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腾冲火山区数字地震资料研究火山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rune(1970)地震震源破裂模式,导出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与应力降△σ或环境应力O值的依赖关系。利用腾冲火山地震数字化记录观测的峰值速度资料,研究了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和环境应力O值。结果给出,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多数在0.2~2.0MPa之间,平均为0.95MPa;环境应力O值在0.7~3.0MPa之间,平均为2.2MPa,属于低应力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年轻的打鹰山-马鞍册火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区近场微震观测中的洱源、脉地、松挂地区的三次微震序列资料,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vm与地震矩M0和环境应力τ0的关系,利用vm∝M01/3τ04/3的关系,估算了这三次微震序列的环境应力参数τ0值和应力降△σ。结果认为,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v·r)是环境应力参数τ0或△σ的函数,且τ0或△σ与地震构造背景及介质状态相关,表现为处于不同构造背景的三次微震群测定的τ0和△σ值存在明显的差异。脉地震群为高应力序列,应力参数在(0.5~5.0)MPa,松桂震群为中等应力序列,在(0.3~1.5)MPa;洱源震群为低应力序列,在(0.01~0.5)MPa。由此而讨论了不同构造背景与环境应力参数的依赖性及其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与频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武定地震序列数字化记录地震图资料研究了直接用速度谱和位移谱测定地震矩的方法,结果给出前者的误差比后者小50%,两者无系统差。对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结果给出,地震矩M0在1012~1016(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a在100~350m范围,震源距r或震级ML与近场波谱拐角频率f0相关性不明显,序列地震应力降Δσ多数在10~80MPa的范围,表明武定地震序列是在高应力背景下发生的爆发性地震群。  相似文献   

4.
面波的尾波衰减经验关系和震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才中  陈飞 《地震学刊》2000,20(2):15-22
从南京地震台DK-1中长周期地震纪录,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P波起算)的衰减关系,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881gAH+1.51lgτH+0.73=0.861gAz+1.47lgτz+0.76,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震级标准差S=0.12。  相似文献   

5.
在假定地震动物异常行为(SAAB)是对地震电信号(SES)的电生理反应的前提下,通过施加电场、实验再现了神户地震所报道的SAAB蚕及鱼的定向排列.由于垂直于电场时动物体内骨格肌的阻抗较平行时大,动物表现出沿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的行为.基于偶极电荷±q源于地震应力σ(t)的变化,提出了一断层的电磁模型:dq/dt=-α(dσ/dt)-q/ερ,其中α是一表征电荷生成的常数,比如压电系数;ε为介电常数,ρ为花岗岩的电阻率.一长2a且位错或破裂时间为τ的断层,由于应力的变化将产生脉冲状的偶极电荷(面密度):+q(t,x)和-q(t,x+2a),或由地震矩M0而给出偶极矩P(t)=2aAq(t)=αM0[ερ/(τ-ερ)](e-t/z-e-t/ερ).断层位错D、位错速率D′和应力降Δσ满足τ=D/D′=(Δσ/σ0)(a/β).断层域的电场强度F及电流密度J可由F=q/ε及J=F/ρ′得到.若ρ′为水的电阻率,则可得到J=0.1~1A/m2,该值足以引起动物的异常行为.由P(t)所产生的近场甚低频(ULF)波可解释与距离R成反比的SES.  相似文献   

6.
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从PDR-2数字化近源(6.2km≤△≤42km)台网记录的丽江余震中初选了74个地震,初定了震中位置,震中方位角。用相应的台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了丽江地震序列的体波谱。对震级2.5≤M≤5.7、地震矩21.40≤longM0≤23.28的地震,得出了丽江地区地震系列的震源参数;以及P波、S波的logM0与Md的关系式分别为:logM0^p=0.62Md+19.93;logM0^s=0.59M  相似文献   

7.
由峰值速度估算地震应力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刘祖荫 《地震学报》1997,19(5):471-479
根据Brune(1970)提出的震源位错模式,用发生在滇西地震实验场区鹤庆MS=5.3中强地震的地震数字化监测资料,计算了S波谱,测定了鹤庆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对地震应力降的依赖性.由地震标定关系给出(r.v)2/3,导出了用峰值速度参数求地震应力降的3个关系:lg(r.v)=d1+(1/3)lgM0+(2/3)lg;lg(r.v)=d2+(1/3)ML+(2/3)lg;lg=-1.0+1.5lg(r.v).假定对大小地震的平均应力降取3.0 MPa,由鹤庆地震序列的观测资料定出常数d1=-3.88和d2=-0.38.序列震源参数测定结果给出,地震矩为1011~1015 Nm,破裂半径a=200~600 m.根据峰值速度测定的应力降=0.1~10 MPa,平均为3.7 MPa.用这些标度关系求出的应力降结果与Brune模式求应力降的结果比较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对地震应力降的依赖性比对地震矩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由速度谱测定微震的地震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K.Aki(1980)提出的ω平方、常应力参数谱衰减模式.研究了地面运动速度谱衰减的带宽效应,导出了用速度谱直接估算地震矩M0的新方法。利用中日合作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的洱源、脉地、松桂三个地区新获得的三次微震群序列数字化记录资料,通过不同参数Q值和△σ值的计算比较,选取Q=300,△σ=1.0MPa作为测定的参数值,计算了P波和S波速度谱的理论量板,并且与实际观测点的低频速度谱值相比较,用这样的方法测定了三次震群序列的地震矩M0和震源参数。结果给出,在震级为1.0~2.5级的范围内,地震矩M0=10(10)~10(13)(N·m),震源破裂半径a=70~200(m),P波和S波的拐角频率比f(op)/f(os)=1.58。用P波或S波三分量的速度谱值测定的地震矩比较一致,以及在相同震级范围内,用速度谱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其它方法测定的结果也基本一致。本文提出的速度谱测地震矩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当地震矩和观测低频谱值(如f=1.0HZ)已知时,可通过查函数表值快速测定M0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垂直向直达P波数字地震资料,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后发生在该区的33个小震的震源参数及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区域内介质品质因子Q=55-109,前震平均值为93,余震平均值为74;应力降△σ=(1.32-41.41)*10^5Pa,前震平均值为3.31*10^5Pa,余震平均值为13.64*10^5Pa;地震矩M0  相似文献   

