悔过。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用执着的奉献谱写对所从事事业的忠诚。正因如此,去年他荣获了福建省第四届地质科学技术“银锤奖”,回赠他29年地质找矿生涯的一份荣光。 相似文献
9.
加强煤田地质勘查 提高煤炭生产的资源保障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地质工作全局,按照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要求,加强加快煤炭资源勘查,是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缓解煤炭供需矛盾、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一曲《地质队员之歌》,令几代地质人热血沸腾,也唤起了年轻时代的王怀洪为祖国寻找地下黑色宝藏的热情,指引着他投身煤田地质勘查专业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30多年来,他深感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怀揣着为祖国"唤醒宝藏,奉献希望"的责任与梦想,弘扬煤田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根煤田地质生产技术一线,在勘查技术创新和提供资源保障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管 相似文献
11.
在二六七大队,有这样一个经营实体,它成立只有3年,人员、资金、项目极度缺乏,但产值增长率超过25%,利润增长率达200%,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该单位还连续三年被主管单位评为先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不得不令人称奇。这个经营实体就是二六七大队地质勘查院。 相似文献
12.
13.
本刊"地质人生"栏目至今已开办三年整,三年里除"增刊"和个别"专刊"外,都坚持每期编发一篇"地质人生"文章,以飨广大读者。实践表明,本刊"地质人生"栏目开办以来,不仅受到本刊编委会顾问与编委们的赞许支持,刊登有关他们的"地质人生"文章,而且博得包括本刊理事会有关领导在内的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及高等学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关注赞同,积极协助刊登他们中一些人的文章,都产生了很大反响。本期"地质人生"栏目刊登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周义平,就是本刊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深教授、博导任德贻推荐的。为此,任教授于今年10月27日亲笔手书致信给赵克荣主编、孙常长副主编及各位编辑。他在信中说:"《中国煤炭地质》杂志在‘地质人生’栏目登过丁文江等老前辈及当代的一些生产一线的杰出的组织者、学者等事迹,给予读者不少教益和启示";"(据我知)原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地质负责人周义平高工,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一线煤田地质工作者。他善于把在野外所考察发现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等问题分析总结,在许多方面不仅应用在地质工作实践上,而且还能创新理论著书立说,有的还在国际有关学术杂志上发表。此外,他还与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合作(有些在退休后),研究解决地质实践和学术理论问题"。对此,任德贻教授非常上心、执著,他在信中写道:"不知贵刊有没有登过他(周义平)事迹,如尚未登过,建议可请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张名泉院长撰写一文。当否?请酌"本刊编辑部收到任德贻教授这封书信后,很快与张名泉院长联系,由他组织撰写了这篇文章,现刊登在这期"地质人生"栏目里,敬请广大读者抽暇一阅。由此可想,在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以及相关高等学府与科研单位都有一批杰出的新老专家学者等煤地质工作者,他们的事迹都是本刊"地质人生"栏目今后亟需宣传报道的。因此,我们衷心企盼宛如本刊编委任德贻教授一样,涌跃为本刊编辑部推荐、组织或撰写这方面的文章佳作,促使"地质人生"栏目星光灿烂,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14.
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年伊始,在“地质人生”栏目里发表《九十春秋馨香满园》一文。该文以丰富、翔实的史实和朴实无华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韩德馨院士的光彩人生,以及他从事科研与教育66年的辉煌业绩,以飨读者。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衷心期待广大读者对“地质人生”栏目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厚爱,同时多为该栏目撰写或推荐相关的精彩华章。我们热诚欢迎大家给“地质人生”栏目赐稿。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执着而坚毅的身影,60年来始终将承载着一颗赤诚与智慧的身心献给了祖国的煤田地质事业。从英俊青年到耄耋老者,至今虽是84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每天坚持上网查阅资料,关注煤田地质领域新进展,关注有机岩石学新变化,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他就是我国有机岩石学奠基人、著名煤田地质学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金奎励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个人小档案:杨德寿,1962年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81年参加工作。30年来,他扎根高原,立足本职岗位,先后从事编写报告、主持科研项目、技术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参与主持了鱼卡煤田、木里煤田等11个大中型煤炭地质勘探项目,他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2010年他被青海省授予"青海优秀地质专家"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一个勤勉敬业的老师,忠于自己的岗位并与学生心连心;一个随和亲切的长辈,谆谆教导却不苛求一致;一个豁达开朗的乐观主义者,不追求完美却努力做事,他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任德贻教授。 相似文献
18.
10月6日和8日,大河网、《大河报》分别以《南召景区一男童落水,三游客跳水救人不留名离去》和《三位英雄找到俩,还有一个你在哪儿》为题,刊登了三位见义勇为者勇救落水儿童的消息。在报道4岁半男童获救过程并转危为安的同时,媒体还寻找一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郑州的无名英雄‘眼镜哥’"的救人者。照片登出后,相熟的读者很快认出了这位不愿留名的戴眼镜的施救者,是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地质分院的地质工程师尹世才同志。 相似文献
19.
钦州市钦州湾大道上,广西第三地质队新落成的高岭商务酒店格外醒目,改变了当地人眼里地勘单位“穷”的印象。该队经过广大职工多年的艰苦创业,今天已经昂起了高岭土矿勘查的龙头.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岭土矿床的发现和勘探者,走出了一条以地勘为主业的发展道路。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高岭颂歌。 相似文献
20.
设若不是走入基层进行实地采访,设若不是面对面地坦诚交流,设若不是亲自目睹了那些惊人的劳动成果,我想,要真正地认识全国地勘行业的先进集体——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以下简称辽宁冶金地勘院)是注定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