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入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晴天的概率明显增大,天气更加有利于天文观测,而9月的夜空也不会让大家失望。首先是接近秋分,偶发流星明显增多,而同期活跃的流星群也不少。其次是木星升起时间逐渐提前到前半夜,观测条件越来越好,借助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它表面的云带和四个较亮的卫星。最后,秋夜星空中的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以及很多星云、星团等深空天体非常适合目视和照相观测。看来在9月中旬的几个无月夜里,大家又要熬上几个通宵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秋天的到来,飞马四边形已经逐渐取代夏夜银河,成为夜空的主角。虽然秋夜星空中亮星不多,稍显寂寥,但类似仙女座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无疑是天文爱好者钟爱的观测目标。此外,本月内木星的观测条件也很好,而偶发流星和流星雨也进入了多发时期,其中九月英仙座流星雨较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M51系统包含巨旋涡星系M51和相对较大且较近的伴星系NGC 5195。M51离银河系较近,由尘埃消光带来的观测不确定性也就不十分显著,从而可以得到较详细的星系结构。自M51被发现至今,从射电波段到X射线波段都已获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主要介绍了M51的多波段观测成果和数值模拟研究,并概述了对其伴星系NGC 5195的观测。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12,(4):58-59
爱好者观测: 这两个星系都属于比较容易观测的类型,用一架小望远镜就可以看到。M81据说有经验的爱好者可以用肉眼看见,用望远镜能看得比较清楚。M82离M81十分近,亮度也不算低,观测也较为容易。是M81和M82周围没有什么显著的亮,因此对于新手来说要找到它们可能还有一点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旋涡星系M31(仙女星系)的基本观测性质。与银河系结构类似,M31的基本成分包括:核、核球、盘和晕。对以上各个成分的观测和研究进展分别作了综述,重点是盘的星族成分和恒星形成历史,以及球状星团的分布和晕的形成历史。同时与银河系的各种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仙女星系(M31)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型旋涡星系,与银河系结构相似且质量相当,对M31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研究有助于理解银河系以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整理了自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对M31中天体的相关光谱观测与研究成果,共涉及了M31中5 000余个发射线天体、2 000余个星团、6 000余颗恒星、1 000余颗新星以及核球和盘上的星族的光谱。恒星光谱观测由早期的以超巨星为主发展到近20年更大样本以及更多类型,其中红巨星被用于研究M31星系盘和晕的性质及子结构。发射线天体通常被应用于M31质量测定、运动学分析和恒星演化的研究。M31星团的研究集中于金属丰度和运动学性质,以及利用视向速度测定M31位力质量。对M31中心星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区的星族组成和运动学分析,其中运动学研究结果更支持核区的偏心盘模型。最后,介绍了郭守敬望远镜对M31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相关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外OH megamaser 星系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1991,9(4):289-297
本文主要评述对河外OH megamaser星系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1个OH megamaser星系。其中OH megamaser星系IC4553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也是唯一进行了VLA-A、MERLIN和VLBI观测的OH megamaser星系。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红外辐射抽运引起OH脉泽分子的反转,放大来自核区的射电连续辐射的机制即是生成OH megamaser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仙女座星系是人类证认的第一个河外星系,哈勃的发现开辟了研究宇宙的新途径即“观测宇宙学”,从此天文观测家们开始研究单个星系的组成和结构,同时研究大量星系在空间中的分布和运动。这之中业绩卓著者当数哈勃。  相似文献   

9.
张周生  吴光节 《天文学报》2001,42(4):390-396
对1999年11月19日拍摄的两张狮子座流星胶片进行了分析研究照相观测比目观测记录了更多的定量信息计算了流星在胶片上显露时必须满足的运动角速度条件,求出了流星起始点仰角、流星结束点与辐射点的角距离、流星运动的角速度以及流星路径的弧长等并且得出流星在大气中的烧蚀时间仅0 65秒左右,即烧蚀的路径长约40 50公里通过在扫描仪上得到的黑白图像的处理,求得两颗流星的照相星等分别为-10.3 ± 0.2和-4.8±0.2.由此可以得到它们的质量和电子线密度.给出的处理方法,也可用于其他流星的照相观测资料处理.并且,对流星观测使用的照相镜头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2,(12):58-59
爱好者观测这几个星系都属于梅西叶天体中亮度偏暗的,加上混杂在星系团中,对于新手来说难度不小。罗纳德·斯托扬(RonaldStoyan)等人所编著的《ATLASoftheMESSIEROBJECTSHIGHLIGHTSOFTHEDEEPSKY》记载M89和H90都接近10×50mm望远镜观测的极限,而H91用这个级别的望远镜根本无法观测到。  相似文献   

