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高原。在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编著的《中国地貌区划》一书中,我国山区面积63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6.0%;我们所作的统计结果表明,这两个数字分别为649.0万平方公里与67.6%,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农业资源的优势贵州习惯称贵州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海拔1500至2000米,中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东、南边缘和河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贵州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特点。地貌特征是:山地性显著,溶岩地貌广泛分布,地貌类型和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全省地貌分高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87%,丘陵占10%,盆地和河谷坝子占3%。土壤类型繁多,共有九个大类,30个亚类,不仅有很长的发育历史,而且分布错综,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  相似文献   

3.
我国江南红色丘陵乃指长江以南,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内的山地、红岩丘陵及丘陵间的盆地地区。即《中国地貌》所划分的长条形的红层盆地。主要分布在武陵山与武夷山之间。盆地内堆积的红层大部分为白垩系(或上白垩系)一下第三系。较大的盆地有衡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形地貌通过分配地表水分和热量制约耕地的利用形式和成效,对耕地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意义,以地貌分区的视角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0-2015年中国6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地貌分区数据,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耕地1990-2015年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貌分区下的耕地新增与流失方向。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17715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17851万hm2,平均每年增加5.44万hm2,每年增幅仅为0.03%。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台地、丘陵次之;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耕地面积最大,而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耕地动态度明显高于其他地貌区。空间上呈现“南减北增,新增耕地的重心向西北移动”的特征。1990-2015年间,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和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为耕地面积增长区,平均每年增加耕地面积分别为8.9万hm2和5.4万hm2;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和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区(V)为耕地面积减少区,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分别为5.9万hm2和2.8万hm2;而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区(III)和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区(VI)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平均每年变化仅为0.15 万hm2和0.06万 hm2。耕地流失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和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主要原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建设用地对优质耕地的大量占用;而新增耕地主要发生在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多来自于对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垦。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自然诸要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人们进行农、园、林牧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生产力和利用的适宜性各不相同。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形态特征,同时地貌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地貌部位。地表物质组成和现代地貌过程等地貌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也影响其他土地要素的形成。发展和性质。闽北地区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面积达80%以上。地貌条件对本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土地资源的地貌条件建阳市地处武夷山脉及其所环抱的闽北地…  相似文献   

6.
<正>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上游平原过渡地带,在宏观地貌上由盆地丘陵逐渐经过低山、中山、高山,进而过渡到高原地带。复杂的地貌,众多的人口,客观形成了广袤的坡耕地。其中,盆地内坡耕地虽坡度较缓,但垦植指数高;而盆周山区虽垦值指数低,但坡度较陡。因此,长期粗放耕作,不仅极大地破碎了生态景观,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土地人口承载力,阻遏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形成广种薄收、  相似文献   

7.
渭河盆地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类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孟春 《地理研究》1989,8(4):56-64
渭河盆地位于祁吕系、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华夏系、陇西旋卷构造四大构造体系交汇地带,这种地质构造背景是形成盆地构造地貌的基础。按照构造-成因分类原则,对本区构造地貌划分为两级8个类型,又按新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出相应的亚类。这些地貌类型分布具有东西延伸成带,南北对应,垂向成层具阶梯状的空间配置特点。渭河盆地在四大构造体系制约下,共地堑构造是决定地貌空间配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秦皇岛柳江盆地大石河河谷地貌为研究对象,利用1∶50000石门寨地形图和野外观测资料,通过ArcGIS应用技术对数据进行矢量化,生成TIN、DEM图,旨在定量地演绎秦皇岛大石河河谷地貌的形态特征。用立体图像直观表达地貌形态,为研究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提供基础,有助于地貌学教学中理解河谷地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广东省灯塔盆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IS与景观斑块分析软件支持下,定量分析灯塔盆地景观生态格局.灯塔盆地景观组分主要有水田、旱地、灌草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5种斑块类型,由于受沟谷相间的丘陵地貌格局的控制,水田作为优势景观组分具有最复杂的空间结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具有相似格局特征,但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针叶林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海拔较高的部位,而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的丘陵、台地.研究结果表明,灯塔盆地景观格局的复杂性主要受地貌因素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典型地带性植被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基本消失;人  相似文献   

