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铈为例,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溶液制备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外标法测量不确定度及仪器重复测定的不确定度。提供了引入不确定度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
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中全氮量为例,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测定过程中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理评定,包括样品和标准物质硼砂的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硼砂的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容量瓶、移液管和滴定管的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相关元素的摩尔质量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测量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置信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的银含量为例,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称样质量、标准工作溶液、工作曲线拟合、试液定容体积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求得标准不确定度为1.56,扩展不确定度为3.12。  相似文献   

4.
蔡玉曼  曹磊 《岩矿测试》2007,26(3):225-229232
通过对榴辉岩中金红石物相二氧化钛含量重复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制备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中产生的不确定度.以及重复试验的不确定度。当二氧化钛平均含量为3.75%时,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6%。  相似文献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氯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用实例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氯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仪器综合稳定性、制样、标准物质、回归工作曲线、重复测量等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在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95%置信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得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氢醌滴定法测定金矿石中金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氢醌滴定法测定金矿石中贵金属金的实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配制金标准母液、金标准工作液、氢醌滴定液浓度、称样质量、滴定样品所用氢醌溶液体积等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在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95%置信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得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凌进中 《岩矿测试》1997,16(2):141-144
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标准值的不确定度是对真值存在范围的估计和推断。正确理解不确定度的涵义和清晰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与性质是准确表达不确定度的重要前提。对不确定度表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区别,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及正确报告、应用和符合性评价等,提出分析测试中心应尽快培训人员,完成对每个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以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客户和认可委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标准物质标准不确定度估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5,他引:4  
鄢明才 《岩矿测试》2001,20(4):287-293
在用高精度分析方法经检验证明样品均匀知识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条件下,可以以定值测试的不确定度表示标准物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在较全面分析了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定值测试的误差后,提出以测试结果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算得A类不确定度、以定值方法间的偏倚估计B类不确定度,以两者的合成值作为地理化学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的估计值,并用其试算了部分已有地球化学标准物质有代表性元素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提出的不确定度估算方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痕量铅为例,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对测定过程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理评定,包括称量不确定度、体积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不确定度及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评估了铅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于铅含量为0.025×10-6的味精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10-6。  相似文献   

11.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的加里东运动之后,早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该地区变成孤后盆地,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盆山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沉积-构造盆山转换过程:泥盆纪-二早叠世分地新生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晚二叠世与中三叠世间盆地构造性质转换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晚期前陆磨拉石沉积。在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层。在碳酸盐台地沉阶段,发育硝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沉积地层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渊阶段中期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沉积和晚期快速沉积形成的磨拉石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2.
吗啉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有吗啉、甲基吗啉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曝气吹脱-吸附-生物处理的联合工艺,并在室内进行了小试实验。结果表明:原废水经过2次曝气吹脱后,ρ(NH3-N)从62 500 mg/L降为431 mg/L,ρ(COD)从50 840 mg/L降为26 051 mg/L。通过吸附实验,ρ(COD)从26 051 mg/L降为2 769 mg/L,ρ(NH3-N)从412 mg/L降为134 mg/L。在生物处理室内小试实验中,采用了活性污泥反应器与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当废水pH为7.5、ρ(DO)为4.3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0 h时,COD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83.1%。在曝气生物滤池中,当ρ(DO)为3.3 mg/L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55.8%。在生物处理的最佳参数条件下进行连续监测,当进水ρ(COD)为2 769 mg/L、出水ρ(COD)平均值为387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5.9%。吗啉废水经过此联合工艺的处理,ρ(COD)从50 840 mg/L降为387 mg/L。  相似文献   

13.
以巢北地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区内选取的15个观测点节理数据,对巢北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恢复,发现该地区经历过2次主要构造运动:第一次为印支运动,控制该区所发育的NEE向主要大型褶皱,应力场方向以NNW—SEE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87°~355°,平均为319°;第二次为燕山运动,对前期形成的褶皱进行改造,应力场方向以NE—SW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3°~68°,平均为44°。  相似文献   

