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黄海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潜力(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北黄海盆地沿东北方向可以延伸到朝鲜的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 ,而沿西南方向可以延伸到中国的胶莱盆地。长期以来该盆地的找油重点为第三系 ,结果收效甚微。2 0世纪 80年代末朝鲜在西朝鲜湾靠北黄海盆地一侧钻井数口且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商业性油气流 ,自此中生代地层替代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希望在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中也能找出商业性油气流。本文以李四光 ( 1 979)划分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理论为指导 ,将胶莱盆地、北黄海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在详细分析了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分布、油气潜力及其类比关系后认为 ,北黄海盆地在基底结构及其上覆盖层的沉积特征上应具有与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相似的特征。目前 ,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在中生代地层中已取得重要的油气发现和油气显示 ,而它们主要是由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组成。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很可能成为有远景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盆地的油源岩及其勘探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朝鲜西朝鲜湾盆地的钻井成果,系统介绍了北黄海盆地完整的地层层序,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渐新统和上侏罗统二套生油岩系,以及渐新统、上中生界和古生界三个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综合我国现有的北黄海盆地的资料和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的勘探成果,分析了北黄海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根据我国在东部地区的勘探经验,对可能的油气藏类型进行了预测,并对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我国现有的北黄海盆地的资料和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的勘探成果,分析了北黄海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根据我国在东部地区的勘探经验,对可能的油气藏类型进行了预测,并对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海海域跨越扬子和华北两个板块构造单元 ,发育了北黄海和南黄海两个盆地构造单元。扬子和华北板块在这里沿五连—荣城—朝鲜的临津江断裂构造带于晚三叠至早中侏罗世碰撞缝合 ,形成了与秦岭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成因意义完全相同的苏北张八岭 -朝鲜临津江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北黄海盆地就位于该变质造山带北侧的华北板块上 ,而南黄海盆地则位于该变质带南侧的扬子板块上。地震剖面和北朝鲜钻井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早期 ( J3 —K1)和新生代的叠合盆地 ,盆地基底为晚印支—早燕山期碰撞花岗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 ,局部可能残留有古…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位于华北地台东南部,北为辽东隆起,东为朝鲜北部地块,包括6个彼此分割的二级构造单元。北黄海西部坳陷位于盆地西部,构造较复杂,发育5条主要断层及一些次级断层,具有拉张、扭动、反转等3种构造样式,以拉张正断层为主。其形成演化与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经历了从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多期演化,包括中生代断陷、古近纪叠加断陷、新近纪拗陷等3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蔡峰  孙萍 《海洋科学》2005,29(4):45-50
黄海海域是我国近海目前唯一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的海域,海域内发育了3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目前已在北部盆地中生代泰州组地层中发现了油气显示。过去由于受资料所限,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多关注于第三纪盆地,忽视了中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作者通过对南黄海北部盆地已钻遇中生代泰州组地层的钻井和过井数字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结合4km×8km地震测网和重、磁资料综合解释,认为中生代盆地同样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特别是盆地的东北凹,中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钻遇的中生办烃源岩所做的地球化学分析,与我国东部含同气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对对比,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烃源岩具有中等以上的品质,完全具备了生烃的能力,若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应具有良好的生油远景。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盆地与朝鲜安州盆地和中国胶莱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北部,是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相对最为薄弱的海域,在研究的3个盆地中,北黄海盆地系海域含油气盆地,面积5万km^2,迄今我国尚未钻井;朝鲜安州盆地系跨海陆域盆地,面积最小,但是钻井最多;中国胶莱盆地则为最邻近北黄海盆地的陆域沉积盆地,目前有少量钻井,并是胜利油田外围勘探盆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后两者钻井地质与野外剖面调查的测试研究成果,初步对比了3个沉积盆地地层岩性沉积与含油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射界面和地震反射层序.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及邻区,包括胶莱盆地、苏北盆地、群山盆地、黑山盆地、庆尚盆地等。陆上和海域的三叠纪地层主要由灰岩组成。侏罗纪地层目前只发现陆上,主要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但从南黄海盆地某些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海域侏罗纪地层很可能存在。白垩纪地层在上述中生代盆地中分布最广,在许多钻井中,白垩纪地层的厚度在1000m以上,甚至2000m。