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普遍感到要记的内容多、散,记忆效果不好。把学习区域地理看成是物产加地名的机械记忆,地理位置、地理事物联系、地理成因由于不够重视或学习方法不对而掌握得不扎实。笔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恐惧心理,排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综高考地理试题不脱离中学地理学科所学内容的范围,但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理解程度和灵活应用能力,突出能力立意,而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重知识容量轻思维密度的现象,因此应该摆脱停留于知识层次进行复习的现象,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尽快从知识层次向能力层次转移,以便提高复习的思维密度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大思维密度,要注意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空间识别能力尤其弱。所以,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初中地理有关“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等章节的内容,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以下方法对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县各学校一般都是按照三个轮次安排地理复习,二轮复习是在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的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学科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经过二轮复习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更加适应高考。因此,如何搞好二轮复习,对于提高高考成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高考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整合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使两者有机结合?高三地理该如何复习?作者受MBA案例教学的启发,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证明“原理加实例”进行高三地理复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从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安排看"必修3"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阐述有关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主要涉及科学领域,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即重在阐述有关自然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2"主要涉及人文与社会领域,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重在阐述人文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复习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探索科学的备考策略,努力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一、高考试卷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高三地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三复习工作之初,对5—10年内的高考试卷作全面、细致的分析,真正把握高考试卷的特点和考查方向。1.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深入分析,试卷非常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突出考查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中,都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区域地图,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结合高中知识,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在高中复习中,如何快速、高效地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根据我多年高中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区域地理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任何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众多地理事实、地理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每一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区域,可以说,区域地理既是系统地理的"出发点",又是系统地理的"归宿"。因此,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除江苏、上海、海 相似文献
12.
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为联系基础上的进阶。整体联系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点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过程,是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隐含的学科逻辑线索。这条内容线索也是理解“必修”二字的关键。在“必修”的基础上看“选择性”,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进阶,体现在内容构成上,从现象到规律、从单一要素到要素综合;在学习水平上,从“识记”、“领会”,提升到“领会”、“分析”水平。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联系与进阶,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包括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从而在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一条清晰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体现学习进阶过程的教学“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14.
正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已成为许多地理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也能做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设计规范,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态度认真。但令人困惑的是,其课堂教学却经常是低效、无效的,某些教学环节甚至是负效的,究其原因,皆是忽视了学情分析这一关键环 相似文献
15.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包括这个地区的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学生对于乡土地理能具体、熟悉地感知或参与,具有直观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成就感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反过来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巩固,起着良性循环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实施新课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陷入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课程标准》(高中)中对其无相关要求,自高一至高三的上半学期也无相应的学分及课时分配;实行走班制,文理不再分科,曾经在文科中享受"主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历年来高考往往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放到局部区域中来考查,因而突破区域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是我们很多地理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当然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即“三个W(where、what、why),一个H(how)”,效果很好。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创设了很多可探究的,与现实生活及学生个体有关的地理问题情景。例如选择题第10题“2010冰岛多次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哪几层?”第13题“美国气象学家经常坐飞机直击飓风中心,这批气象学家执行追风任务的季节?”第17题“根据给出等高线地形图,寻找哪里最适合攀岩运动?”综合分析题第36题分析“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园区开发成高级商务区”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而地理思维像"体操"。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和舒适的思维运动场,必将有利于学生去探索更多的自然奥秘、科学地认识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珍爱地球的意识。笔者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现将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例举如下,旨在与同行分享,以求得指正!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区域地理在高中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中的教学对策。初中教材区域地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仅定位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简单记忆。地理高考虽然主要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但地理原理、规律的再现和应用离不开某个特定的区域,需要将区域地理作为背景性材料和基础性知识。 相似文献