14.
一种岩性提取新方法--光谱排序编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排序编码法(SSE:Spectra Sort Encoding Algorithm)是在对目标光谱与地物光谱按光谱强度大小进行排序的基础上,计算两条光谱曲线的相似度,然后,根据相似度与识别误差进行编码,从而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文章详细介绍了算法提出的背景、原理,并对算法在岩性提取中的精度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识别误差从0到0.3变化的过程中,算法最高精度的平均值为1,平均精度的平均值为0.825.高精度是其进行岩性提取的基础,岩性端元提取对比试验的结果也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岩性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对比验证。重点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并定义裂隙率 及裂隙减少率 两个指标对DDARF计算中的沿空巷道裂隙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DARF方法对单节理试件在无锚和加锚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计算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对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DDARF计算,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呈现沿空帮>顶板>实体帮>底板的变化趋势,与模型及现场试验监测数据相符;根据 及 两个指标对计算得到的无锚和加锚沿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趋势为 ,与变形趋势相一致;虽然锚固效果明显,但由于Ⅰ区、Ⅱ区本身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后裂隙率最大的 仍然是裂隙率最小的 的2.13倍,为了维护围岩稳定性,除了进行锚杆(索)非对称支护外,还应对Ⅰ区、Ⅱ区关键部位增加支护措施。DDARF方法关于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近,可有效开展裂隙演化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分析此类巷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天然地下水环境四氯乙烯的强化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烨  刘菲  鲁安怀 《地球科学》2009,34(5):870-876
采用批实验方法, 以天然地下水为基础培养液, 利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驯化的微生物, 以醋酸作为共代谢基质, 加入酵母粉提供氮源, 研究了四氯乙烯(PCE) 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 通过强化影响PCE降解的某些因素, 在20℃的地下水环境中, PCE可以很快转化为三氯乙烯(TCE), 并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二氯乙烯(DCEs), 但没有检测到DCEs的脱氯产物.PCE的脱氯速率为0.1848d-1, 半衰期为3.75d.亦研究了低温环境下PCE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在低温环境下, PCE也可以发生生物降解, 但是脱氯速率相对较慢, 为0.0761d-1, 半衰期为9.11d, 且终产物为TCE.   相似文献   

17.
双针热脉冲(DPHP)技术被用于原位测定海洋沉积物的热导率.数据处理过程直接决定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热导率的精度与效率.根据实测数据,结合海上测量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了DPHP技术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套数据预处理流程,并对2种热导率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滤波、数据截取和背景场拟合剔除等预处理过程,得到的热脉冲温度响应曲线可用于热导率计算.计算热导率可采用K-B模型或者简化模型,后者具有降低运算量,减小误差积累的优点.热导率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拟合法,如果采样率足够高,极值法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应对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和漫溃堤长历时相伴发生的洪灾现象,借鉴全二维气相色谱理论提出全二维水动力模型概念,建立了模拟河道和灌区洪水演进的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对界面通量进行数值求解。模型内通过漫溃堤堰流公式成功实现河道与灌区的耦联,考虑溃口展宽变化,加密处理河道网格,采用热启动与干湿水深理论对模型进行优化,并利用加大糙率法对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形进行优化处理,尽可能反应地面真实情况。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宁蒙段河道与左右岸灌区的漫溃堤洪水演进模拟,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流场分布均匀光滑,初步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研究成果对河道溃决洪水的精细仿真模拟和该地区洪水风险分析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东部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成藏地质规律,指导页岩气勘探部署,选取四川盆地东部焦石坝地区、彭水地区及湖南保靖地区进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龙马溪沉积时期,四川盆地东部形成了前陆盆地,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碳质页岩,为页岩气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前陆盆地沉积中心位于重庆一带,其碳质页岩厚度从中心向周围减薄,碳质页岩中有机质丰度由中心向周边减小,有机质成熟度由中心向周边降低,地层压力由中心向周边减小,生烃时间从西向东逐渐缩短; 渝东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湖南保靖地区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 从西向东,储层中孔隙空间缩小,裂缝发育程度加大; 构造运动对页岩气产生破坏作用,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东部从渝东焦石坝地区向湖南保靖地区,页岩气成藏条件逐渐变差,勘探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朱蕾  董娅玮  于学君  李琦  郭婷婷 《地下水》2007,29(4):102-104
石油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成分复杂,其治理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用自制的反应器以石墨为电极材料,应用脉冲电解方法,进行处理石油废水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 30 min,电解电压 10 V,脉冲电源频率 3 750 Hz,占空比 50 %,pH=9,电极间距 2.5 cm,电极直径 1.0 cm,电解质浓度 0.2 % 的条件下进行电解,废水的处理效果可达到 89 % 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低于国家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二级排放标准.脉冲电解法不但处理含油废水效果显著,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为处理石油废水提供了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