10.
陕北洛河流域地貌演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娇  王伟  石建省 《干旱区地理》2015,38(6):1161-1168
根据洛河流域地貌南北纵向区域分布规律,并参考张宗祜先生(1986)编制的"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将洛河流域由南至北依次划分为洛川黄土塬区、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及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3个地貌区。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洛河流域3种不同地貌绘制了Strahler曲线,采用高程积分法、信息熵法、侵蚀积分值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3种地貌区均属于壮年期地貌发育数量特征值范围,说明洛河流域总体的发育状态已经开始进入壮年期,但不同地貌分区的发育阶段不尽相同;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的S值大小排列顺序为: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 洛川黄土塬区< 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与理论情况不相符。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洛川黄土塬区侵蚀强度增加对洛川黄土塬区的地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探设计等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宣读论文20篇。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我国近几年城市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西部山地丘陵盆地的城市地貌问题,探索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小秦岭山地的河南部分,三门峡盆地西段南半部和朱阳盆地。小秦岭山地是华山山脉的东延部分,西从省界一直近东西向延伸到灵宝以南,长达40多公里,南北两侧均以大断裂与盆地相邻,呈一反”S”型的断块构造隆起,成为河南最高山脉。其中最高峰老鸦岔为2413.8米。本区为汾渭地堑的组成部分,其反映内力作用的构造地貌十分典型,本文着重就这些构造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一、地质构造基础 小秦岭地区位于东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北缘,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褶带的西南端上;是华北陆台南缘,呈近东西向长轴状展布的前震旦纪古老地块。其中小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本区东部新华夏北东向构造带相交接,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局。小秦岭山地为一受侵入体破坏的复背斜构造:北侧三门峡盆地在本区受阶梯状断裂控制而形成了断陷盆地,南侧朱阳盆地受主干断裂影响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拗陷。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高程面积曲线不仅是指陆地上高程与面积分布的函数曲线,它往往也包括着大洋盆地的深度与面积分布的关系,即忽略地表的水体而把陆上地貌与海底地貌看为一个整体——地球岩石圈地貌。如果,为了更明确起见,在把整个岩石圈地貌分为陆上地貌与海底地貌的基础上,可有狭义的适用于陆地上的“高程面积曲线”及适用于海洋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高程面积曲线不仅是指陆地上高程与面积分布的函数曲线,它往往也包括着大洋盆地的深度与面积分布的关系,即忽略地表的水体而把陆上地貌与海底地貌看为一个整体——地球岩石圈地貌。如果,为了更明确起见,在把整个岩石圈地貌分为陆上地貌与海底地貌的基础上,可有狭义的适用于陆地上的“高程面积曲线”及适用于海洋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豫西山地系指河南省西部中段,大致北以黄河为界,南至伏牛山岭,西达省界,东到嵩山,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 本区地貌复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秦岭山脉向东的延伸,有北东走向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及北西走向的伏牛山。华山山脉东延的小秦岭等,海拔一般约1000—2000米,部分山蜂超过2000米,东部为丘陵、河谷及盆地。境内有洛河、伊河、北汝河与宏农河等较大河流,伊河和洛河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区,于偃师杨村汇流后,注入黄河。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1.6%,丘陵占35.2%,其余为平原和盆地。 本区是河南沉积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在太古界与下中元古界变质岩系基底之上沉积了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中界,总厚度达万米以上。在中元古界与第三系中还伴有火山喷发岩。在巨厚的沉积地层中发育有种类繁多的沉积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特别是比较闭塞的丘陵山区,由于长期的人口自然增殖,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不相适应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治理对策,必将给山区国土整治带来恶果。本文就鄂东北丘陵山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 鄂东北丘陵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地的南麓。包括湖北省武汉市的新洲县,黄岗地区的罗田、英山、红安、黄岗、浠水、蕲春、广济、黄梅县和麻城市。总土地面积18871.98km~2,占湖北省总土地面积的10.15%。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新疆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和湖成地貌等类型,具有山系走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山地与盆地高差悬殊,山地层状地貌明显,山间盆地多,沙漠面积大,各山地气候地貌垂直分带各异,地貌类型组合呈环状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现状,潜力与开发对策:以德庆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功武 《地理科学》1998,18(1):10-15
德庆县属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详查面积较统计面积大40%大部分耕地因洪,涝,旱,土质瘠薄而低产,高产优质田仅占30%,中低产达70%,远较传统认识的多,这在南方丘陵山区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红层分布及其地貌发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新  彭华 《地理科学》2015,35(12):1575-1584
为了解全球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貌发育的差异,对国内外红层的分布、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红层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年代主要为中生代,尤以白垩纪为主,构造环境主要为古陆块活化时形成的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几乎全部为陆相,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古气候条件;岩性复杂,兼具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发育了丹霞地貌、红层高原、红层山地和红层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国外红层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从前寒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呈现出从老陆块向新陆块扩展的趋势;构造环境分为山前/山间拗陷堆积、地台拗陷堆积、裂谷盆地堆积和弧后盆地堆积;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兼具滨-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岩性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砾岩较少;发育的地貌类型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20.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