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2月2日发射成功的“太阳及日球层观测平台”———SOHO,是迄今观测太阳的最精密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在与地球的通信联系中断一个半月后,于今年8月5日终于有了继续的联系。科学家正期待着它能完全恢复,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观测数据。SOHO平台及三大...  相似文献   

2.
七月二十二日,宜昌,日全食。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2008年日全食我无缘观赏,而今年我不愿再错过。于是我兴奋地加入了我校的日食观测队,迫不及待地奔赴长江流域观测。  相似文献   

3.
观测日食     
自从1997年打了个擦边球之后,整整11年,日全食没有光临过中国了。日全食可以说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最壮观的天象,被认为是人一生必看的瑰丽景致之一。幸运的是,在今年的8月1日和明年的7月22日,将接连有两次日全食在我国发生,其中今年的那次已经近在眼前了。还等什么,赶紧整理器材,制定计划,准备观测吧!如果你是刚入门的爱好者,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好器材或者没多少观测经验,日全食观测是非常容易的!  相似文献   

4.
2月份的夜空似乎比较平静,没有太多振奋人心的天象发生。水星在刚刚过去的1月的最后一天迎来了东大距,在2月初的几天仍然是观测水星的好时机,金星将在2月中旬展现它最耀眼的光芒,半人马座α流星雨在2月8日流量达到极大,但是在中国观测条件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自从发现短周期X射线双脉冲星武仙座X-1发射1,000GeV γ脉冲辐射以后,学者们认为,可能其他的有类似短周期的X射线双脉冲星也有间歇的甚高能γ辐射,最近Chadwick等人对发射间歇性硬X射线双星系统4U0115 63中的3.6秒脉冲星进行了γ射线观测。观测是在1984年9月21日至29日用Dugway γ射线望远镜进行的,观测技术采用的是大气切伦柯夫光探测。选择这个天体作为可能的γ射线发射体,是由于它的光度、自转加速率及脉冲周期等是在北半球可观测天体中最接近武仙座X-1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6.
8月27日是60000年来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日子,然而火星上正在酝酿的尘暴 影响了地球上的观测者对火星的观测。 5月初,火星环球勘测者飞行器发回了在火星北  相似文献   

7.
守得云开见日食1997年3月9日,在我国的最北端可以观测到日全会,而在我们这里──广东省佛山市,则只可以观测到日偏食。在距离日食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作准备了,观看以前有关的录像,找来有关日食的资料和摄影的书籍,认真学习。离日食还有不到一星期...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7日的水星凌日,盛况空前:太阳观测卫星SOHO和TRACE从太空,瑞典科学院的1米太阳望远镜等一批最优秀的太阳专业望远镜从地面,监视这一天象的全过程。公众天文台和天文馆纷纷向民众开放,让大家一睹水星凌日的丰采。天文爱好者的观测活动炽热,仅日本“星空观察”网  相似文献   

9.
太阳振荡研究现已成为研究太阳内部性质的新手段,也成为检验太阳模型构造时输入物理参量的最重要工具。90年代以来理论与观测日震频率的差别已随输入物理参量及太阳振荡理论的改进而大为减小,可是现有的差别仍远大于观测误差。由日震反演可对太阳内部对流区、表面氦丰度及自转随纬度和径向的分布都有更多了解。太阳振荡的湍动随机激发及激发源的位置都已得到研究,不过现在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今后一方面要探测更多的振动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不同观测者得到的结果存在系统差的问题,而最外层的非绝热现象及理论与观测存在差别仍是最关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六月,除水星外肉眼可见的几颗大行星观测条件都还不错。前半夜的主要观测目标是金星、火星和土星,它们之间的角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后半夜木星升起,我们又有机会一睹这颗太阳系内最大行星的风采了。6月21日是夏至节气,当天北半球白昼是一年中最长的,而夜晚最短,且越往北越短。在北极圈以内地区当天太阳将不会落到地平线下,这就是所谓的极昼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2007年2月3日月掩土星之前的每月天象中,我们多次提到过月掩星这类的天象。观测月掩星在科研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比如研究双星、测量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2007年2月3日清晨将发生一次月掩土星,但由于时间问题,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掩星的全过程,西部其他地区日出后才开始掩,且月亮会在“掩终”前落下,东部地区则无法观测此次掩星。对于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掩星观测主要有目视、照相、录制视频三种形式。目视是最常用的观测掩星方法,但对于缺乏观测经验的初级爱好者有一定难度。照相观测成果的欣赏价值似乎更大,而目前最为流行的是通过视频CCD将掩星的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掩始和掩终的时间和位置等。  相似文献   

12.
爱好者星图寻觅指南○陈丹如若我们把观测设备比作硬件,那么观测资料就是软件。没有软件计算机无法工作,没有观测资料,再好的观测设备也是枉然。星图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观测资料,是天文爱好者观天必不可少的工具。星图是特殊资料,在国内出版的品种不算太多,印数一般...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13日清晨,地球将穿越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Swift-Tuttle)的残留物质中最密集的部分,届时英仙座流星雨将达到极大。由于没有月光的影响,因此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是历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 英仙座流星雨可说是最有名的流星雨之一,因为它不但流星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  相似文献   

14.
掩星情报站     
三月份共有三次适合观测的月掩星,九次小行星掩星。三次月掩星中仅有一次最适合观测,有五次小行星掩星最适合观测,这五次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是6.5等,也是掩食时间最长的,可达4秒。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22日,世纪日全食如期而至,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大连只能观测到日偏食,但偏食同样精彩,食甚时食分为0.756在大连日食的观测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特殊天象的发生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最佳时机,利用人们对日食的好奇心,大连青少年宫天文馆在人民广场西花园组织了日食观测活动。  相似文献   

16.
110个梅西叶天体,是天文爱好者最乐于观测的深空天体目标。你可能观测过其中的一部分天体,但你有没有想过进行这样一个挑战:在一晚上的时闻里,观测尽量多的、甚至全部的梅西叶天体?这项观测运动,称之为梅西叶天体马拉松(下文简称“梅马”)。  相似文献   

17.
6月中下旬,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短的时期。今年6月22日是夏至节气,以北纬40°地区为例,当天天文昏影终到次日天文晨光始的间隔只有不到4小时50分钟。黑夜短暂会使我们可用于天文观测的时间缩短。但在夏至前后,午夜时分太阳也会在地平线下不太低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追星一族     
右版是2004年7月北半球星空图,观测地点为北纬20度,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1日23时、7月15日22时、7月30日21时。 7月份,银河在天顶偏东方向从北向南横贯而过。本期重点介绍一些银河之中或附近的用小型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天体。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掩星领域里,最热门的就是小行星掩星了,观测小行星掩星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测量恒星消失和重现的时刻。通过分析计时数据获得小行星的视面形状,而获得视面形状就需要有多个观测站点进行观测,观测站点越多,获得的视面形状就越准确。当然,单一观测站点的计时数据也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晗杰 《天文爱好者》2013,(11):10-11
傍晚冬夜群星逐渐从东方升起,意味着北半球最寒冷的季节已经到来。然而,此时的天象剧场却热闹非凡。将在12月中旬出现极大的双子座流星雨是本月最值得关注的天象,而其余几个小流量的流星雨就不太适合公众观测了。几颗行星在12月的观测条件都还不错。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