10.
鄞县ML3.9和ML4.7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2月26日和1994年9月7日在浙江宁波鄞县发生了ML3.0和ML4.7地震。本文使用华东地区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其主要结果是: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3.0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SSW,破裂速度为2.7km/s,破裂尺度为0.39km;4.7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WW,破裂速度为2.3km/s,破裂尺度为0.41km。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研究了一次地震发生后其继发地震的时空免疫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地震的免疫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对进一步认识地震发生的时空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相邻两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d的临界直线关系为d∞τ(-1.0),其迁移速率v的关系为v∞τ(-2.0)。这也是齐夫(zipf)法则所约定的分维值,十分类似于1/f谱。我们形象的称d∞τ(-1.0)分布是“随机音乐”;v∞τ(-2.0)分布是“布朗音乐”。  相似文献   

12.
兵库县南部地震于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JST;JST=GMT+9h)发生在兵库县南部的活动断层上,对几个城市尤其是神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通过对宽频带及强地面运动地震图的分析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大小(地震矩和震级)。由长周期矩心矩和量反演的震源机制是,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33°,83°,169°,补偿线性偶极向量分量小(1.5%),M0=3.0×10^19Nm,Mw=6.9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包括:(1)通过拟合区内断层错动方式确定区域边界上作用的远场构造应力;(2)根据发震前震中所在断层段要进入塑性状态,确定1911年红海湾地震前区内构造应力场.两个应力场均采用正交设计法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快捷地得到.结果表明:该区远场最大主压应力σ3的方向为N68°W,σ3=-200MPa,最小主压应力σ1=-80MPa;算得的红海湾地震前区内应力场的特点是除滨海断裂的红海湾段已进入屈服状态外,其余断裂均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琼中台短周期垂直向P波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了1994年12月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震源特征,并对震情趋势作出估计。研究表明,北部湾地震的余震应力降和介质QP值分别为3.65×105Pa和285,在震区附近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在东方小震群区,测定的应力降和介质QP值分别为1.65×105Pa和266,符合小震群震源特征;在琼东北地区,应力降不高,QP值为190;海南岛东南的陵水及其海域应力降也不高,QP值为480。这两个地区均存在着孕育较大地震的介质条件,特别是琼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峰值地面水平加速度的一种衰减关系。资料源自印度强震台阵记录的5次地震中提取的66个峰值地面水平加速度。目前使用的分析方法是两步成层的回归模型,其衰减关系假设为:log(A)=-1.072+0.3903M-1.21log(X+e^0.5873M)式中,A为峰值地面加速度(g),M为城级,X为震源距。残差平方和为0.14。把这一衰减关系与其他的衰减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其它关  相似文献   

16.
陈培善 《地震学报》1999,21(5):554-555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1.66lg(…  相似文献   

17.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0,22(1):108-108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1.66lg(…  相似文献   

18.
对保加利亚南部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构造进行评述和分析并对此区编辑了地震目录,根据保加利亚南部的地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我们给出:(1)证实了这个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现在正呈N-S缶扩张的希腊北部和爱琴海的新构造运动相似的假说;(2)指出地震能量的释放主要与正断层活动有关,破裂可能是由于在斯特鲁马断层带上有一些小的粘滑单元;(3)得到该区的频率震级关系,并推得特征震级在Ms=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使用Ms≥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分为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a、b值。将使用上述关系式计算的M2与序列实验发生的M2比较,若取两者之差/△M/≤0.5为标准,内符检验的准确率超过90%。用中小地震序列和历史及现代中,强震资料作外  相似文献   

20.
震源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震尖为线性破裂断层模型的假定下,本文根据震源理论和波谱随空间坐标的展开式,定量分析了震源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得到了场地上相距为d的a、b两点地震动的Fourier谱的关系式为Ab(f)=Aa(f)exp(a1δr0+a2δθ)。其中a1,a2为与震源参数、介质我和场地位置相关并随频率变化的两个复数,δr0与δθ为与台丫相对位置有关的参数。本文给出了计算a1和a2的理论公式,并对a1和a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