11.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3,44(2):156-165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不仅有对于流星的一般描述,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不能完全理解的特殊流星现象的记录。基于现代对电声变换流星声、流星体的螺旋线形运动、流星的颜色变化和流星的分裂等等的研究,列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查找到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实用价值。对电声变换流星声的报道,只是近20年来,才确立了的并非是观测者的臆想。流星的现代彩色照相观测,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其他的特殊流星现象和它们的发生与演变。这些古代记录与现代的流星观测的对比,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监测流星是很多资深天文爱好者的观测项目之一。近年来,国内也相继组建了流星监测网,如最早实现流星网络监测的"广东流星监测网",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流星监测网络——中国流星监测网。根据不同地点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燃烧完的火流星坠落的大致范围,为寻找陨石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发现新的流星群。  相似文献   

13.
爱好者观测 这几个天体中,观测M101较为容易。M101在梅西叶星表中算是角直径比较大的星系,一般情况下用7×50的双简望远镜就能观测到,呈现暗淡的星云状,但要看见旋臂比较困难。而M95、M96和M105都属于梅西叶星表中比较难观测的天体,用7×50双筒望远镜勉强可见,要用口径10cm以上乃至15cm的望远镜才能看得比较好,在小望远镜中它们可以被收进同一个视场中。  相似文献   

14.
北京80中学高二学生孟奂在2001年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时,发现北天有很多偶发流星,通过与自己1998年和1999年所绘的观测图进行比较,有36颗流星惊人地来自同一个辐射点,这说明很可能存在一个新流星群。为了进一步求证,孟奂登陆北美流星协会和国际流星协会组织,以及国内的天文网站,向世界各地流星观测者求助。最后经过对全球反馈回来的信  相似文献   

15.
三月,大地回暖,春意盎然,精彩的天象也在这里等候肴我们。土星无疑是这个月夜空的主角,火星和金星也在较佳观测时期内。春夜星空神秘而朦胧,诸多有趣的深空天体,例如球状星团H13,几个较亮的星系如M51、H81、M82以及H101等都是很好的观测目标。大家可以尝试着把它们找出来,拍下来。此外,在本文中还将侧重介绍矩尺座γ流星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从本期开始,我将与大家分享近几年来我对流星和流星观测的一些心得。取名为“流星漫谈”,是因为我发现即便是在众多介绍流星的优秀文章之下,仍有若干不怎么常被提到的内容,让对流星有特殊青睐的我自觉要来提一提;而已有的文字之众多却大多自成体系,又不需要在此复述,因而涉及的内容有时就不免零乱,只好称作“漫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类发现的星系已经多达上百亿个。为了研究它们,几十年来已经建立了多种分类系统,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属哈勃分类。在这种分类中,星系按形状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这些星系中的绝大多数都相当宁静,物质活动的规模都较小,我们称之为正常星系。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是几百年来难得有机会在中国观测到的一场流星暴。在我们收集到的照相观测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蛇行"的流星以及螺旋形并带有辐条结构的流星余迹,早在我国古代记录中就可以找到印证。现代的照相技术,不仅直观地显示了文字难以描述的颜色、形态和变化,而且提供了可永久性进行测量的记录。其中包括罕见的对流星余迹的双站观测资料。用常规的"高空风作用"难以解释这些观测现象。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流星的观测,除了传统的目视与照相方法外,摄像观测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摄像不仅能够记录下流星的准确方位,而且还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流星出现和移动的时刻,从而具备更多的信息量。如果在不同地点记录下同一颗流星,就可以据此计算出流星在空间的轨迹以及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计算了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大气视宁度,天光背景),对于不同的观测对象(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恒星等)光纤定位中心位置偏差对光谱观测结果的影响.根据LAMOST的主要设计参数,给出了在不同条件下观测所得信噪比的具体数值结果.本文同时也给出了采用不同光纤尺寸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