其中,陆地上早白垩纪地层主要由暗色陆相碎屑岩组成,例如胶莱盆地的莱阳组、苏北盆地的葛村组,庆尚盆地的新洞群;而海域的早白垩纪地层通常由红色碎屑岩组成,例如,南黄海盆地东侧的Kachi-1和Inga-1井钻遇早白垩纪地层,其中Kachi-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红褐色碎屑岩夹火山岩,而Inga-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玄武岩。中白垩纪地层属氧化环境,岩石通常为红色或棕色。例如,胶莱盆地的王氏组、苏北盆地的浦口组和赤山组、庆尚盆地的河阳群。在南黄海盆地中,ZC7-2-1、Kachi-1和另外5口井均钻遇这套以红色为主的地层。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泰州组,主要由暗色泥岩组成,而庆尚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榆川群,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地层对比显示,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东部沉积厚、西部沉积薄,东部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岩石发红,西部以还原环境为主、岩石发暗,东部以火山岩为主、西部以碎屑岩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近海海域唯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中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本文根据本所赴朝鲜地质考察的成果,结合我国在其周边盆地的钻探活动及海岛调查,初步探讨了北黄海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的北部,由于勘探程度低,研究投入少,使得它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油气的惟一海区。随着我国在南黄海盆地和朝鲜在北黄海盆地东部发现油气,如何实现北黄海盆地油气突破,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结合该区现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黄海盆地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油气资源远景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黄海盆地基底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北黄海盆地为我国在近海海域惟一未进行过石油钻探的晚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主要从周边陆地和岛屿地质、重磁异常特征、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3个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2000年以来在黄海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我国及邻国在该海域的钻井成果,分析和讨论了黄海地区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南、北黄海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构造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古生代它们是台地相沉积,中生代和新生代是张裂盆地;通过对我们采集的地震剖面之分析和研究,认为盆地中的中生界和古近系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新近系发育了良好的区域盖层,储层在盆地中普遍发育。因此,在南、北黄海沉积盆地中可以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另外,对盆地中的古生界应加强研究,在保存较好并且中新生代沉积较薄的地方做探查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碰撞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苏鲁造山带向海域延伸部分,一直缺乏相关地球物理资料来约束碰撞造山带的深部特征。本文总结了华北-扬子板块碰撞的经典模型,根据南黄海海域最新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造山带南缘南黄海盆地中,扬子板块上、下地壳发生拆离,形成类似"鳄鱼嘴式"形态,华北板块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之中。在区域重磁异常图中,千里岩隆起带与苏鲁造山带具有相似的重磁异常分布,认为千里岩隆起带为华北-扬子碰撞造山带在海域上的延伸;在南黄海盆地北缘二维地震剖面中,千里岩隆起与南黄海盆地具有完全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南黄海盆地发育完整地层层序,而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变形强烈。在南黄海盆地自西向东三条南北向地震剖面中,南黄海盆地与千里岩隆起带边界反射均具有南倾特征,表明扬子板块物质置于造山带之上;南黄海盆地北部烟台坳陷发育中侏罗统,约束华北-扬子碰撞所导致的挤压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在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特征整体上具有背形形态,具有向北逆冲挤压特征,千里岩隆起内反射断续自南黄海盆地基底之下延伸至造山带近地表位置,形态类似于变质核杂岩从深部拆离到地表;千里岩隆起深部,在10 s深度附近可识别一系列近水平反射,具有莫霍面反射特征,莫霍面反射延伸至南黄海盆地北缘消失,推测千里岩隆起之下为华北板块地壳,而华北-扬子板块碰撞过程导致南黄海盆地之下莫霍面反射缺失。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南黄海海域内扬子板块的"鳄鱼嘴式"地壳形态,以及华北板块地壳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地壳中。  相似文献   

17.
<正>1地质背景崂山隆起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一个构造单元,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别与青岛坳陷、烟台坳陷相邻,西与下扬子陆域滨海隆起相接,向东延伸至韩国海域。南黄海崂山隆起的油气调查起步较晚,2005年首次获得较为有效的深部地震反射,2015年钻探的CSDP-2井证实了深部海相中—古生界的存在,揭示了下三叠统、二叠系、泥盆系和志留系(未钻穿,见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上段),该井在多层段见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北黄海盆地某研究区块钻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旋回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和各种分析资料,对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中生代上侏罗统—新生代渐新统识别出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与相应三级层序对应,从下到上依次命名为层序Ⅰ—层序Ⅺ,从而建立了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高分辨率钻井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黄海盆地构造发育过程的认识,以及钻井、地震等资料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对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了侏罗系、白垩系两套勘探层系,纵向上主要有三套有利的储盖组合的结论,这对研究区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井资料,类比下扬子陆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盆地中、古生界下一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